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許都行

關燈
虛而入。

     許多人覺得此事無關緊要,周瑜卻覺得這是天大的事。

    于是,他決定暫回江東,留下來觀察曹操的動向。

    反正小喬在孫策那裡,他很放心。

     周瑜找到袁術:“曹操是我們的第一勁敵。

    如今他迎接了獻帝,是順從民心,合乎時勢,勢力必會更加強大,伯父可要早做打算啊!” “漢室已經是一副臭皮囊了,曹操搶去也得不到什麼好處。

    ”袁術摟住周瑜,低聲說:“蒼天示意,新的真命天子已經有了。

    ” “是誰!”周瑜很奇怪地問。

     袁術得意而又神秘地笑了:“代漢者當途高。

    這是民間流行的預言。

    這句話中的‘途’與我的名字‘術’和表字‘公路’相應。

    我家的祖先出于春秋時代的陳國,是舜的後裔。

    舜是土德,黃色,漢是火德,赤色。

    以黃代赤,這是五行運轉的順序。

    ” 周瑜沒想到袁術竟會迷信于民間的圖谶,妄自尊大到如何荒唐的程度。

     袁術接着說:“傳國玉玺也被我得到了,這一切都是天意。

    ” 周瑜本想勸袁術,自知不會奏效,又咽了回去。

    他對袁術已經無話可說了,隻想多收集一些關于曹操、劉備、袁紹等諸豪強的情報,摸清他們的思維規律,想知道誰會是洛陽戰區的勝利者。

     周瑜離開壽春,到了九江,名為擺脫袁雅的糾纏,其實是為了曹操。

    出了九江,就是曹操的地盤了。

    他啟用了江東的情報網,開始收集關于曹操的消息,一一記錄在冊。

    他覺得袁術必敗,劉備大器未成,呂布、張繡、馬騰等人都不值一提,洛陽戰區隻能是袁紹和曹操二者之一。

    袁紹遠在冀州以北,數百裡之外,曹操則就在鄰前。

    周瑜從袁術口中,已經了解到許多袁紹的所作所為,對曹操則很陌生。

     袁術本來想任命孫策為九江太守,以抗強曹,但他不放心,就任命了一個叫陳紀的丹楊人。

     陳紀怕孫策有一天會取代他,曾經向袁術進讒言,欲置孫策于死地。

    孫策氣得差點殺了他。

    周瑜到了九江,處境可想而知。

    他一咬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索性跨過九江,孤身前往許昌。

    六年前,他周遊天下時,曾經到過許昌,且走的是同一條路線。

     周瑜到了許昌後,卻意外地遇到了蔣幹。

     蔣幹從淮江書院畢業後,遭遇皆不出周瑜所料,或任某縣的小吏,或到某豪強家教書,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太大了。

    頭兩年,他被壓仰得幾乎想投河自殺。

    在許昌,蔣幹住在許都太守滿寵的家中,一邊教滿寵的兩個兒子讀書,一邊苦練口才和縱橫之術,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蘇秦和張儀。

