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與紅學

關燈
中國近百年來的學術界,很少有一門學問像《紅樓夢》研究這樣,既吸引大批學有專攻的專家學者,又為一般的讀者和愛好者所傾倒;而且曆久不衰,學術發展過程,大故疊起,雨雨風風,《紅樓夢》裡仿佛裝有整個的中國,每個有文化的中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

    因林黛玉焚稿斷情而瘋癫,埋怨母親“奈何燒殺我寶玉”見于鄒弢的《三借廬筆談》卷四,《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紅樓夢卷》第二冊第388頁,中華書局1963年版。

    ,固是輾轉流傳下來的文壇佚話,未必盡真;現在深研紅學而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或者突然宣布自己于紅學有重大發現的“紅迷”,卻代不乏人。

    甲骨學和敦煌學,在世界上有東方顯學之目,如果說紅學已成為當代顯學,自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1980年春天,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召開國際《紅樓夢》研讨會,中國、美國、日本、加拿大、英國、新加坡及我國台灣省和香港地區的紅學家,共八十多人與會,提交論文五十多篇。

    1986年6月,第二次國際《紅樓夢》研讨會在哈爾濱舉行,由哈爾濱師範大學和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共同發起,到會的各國學者超過百人,宣讀論文九十多篇;同時舉辦《紅樓夢》藝術節和中國文學講習班,内容豐富多彩,盛況超過前次。

    國内全國規模的《紅樓夢》學術讨論會,第一次于1980年在哈爾濱召開,一百三十多人與會,提交論文七十多篇,并成立了紅學的大型學術團體——中國紅樓夢學會。

    自那以後,1981年在山東濟南、1982年在上海、1983年在南京、1985年在貴陽,接連舉行四屆年會。

    每次代表人數均在一百五十人以上,論文一次比一次增多,貴陽會議提交論文數達九十多篇。

    中國藝術研究院設有專門的紅學研究機構《紅樓夢》研究所,聚集了一批專業研究人員。

    發表《紅樓夢》研究論文的專刊也有兩個:一個是《紅樓夢學刊》,邀集三十二位知名紅學家組成編委會,每年出版四期,自1979年創刊以來,已出版三十四期;另一個是《紅樓夢研究集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辦,已出版十三輯。

    這兩種刊物每年發表的《紅樓夢》研究文章在二百萬字以上,吸引了大批《紅樓夢》研究者,擁有各自的讀者群。

    中國紅樓夢學會成立以後,遼甯、江蘇、上海、貴州、黑龍江等不少省市相繼成立分會,有的分會印行交流刊物,也常常有好文章和有價值的資料披露出來。

     說到這裡,我們還須提到,早在上述紅學專刊問世之前,由潘重規先生指導的香港中文大學《紅樓夢》研究小組,已編輯出版了《紅樓夢研究專刊》,1967年創辦,至1973年,共出版十輯,趙岡、周策縱、柳存仁、方豪、陳慶潔、李治華等許多紅學專家為之撰稿,與内地的紅學熱成互相輝映之勢。

    台灣雖沒有研究《紅樓夢》的專門刊物,散見于報刊雜志的各類論文和出版的專書,數量相當可觀。

    紅學早已超越了海峽的波瀾,因為《紅樓夢》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