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窺金—論方怡

關燈
回頭再觀前文,頓覺恍然大悟。

    方怡此人,實心機深沉。

    在皇宮時,韋小寶言若要他救劉一舟,方怡須嫁他為妻。

    書中記到,“方怡心想,“這小太監又怎能娶我為妻?他隻不過喜歡油嘴滑舌,讨些口頭上的便宜,我且就着他些便了。

    ” 想明白了這節,便即微微一笑……”于是方怡便發了一個誓,要嫁韋小寶為妻。

     但從當時文中口氣,方怡隻不過是騙騙韋小寶的,準備過了河便拆橋。

    況到後來韋小寶豪氣橫生,聲言不要方怡作老婆了,更是理由足十可以不嫁韋小寶。

     但到得後來,方怡卻對沐劍屏說,“…我發過誓,賭過咒的…”,可惜沐劍屏天真幼稚,不知就裡道,“這話當然說過的,不過我看那...看他隻是鬧着玩,并不當真。

    ”,害得方怡隻能長歎一口氣道,“他當真也好,當假也好。

     可是咱們做女子的,既然親口将終身許了給他,那便決無反悔,自須從一而終…” 細思此二幕情景,唯一變的,乃方怡心态是也。

    所謂物是死的,人是活的,物是要靠人來解釋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此處并不算甚,最可看出方怡心性的,乃是一段與沐劍屏的對答,特錄如下: “……“你自己想嫁給這小猴兒,因此勸我對師哥好,是不是?”沐劍屏急道:“不,不是的!那麼你快去嫁給韋大哥好了。

    ”……”。

    所謂言為心聲,方怡以己度人,利用沐劍屏少女的羞澀心理,先發制人,堵住沐劍屏的嘴,進而自己搶占戰略有利地位。

    看到此處,對方戰術運用得當實是深羨萬分。

     究方怡此種性格,雖先天有份,但後天環境的功勞也絕不可抹殺。

    觀文中種種線索,方怡似出身平民,偶因機緣得拜柳大洪為師,從此混入沐王府行列。

    然其一貧弱女子,無權無勢,在沐王府衆人中也必時刻小心在意,觀察衆人臉色行事。

    與金枝玉葉的小郡主相比,自是相差甚遠了。

    隻能勉強找一劉一舟,若非遇到韋小寶,自就平平淡淡的一如大多江湖女子糊塗一生了。

    如今韋小寶要财有财,要勢有勢,無不比沐王府衆人高出一頭,偏生對方怡又極好。

    這可是一個天大的機緣,若能攀上韋小寶這棵大樹,自又上了一個台階,從此沐王府上至沐劍聲,下至劉一舟之流也都不能與她相比了。

    方怡此人,知大勢,明利害,果斷抓住機遇,實是人中第一也。

     如此看來,方怡之人、方怡之愛,實是一般男人難以消受得了的。

    也隻有韋小寶,被方怡一騙再騙,仍不以為意。

    更到後來,知方怡乃是為人脅迫,便一笑釋懷。

    金先生行文如此輕松,韋兄活的如此潇灑,也隻有一個原因,就是韋兄也根本不是真愛方怡。

    韋小寶生性風流,見到漂亮姑娘就當做老婆,然韋小寶的愛憎均源于容貌,也就是均是外在的那種迷戀,根本談不到什麼真正的心心相印。

    在鹿鼎記中,也許隻有一人是韋小寶真正挂在心頭的,那就是雙兒,那個視他重過自己性命的少女。

    可見韋小寶内心中也懂得去愛真正值得愛的人。

     韋小寶對方怡,既不是真正牽腸挂肚的愛戀,自然樂得潇灑。

    得到是占便宜,得不到也無所謂。

    換了一般男人,若是癡心的,見自己愛人如此對待自己,難免暴跳如雷,怒從膽邊生。

    可見方怡遇到韋小寶,是方怡前生修來的大福氣。

     而方怡能抓住機緣,則全憑自身努力了。

    這可不就是所謂:天才+汗水=成功! 嗎?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