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初試鋒镝
關燈
小
中
大
功有兩個優點:一是交際手段極強,從士大夫到市井之徒的各個階層,他都能和他們交上朋友。
二是遇到危險從不慌亂,頭腦比平時更冷靜、更清醒,能随機應變。
周瑜重金把他請來,待為上賓,親自給他倒酒,并許諾:平定江東後,将委任給官職。
他和周瑜暢談之後,知道普天之下,再無人這樣重視密探這一行了,再無人這樣尊重一個密探了,就決定一生跟随。
司馬功進了牛渚城,探聽到牛渚守将劉輝是劉繇的堂弟,骁勇善戰,忠于職守,不貪杯不喜财不好色,遇事親自調查,經過慎重思考後,才做出決定,從不受人左右。
這樣的人,幾乎找不到可攻擊的弱點。
正當司馬功對劉輝無計可施,十分懊惱之際,卻刺探到另一個重要的消息:劉繇的兩個重要的同盟者薛禮和笮融,尊奉劉繇為盟主,守衛着秣陵城。
但他們與劉繇貌合神離。
沒有孫策的進攻,他們不會和劉繇結盟,而是相互攻伐。
秣陵城與牛渚最近,急行軍不需半日。
周瑜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找孫策商量。
“笮融和薛禮同劉繇聯盟,隻想保存實力,把劉繇當作擋箭牌。
我們先攻打秣陵城,二人必然十分恐懼。
到那時,再派人去遊說二人,讓他們不戰而走。
” 周瑜頓了頓,接着說:“在這亂世之中,有兵馬就有地盤。
他們勢單力薄,與我們拼殺到底,隻能是死路一條。
他們能保住兵馬,到其它地方也能稱王稱霸,享受富貴。
這其中的利害關系,二人當然會很清楚。
” “劉繇和二人不合,但此時他們齒唇相依,很可能會出兵相救。
” “劉繇怕我們圍城打援,不一定會出兵。
即使出兵,也要等到我們和笮融、薛禮兩敗俱傷之際。
在我軍未傷一兵一卒時,他絕不會發兵。
這是救援的常理,即使他們的關系沒有裂痕,也會如此。
而笮融和薛禮以猜忌之心身處生死存亡的險境,就不會這麼想了,一氣之下,必然以為劉繇是見死不救,非翻臉不可。
何況我們給二人留了一條極好的退路。
” 孫策大喜,依計行事,他親自出馬,在陣前叫戰。
與此同時,周瑜率兩萬大軍兵臨秣陵城下,殺氣騰騰,兵如狼,将如虎。
笮融和薛禮的守軍隻有一萬人,且士氣低落,從上至下籠罩着悲觀情緒,隻等着劉繇來求援。
然而,兩天過去了,還不見劉繇的一兵一卒。
笮融和薛禮正在焦急中,周瑜的使者求見,呈上周瑜的親筆信,言明交換條件,正中二人下懷。
二人很圓滑,不想招至劉繇的怨恨,或是落個出賣盟友的惡名,就佯裝抵抗半日,送一些老弱殘兵給對方殺了,才從後門撤出,去投奔徐州牧陶謙。
劉繇得知秣陵失守,更不敢交戰,隻等孫策糧盡退兵之際,他再趁勢掩殺,同時又派人向吳郡的嚴白虎和會稽郡的王朗求救。
秣陵城易手的第二天,牛渚城外的樹叢後面,許多旌旗若隐若現,還不時飄起陣陣的煙塵和傳出戰馬的嘶鳴聲。
劉輝十分緊張,但很快就接到化妝成樵夫的探馬來報:樹林後面的兵營幾乎是空的,至多不過數百兵卒,還親眼見到營中有人騎馬拖着樹枝跑來跑去。
以謹慎著稱的劉輝又派幾個親信化妝成樵夫,窺視了兩次周瑜的兵營,确是如此。
精通兵法的劉輝這樣推測:周瑜用的是疑兵之計,佯裝偷襲牛渚,是想把神亭的兵馬調出來,他們就趁機猛攻神亭,或是圍城打援,在運動中殲滅劉繇的主力。
于是,他給劉繇寫了一封信,聲稱決戰的主戰場在神亭,不要中調虎離山之計。
神亭一帶,地勢險要,易守難守,是與敵決戰的最佳地點。
劉繇看了這封信後,更是堅守不出。
然而,周瑜的空營隻擺了兩天半。
到了第三天夜裡,周瑜的大軍在黑暗的掩護下,從秣陵出發,入駐兵營。
劉輝的密探在遠處,看到兵營中有好多火把在晃動,報告給劉輝。
劉輝以為這是周瑜的虛張聲勢,并不在意。
這天,第一縷陽光剛剛劃破黑暗,晨霧還未散盡,牛渚城就被一片喊殺聲淹沒了,四周都是吳兵,架着長長的雲梯,潮水般地湧到城下,奮勇攀登。
數十名精壯的兵卒,擡着巨木,兇狠地撞擊城門,每撞一下,城牆似乎都在搖晃。
