曹寅的曆史地位(1)
關燈
小
中
大
以詩為性命、肌膚”,須臾不離分别見顧景星、杜為《楝亭詩鈔》所寫的序,《楝亭集》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當是紀實之言,而非虛美之辭。
曹寅還寫過《續琵琶》的劇本,以蔡文姬與配偶董祀的離合為線索,公開表彰曹操追念蔡中郎,義敦友道,在演出時也不讓阿瞞塗上粉墨,真不啻戲曲史上的創舉。
所以當時有人說,這樣做是因為曹寅和曹操同姓,“故為遮飾”④劉廷玑:《在園雜志》卷三,第21頁,參見周汝昌《紅樓夢新證》(上)第355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年版。
,顯然這是誤解。
劉廷玑曾為之辯護,說:“夫此一節,亦孟德笃念故友,憐才尚義豪舉,銀台(指曹寅——筆者注)表而出之,實寓勸懲微旨,雖惡如阿瞞,而一善猶足改頭換面,人胡不勉而為善哉。
”④郭沫若1958年發表曆史劇《蔡文姬》,把曹操寫成賢明丞相,抹去了曹操臉上的白粉;殊不知,戲劇史上第一個給曹操抹去白粉的不是郭老,而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
這一點,《續琵琶》的開場詞就已經交待明白:“千古是非誰定?人情颠倒堪嗟。
琵琶不是這琵琶,到底有關風化。
”而《紅樓夢》第五十四回,賈母竟指着史湘雲向薛姨媽說道:“我像他這麼大的時節,他爺爺有一班小戲,偏有一個彈琴的湊了來,即如《西廂記》的‘聽琴’,《玉簪記》的‘琴挑’,《續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比這個更如何?” 可真是信不信由你,《紅樓夢》裡的人物直接點出了曹寅的《續琵琶》,而且由賈母以回憶往事的方式點出,足見曹雪芹受曹寅影響之大,《紅樓夢》的寫作與曹寅的生平事迹不無關合之處。
曹寅認為自己的曲寫得最好,詞差一些,詩又差一些。
《紅樓夢》中的詩、詞、曲,也存在類似特點,如果不是巧合,更說明雪芹與他祖父在文學上有淵源關系。
曹寅同時還是藏書家和刻書家。
他藏的書,據《楝亭書目》著錄,共有三千二百八十七種,分三十六大類,僅“說部類”就有四百六十九種。
後來這些書散佚了,乾隆中葉有人從琉璃廠買回的書中,發現上面有曹楝亭的印章李文藻:《南澗文集》上卷《琉璃廠書肆記》。
。
曹寅刻的書也不少,自己的詩鈔、詞鈔除外,著名的有《楝亭五種》和《楝亭十二種》。
《楝亭五種》包括《類編》十五卷、《集韻》十卷、《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重修廣韻》五卷、附《釋文互注禮部韻略》五卷;《楝亭十二種》包括《都城紀勝》一卷、《釣矶立談》一卷、《墨經》一卷、《法書考》八卷、《硯箋》四卷、《琴史》六卷、《梅苑》十卷、《禁扁》五卷、《聲畫集》八卷、《後村幹家詩》二十二卷、《糖霜譜》一卷、《錄鬼簿》二卷。
搜集的都是世不經見的書,但都屬于文化藝術的範圍,使這些書得以流傳,功德自是無量。
,當是紀實之言,而非虛美之辭。
曹寅還寫過《續琵琶》的劇本,以蔡文姬與配偶董祀的離合為線索,公開表彰曹操追念蔡中郎,義敦友道,在演出時也不讓阿瞞塗上粉墨,真不啻戲曲史上的創舉。
所以當時有人說,這樣做是因為曹寅和曹操同姓,“故為遮飾”④劉廷玑:《在園雜志》卷三,第21頁,參見周汝昌《紅樓夢新證》(上)第355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年版。
,顯然這是誤解。
劉廷玑曾為之辯護,說:“夫此一節,亦孟德笃念故友,憐才尚義豪舉,銀台(指曹寅——筆者注)表而出之,實寓勸懲微旨,雖惡如阿瞞,而一善猶足改頭換面,人胡不勉而為善哉。
”④郭沫若1958年發表曆史劇《蔡文姬》,把曹操寫成賢明丞相,抹去了曹操臉上的白粉;殊不知,戲劇史上第一個給曹操抹去白粉的不是郭老,而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
這一點,《續琵琶》的開場詞就已經交待明白:“千古是非誰定?人情颠倒堪嗟。
琵琶不是這琵琶,到底有關風化。
”而《紅樓夢》第五十四回,賈母竟指着史湘雲向薛姨媽說道:“我像他這麼大的時節,他爺爺有一班小戲,偏有一個彈琴的湊了來,即如《西廂記》的‘聽琴’,《玉簪記》的‘琴挑’,《續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比這個更如何?” 可真是信不信由你,《紅樓夢》裡的人物直接點出了曹寅的《續琵琶》,而且由賈母以回憶往事的方式點出,足見曹雪芹受曹寅影響之大,《紅樓夢》的寫作與曹寅的生平事迹不無關合之處。
曹寅認為自己的曲寫得最好,詞差一些,詩又差一些。
《紅樓夢》中的詩、詞、曲,也存在類似特點,如果不是巧合,更說明雪芹與他祖父在文學上有淵源關系。
曹寅同時還是藏書家和刻書家。
他藏的書,據《楝亭書目》著錄,共有三千二百八十七種,分三十六大類,僅“說部類”就有四百六十九種。
後來這些書散佚了,乾隆中葉有人從琉璃廠買回的書中,發現上面有曹楝亭的印章李文藻:《南澗文集》上卷《琉璃廠書肆記》。
。
曹寅刻的書也不少,自己的詩鈔、詞鈔除外,著名的有《楝亭五種》和《楝亭十二種》。
《楝亭五種》包括《類編》十五卷、《集韻》十卷、《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重修廣韻》五卷、附《釋文互注禮部韻略》五卷;《楝亭十二種》包括《都城紀勝》一卷、《釣矶立談》一卷、《墨經》一卷、《法書考》八卷、《硯箋》四卷、《琴史》六卷、《梅苑》十卷、《禁扁》五卷、《聲畫集》八卷、《後村幹家詩》二十二卷、《糖霜譜》一卷、《錄鬼簿》二卷。
搜集的都是世不經見的書,但都屬于文化藝術的範圍,使這些書得以流傳,功德自是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