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計脫袁術

關燈
我直接供應一切錢糧。

    否則,這支軍隊早就不改自潰了。

    ” 周瑜覺得袁術的話不錯,就替孫策辯解:“伯符是急于替父報仇,才一心要回江東。

    江東畢竟是孫家的起兵之地,素有德望。

    ” 袁術忽地長歎一聲,神情有點黯然:“公謹啊,你和伯符都是當今少年才俊中的才俊,将來必有一番作為。

    我若有一個兒子像你們,就是現在死了,都瞑目了。

    ” 袁術的長子袁耀長周瑜兩歲,看上去卻比周瑜小好幾歲。

    他自幼在錦衣玉食中長大,是個白淨可愛的小胖敦,讀書倒也用功,出口成章,運筆成文,隻是很幼稚,生于亂世之中,不知世态炎涼和人間險惡。

     最令袁術擔心的是袁耀心理極脆弱。

    他戀上了一個小家碧玉型的少女,隻因和她吵了幾句,她并沒說抛棄他,他就服毒了,幸好搶救及時。

     袁術的愛女袁雅在南陽郡更是惡名昭著。

     她被袁術寵壞,任性殘忍。

    她懷疑一個侍女偷抹了她的脂粉,竟把她活活打死了。

    因為一件小事,就把一個十幾年的老傭人打殘了。

     袁術想把她許配給孫策,她對孫策也有好感,被婉拒後,覺得很沒面子,她殺不了孫策,就在一個大庭廣衆的宴會上,将一盤很熱的炒菜倒在孫策的臉上以洩憤。

    幸好過了不久,她就喜歡一個英俊潇灑的書生,孫策才省去許多麻煩。

     袁術拉住周瑜的手,眼睛裡流露出渴望的目光:“你和伯符留下來輔佐我,等到天下平定後,我保證讓你們的子子孫孫永享富貴。

    ” 周瑜的心動了,但他要和孫策商量之後,才能答應袁術,就很機智地說了一些半推托半接受的話。

     “年輕人獨立創業的雄心和熱血,我也有過,這是好事。

    然而,這要看時機才行。

    ”袁術站起來,在房裡走來走去,“漢室衰微,群雄四起,将來必是他姓之天下。

    早在十年前,這就是天下英雄的共識,那時才是創業的最佳良機。

    經過十年的拼殺,天下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年輕人已經沒有創業之地了,隻有依附明主,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學,謀得功名和富貴,留芳于後世。

    看一看十幾個割據一方的諸侯,我們都是一代人。

    你和伯符這一代人,注定不能和我們争。

    這是天命,不可違啊!” 周瑜很認真地聽着,不得不承認袁術的話有幾分道理。

     “文台不死,以伯符的英武,再加上你的輔佐,将是你們這一代人中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人。

    不幸的是,文台死了,這個可能就沒有了。

    ”最後,袁術意味深長地說:“年輕人氣盛,總是過高地估量自己。

    姜還是老的辣。

    你們隻看到了老一輩的弱點,看不到他們的厲害之處。

    年輕人總喜歡顯露鋒芒,而老于世故的人卻深藏不露,二者相鬥,年輕人往往會吃大虧,甚至賠上性命。

    ” 他說的老一輩指的是誰,是他自己?還是江東的割據勢力?他是真心愛惜我和伯符,但在需要的時候,也會反目成仇。

    這才是一個真實的袁術。

    他可能和劉勳一樣,能不殺人的時候就不殺人,也就是說,到不得不殺人的時候,他們也不會手軟。

     袁術細說了兩個不能回江東的理由。

     “首先人走茶涼,你和孫策回江東,招不到兵買不到馬。

    文台生前名震江東,百姓擁戴,士族豪強肯歸附,一是由于他的德望,但更主要的是———在亂世之中,文台能保護他們,前者能安居樂業,後者能保住富貴榮華,甚至飛黃騰達。

    而你和孫策還得不到這種信任,誰會擁戴你們呢?” 周瑜聽到這裡,如中雷擊,忽然想起在旅行中,聽一個破落的官紳說過的一句話:當你不能給予别人好處的時候,你也不要指望從别人那裡得到好處。

     “第二,招兵容易養兵難。

    就算你和伯符能招到兵馬,怎麼養活他們?從富人手中奪,就失去了士族豪強和讀書人的支持,毫無前途可言。

    黃巾軍的敗亡,就是明證。

    ” 這天晚上,周瑜回到住所,未驚動孫策,而是在院子裡獨思。

     以前,他總想着回江東的種種有利因素,如今再想一想它的不利因素,如同被澆了一盆冷水。

     還有一點袁術沒說,他是群雄中對江東影響最大的人,江東的豪族無人敢公開對抗他。

    丹陽郡更是他直接的勢力範圍,而那裡正是我和伯符立足江東所要依靠的首要之地。

    我們若是強行回江東,隻要他下令封殺我們,江東群雄就不會有人支持我們。

     再好的計劃想成功實施,也要經過一些調整。

    再好的理論到實踐,也要有一個複雜的過程。

    這個規律千萬不能忘了,否則就會釀成大錯。

     周瑜将這個發現工工整整地記錄下來,并在字的左邊劃上一條粗線,以示其重要。

     孫策聽了周瑜的分析,不由得驚吓出一身冷汗。

     “不回江東,我們該怎麼辦呢?” “回江東沒有錯,隻是此時非彼時了。

    我們要回江東,一定要得到袁術的支持,要回舊部,籌到糧草。

    還不能和袁術成為仇人,這就要從長計議了。

    ” “袁術怎麼會支持我回江東呢?翻臉就翻臉。

    ”孫策雙拳緊握,望着南方的天空,“長江後浪推前浪。

    我就是要回江東白手打天下,給天下人看一看。

    ” “和袁術反目成仇,乃是下下之策,不到萬不得己,不能如此。

    得到袁術的支持,要回義父的舊部,再回江東創業,乃是上上之策,不到萬不得己,不能放棄。

    ” “公謹,回江東創業,艱險重重,你留下來輔佐袁術,也是一個極好的選擇。

    ” 周瑜當胸打了孫策一拳:“你太小看我了。

    我九歲獨闖淮江書院,十四歲又背叛淮江書院,周遊天下,豈是怕事之人。

    隻是欲速而不達,隐忍一時是必要的。

    何況袁術畢竟是個成功的創業者,而我們還沒有創業,在他身上一定能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

    留下來并不是浪費時間,這叫磨刀不負砍柴功。

    ” 周瑜經常出入德樂宮,和袁術談經論史,暢言天下大勢。

     袁術待他為上賓,欲封官職,周瑜百般推拖,隻求做袁術的私人謀士。

    袁術的許多事務要問一問周瑜的意見,周瑜無不盡心盡力,且追蹤調查,以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對是錯。

    周瑜的熱情令袁術很高興,他以為周瑜真的肯輔佐他了。

     袁術手下的人才很多,享受着極好的禮遇,乍一看去,真是一派興旺景象。

     忙忙碌碌中,周瑜到壽陽快一年了。

     後幾個月,他幾乎成了袁術的“私人秘書”。

    袁術在德樂宮特意收拾了一間華美的卧房,供周瑜留宿。

    從袁術口中,周瑜知道了許多天下大事的内幕,尤其是各地英雄的奮鬥史,受益非淺。

     這一天,周瑜到了德樂宮,見袁術滿面春風,看這樣子,一定是有大喜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