劉輝在睡夢中驚醒,登上城樓,不禁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一股不祥之感籠罩了全身,過了好一會兒,都沒能制止住守軍的混亂。
周瑜打仗,一向智取,從不硬拼,這一次卻例外。
他親自督戰,不停地揮舞長劍,指揮後面的将士,踩着同伴的屍體,英雄向前,并調來一批批的強弩手,利箭飛蝗般射向城頭,掩護攻城。
劉輝從驚慌中鎮定下來,抱着必死之心,沉着應戰,雖然不斷有人樊上城頭,但都被殺死。
很快,牆頭上的屍體就堆積得高過城垛了,鮮血順着城牆流淌,那聲響如同潺潺的溪水。
雙方正酣戰中,城内劉輝的府衙忽然起火,濃煙竄起。
城裡百姓因此一片恐惶,紛紛奔走躲藏。
本來就是在苦苦支撐的守城兵将見此情景,都覺得大勢已去,再拼殺下去,也無濟于事,稍稍一松勁,城頭頓時失守,東吳将士蜂湧而入。
大将韓當登上城頭,舞動大鐵錘,十分神武,接連斬殺十餘人,令人心驚膽寒。
劉輝組織幾次反撲,都沒能再登上城頭,隻好浴血保衛城門,中了三處刀劍,兩支流箭,自知守不住了,就橫刀自刎了。
守衛城門的兵卒見主帥已死,紛紛棄刃投降。
韓當打開城門,放大軍入城,盡得城中的糧草和軍械。
周瑜攻克牛渚之後,孫策就反客為主了,命令軍隊防守,以靜制動。
劉繇再三思慮,覺得戰不能勝,防不能守,隻好一走了之。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孫策得到曲阿,絕不會就此罷休,必然再攻打吳郡和會稽,但願嚴白虎和王朗同孫策殺得兩敗俱傷,他好坐收漁人之利。
于是,他就率領軍隊,退往丹徒,中途受到孫策和周瑜的夾攻,大敗而逃。
孫策的大軍進入曲阿之後,慰勞賞賜将士,同時,發布寬大命令,通知各縣:凡是劉繇的鄉親故友和部下,前來自守歸降的,一概不咎既往,願意去當兵的,一家出一人,免除全家的賦役負擔;不願再當兵的,也不勉強。
不出十天,應募者從四面湧來,得到二萬餘名兵士,一千餘匹戰馬,形勢全盛,一躍而成為江東最大的諸侯,平定江東,指日可待。
就在此時,周瑜忽然決定,要回到袁術身邊。
二是遇到危險從不慌亂,頭腦比平時更冷靜、更清醒,能随機應變。
周瑜重金把他請來,待為上賓,親自給他倒酒,并許諾:平定江東後,将委任給官職。
他和周瑜暢談之後,知道普天之下,再無人這樣重視密探這一行了,再無人這樣尊重一個密探了,就決定一生跟随。
司馬功進了牛渚城,探聽到牛渚守将劉輝是劉繇的堂弟,骁勇善戰,忠于職守,不貪杯不喜财不好色,遇事親自調查,經過慎重思考後,才做出決定,從不受人左右。
這樣的人,幾乎找不到可攻擊的弱點。
正當司馬功對劉輝無計可施,十分懊惱之際,卻刺探到另一個重要的消息:劉繇的兩個重要的同盟者薛禮和笮融,尊奉劉繇為盟主,守衛着秣陵城。
但他們與劉繇貌合神離。
沒有孫策的進攻,他們不會和劉繇結盟,而是相互攻伐。
秣陵城與牛渚最近,急行軍不需半日。
周瑜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找孫策商量。
“笮融和薛禮同劉繇聯盟,隻想保存實力,把劉繇當作擋箭牌。
我們先攻打秣陵城,二人必然十分恐懼。
到那時,再派人去遊說二人,讓他們不戰而走。
” 周瑜頓了頓,接着說:“在這亂世之中,有兵馬就有地盤。
他們勢單力薄,與我們拼殺到底,隻能是死路一條。
他們能保住兵馬,到其它地方也能稱王稱霸,享受富貴。
這其中的利害關系,二人當然會很清楚。
” “劉繇和二人不合,但此時他們齒唇相依,很可能會出兵相救。
” “劉繇怕我們圍城打援,不一定會出兵。
即使出兵,也要等到我們和笮融、薛禮兩敗俱傷之際。
在我軍未傷一兵一卒時,他絕不會發兵。
這是救援的常理,即使他們的關系沒有裂痕,也會如此。
而笮融和薛禮以猜忌之心身處生死存亡的險境,就不會這麼想了,一氣之下,必然以為劉繇是見死不救,非翻臉不可。
何況我們給二人留了一條極好的退路。
” 孫策大喜,依計行事,他親自出馬,在陣前叫戰。
與此同時,周瑜率兩萬大軍兵臨秣陵城下,殺氣騰騰,兵如狼,将如虎。