     那天,周瑜到滿寵家門口轉了轉,想見一見曹操這個心腹部屬的尊容,卻看見蔣幹走出來。

     同學他鄉偶遇,不勝驚喜。

    周瑜裝出一副落魄模樣,蔣幹信以為真,還安慰他“不要着急,滿大人答應我說,等到他的兩個兒子讀完四書五經,就把我推薦給曹操當一名書簿。

    我到了曹操身邊,就推薦你。

    ” 周瑜聽着,一陣心酸:昔日在淮江書院,學子們自以為高高在上,以教化衆生為已任,畢業後卻要做官宦之家的家奴,表現好了方能給豪強起草書文。

     “淮江書院怎麼樣了?” 蔣幹長歎一聲:“入學的學生一年比一年少。

    我走的時候,還不到一百人了。

    許多田産被擁兵自重的士族霸占,連給院牆換瓦的錢都擠不出來了,唉,慘啊!” 聽蔣幹說,曹操的堂弟曹洪的一個好友犯了法,被滿寵抓到了。

    曹洪向滿寵求情,滿寵不理,就向曹操求情。

    于是曹操召見了許昌的官員。

    滿寵知道曹操是要他放了曹洪的好友,便将他處死之後再赴宴。

    結果,曹操卻很高興,封賞了滿寵。

     曹操真是賢明啊,這樣的事我和伯符都做不出來,袁術更不要說了。

     曹操除了荀彧,還有兩個極厲害的謀士,一個是郭嘉,一個是荀攸。

    二人正直不阿,到滿寵家做客時,縱論天下大事,通達事理,高瞻遠矚,敏于見機。

    蔣幹在屏風後聽到,感歎不已,轉告給周瑜。

     周瑜聽了,感歎不止:“曹操有他們輔佐,真是如虎添翼,必成大業。

    ” 蔣幹對此深信不疑:“亂世之中,跟對人最重要。

    我們不要再流浪觀望了,一心跟着曹操吧。

    ” 曹操設屯田都尉和典農中郎将,召蓦百姓在許昌周圍屯田,預計能收獲谷物一百萬斛,所轄各州郡必須嚴格推行。

    以後征戰四方,就不用長途運糧了。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用獻帝诏書的名義打擊異己勢力,往往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據滿寵等人說,曹操用兵如神,與世無匹,自撰兵書十餘萬字,其中對《孫子兵法》進行了詳細的诠注。

    周瑜啟動了江東在洛陽的情報網,花重金收費了曹操的一個近侍,将曹操的廢手稿弄到了手,果然發現了許多兵法的論述。

     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

    這是曹操對《孫子兵法》總的評價。

     曹操丢棄的一張評注《孫子兵法》的稿張上,寫了劃,劃了又寫。

    周瑜在紛亂中,整理出了曹操最後的思路是:避實就虛;緻人而不緻于人;先勝而後求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以正合,以奇勝;識衆寡之用者勝。

    這六點正是《孫子兵法》的精髓中的精髓,隻有對《孫子兵法》倒背如流、領悟透徹的人,才能在萬句話中總結出這六句。

     曹操練兵,皆在許都城外。

    每一次,周瑜必到場觀看。

    由于錢糧豐足,曹兵裝備極好,兵強馬壯,刀槍雪亮,而且精神面貌極好,威風凜凜,訓練更是有素,陣形變化十分熟練,沖殺時如排山倒海,後退時也井然有序。

    曹軍的紀律更是嚴明,堪稱軍令如山,行軍途中,有踐踏青苗者,殺!從不含糊。

     更令周瑜心驚的是,曹操麾下勇将如雲: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忄享、許諸、徐晃、李典、于禁、樂進等人,身經百戰,皆有萬夫不擋之勇。

     回江東立足,何等英明,我和伯符若是以最初的5000兵馬,在洛陽戰區遭遇曹軍,必敗無疑,一戰而潰。

    如果曹操統一了北方,繼爾攻打江東,如何應對呢?硬打硬拼,必敗無疑。

    看來江東隻能用水軍來對付曹兵,不讓曹軍一兵一卒過江,方能保全江東。

     了解曹操就像讀書,越讀越覺得自己讀的書少。

    周瑜初想在許昌住兩個月,但一住就是半年之久。

    這半年,周瑜得到了一個結論:洛陽戰區的霸主将是曹操。

    袁紹雖然強大,也有許多優點,但最終會敗給曹操。

     有了曹操将是中原霸主的結論後,周瑜第一個念頭便是盡快離開許都,直接回江東和孫策共商大計。

    于是,他告别了蔣幹,往南而行,卻不料一出城,就被九江郡太守陳紀的親兵抓住了,二話不說,就押到壽春,罪名是通敵。

     原來,當初孫策投靠袁術時,袁術本欲任命他為九江郡太守,一方面是想藉此留住他,就近監視,一方面則是想利用孫策的勇武善戰,以抗相鄰的強曹,但他終究放心不下,最後改派丹陽人陳紀赴任。

    這個陳紀才能平庸,卻心胸狹窄,一天到晚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