笮融和薛禮的守軍隻有一萬人,且士氣低落,從上至下籠罩着悲觀情緒,隻等着劉繇來求援。
然而,兩天過去了,還不見劉繇的一兵一卒。
笮融和薛禮正在焦急中,周瑜的使者求見,呈上周瑜的親筆信,言明交換條件,正中二人下懷。
二人很圓滑,不想招至劉繇的怨恨,或是落個出賣盟友的惡名,就佯裝抵抗半日,送一些老弱殘兵給對方殺了,才從後門撤出,去投奔徐州牧陶謙。
劉繇得知秣陵失守,更不敢交戰,隻等孫策糧盡退兵之際,他再趁勢掩殺,同時又派人向吳郡的嚴白虎和會稽郡的王朗求救。
秣陵城易手的第二天,牛渚城外的樹叢後面,許多旌旗若隐若現,還不時飄起陣陣的煙塵和傳出戰馬的嘶鳴聲。
劉輝十分緊張,但很快就接到化妝成樵夫的探馬來報:樹林後面的兵營幾乎是空的,至多不過數百兵卒,還親眼見到營中有人騎馬拖着樹枝跑來跑去。
以謹慎著稱的劉輝又派幾個親信化妝成樵夫,窺視了兩次周瑜的兵營,确是如此。
精通兵法的劉輝這樣推測:周瑜用的是疑兵之計,佯裝偷襲牛渚,是想把神亭的兵馬調出來,他們就趁機猛攻神亭,或是圍城打援,在運動中殲滅劉繇的主力。
于是,他給劉繇寫了一封信,聲稱決戰的主戰場在神亭,不要中調虎離山之計。
神亭一帶,地勢險要,易守難守,是與敵決戰的最佳地點。
劉繇看了這封信後,更是堅守不出。
然而,周瑜的空營隻擺了兩天半。
到了第三天夜裡,周瑜的大軍在黑暗的掩護下,從秣陵出發,入駐兵營。
劉輝的密探在遠處,看到兵營中有好多火把在晃動,報告給劉輝。
劉輝以為這是周瑜的虛張聲勢,并不在意。
這天,第一縷陽光剛剛劃破黑暗,晨霧還未散盡,牛渚城就被一片喊殺聲淹沒了,四周都是吳兵,架着長長的雲梯,潮水般地湧到城下,奮勇攀登。
數十名精壯的兵卒,擡着巨木,兇狠地撞擊城門,每撞一下,城牆似乎都在搖晃。
劉輝在睡夢中驚醒,登上城樓,不禁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一股不祥之感籠罩了全身,過了好一會兒,都沒能制止住守軍的混亂。
周瑜打仗,一向智取,從不硬拼,這一次卻例外。
他親自督戰,不停地揮舞長劍,指揮後面的将士,踩着同伴的屍體,英雄向前,并調來一批批的強弩手,利箭飛蝗般射向城頭,掩護攻城。
劉輝從驚慌中鎮定下來,抱着必死之心,沉着應戰,雖然不斷有人樊上城頭,但都被殺死。
很快,牆頭上的屍體就堆積得高過城垛了,鮮血順着城牆流淌,那聲響如同潺潺的溪水。
雙方正酣戰中,城内劉輝的府衙忽然起火,濃煙竄起。
城裡百姓因此一片恐惶,紛紛奔走躲藏。
本來就是在苦苦支撐的守城兵将見此情景,都覺得大勢已去,再拼殺下去,也無濟于事,稍稍一松勁,城頭頓時失守,東吳将士蜂湧而入。
大将韓當登上城頭,舞動大鐵錘,十分神武,接連斬殺十餘人,令人心驚膽寒。
劉輝組織幾次反撲,都沒能再登上城頭,隻好浴血保衛城門,中了三處刀劍,兩支流箭,自知守不住了,就橫刀自刎了。
守衛城門的兵卒見主帥已死,紛紛棄刃投降。
韓當打開城門,放大軍入城,盡得城中的糧草和軍械。
周瑜攻克牛渚之後,孫策就反客為主了,命令軍隊防守,以靜制動。
劉繇再三思慮,覺得戰不能勝,防不能守,隻好一走了之。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孫策得到曲阿,絕不會就此罷休,必然再攻打吳郡和會稽,但願嚴白虎和王朗同孫策殺得兩敗俱傷,他好坐收漁人之利。
于是,他就率領軍隊,退往丹徒,中途受到孫策和周瑜的夾攻,大敗而逃。
孫策的大軍進入曲阿之後,慰勞賞賜将士,同時,發布寬大命令,通知各縣:凡是劉繇的鄉親故友和部下,前來自守歸降的,一概不咎既往,願意去當兵的,一家出一人,免除全家的賦役負擔;不願再當兵的,也不勉強。
不出十天,應募者從四面湧來,得到二萬餘名兵士,一千餘匹戰馬,形勢全盛,一躍而成為江東最大的諸侯,平定江東,指日可待。
就在此時,周瑜忽然決定,要回到袁術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