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謀算江東
關燈
小
中
大
最盛,人心極隆。
丹陽地勢險阻,山谷萬重,有數千裡之地可以周旋,民風強悍,稍加訓練,便是天下有數的精兵。
而且丹陽還有豐富的銅鐵礦藏。
這裡才是伯父創業的根基之地。
伯父是名正言順的長沙太守,一舉平定過長沙、桂陽、零陵三郡的叛亂,威名和聲望都無人能及,此地也是伯父創業的首選。
伯父經營三郡之地,派伯符回吳郡聯絡家族勢力,外結丹陽和會稽的豪傑,北伐西進,雙拳合擊,環顧長江以東,必是孫家的天下。
” 孫堅聽着聽着,仿佛天下之間日明風清,腦海裡的一切都豁然開朗了。
“英雄人物若不能三地據其一,連春秋時期都挨不過去,就會被他人吞并,或是偏安苟活,無成大業的可能,不值一談。
成大業者,必須先有根基之地,才能圖大業。
勝敗乃兵家常事,但隻要有退路,就有轉敗為勝的可能。
楚漢相争,就是最有力的鐵證。
黃巾軍有百萬之衆,勢不可謂不大,打的勝仗不可謂不多,敗得為何那麼快呢,就是因為沒有穩固的根據地,打敗了,無路可退,打勝了又無糧可繼,隻好掠奪,民心盡失。
” 孫堅和黃巾軍不知交戰過多少次,深以為然。
“那進入戰國時代之後,天下又将如何呢?” “洛陽戰區的英雄最多,地源最廣,厮殺也會最久。
江東和巴蜀兩地,對手不多強敵更少,尤其是江東,幾乎找不出能和伯父相匹敵的人。
伯父若能最先割據成功,就派伯符率大軍西進,從巴東攻打蜀地。
若能攻下蜀地,伯父就三大戰區有其二,戰國時代就結束了,統一全國的日期就不遠了。
對洛陽戰區,則隔岸觀火,伺機而動,若是沒有做好進攻準備,就聯弱抗強,分而治之,若是做好了進攻準備,就聯強擊弱,滅弱之後再圖強。
” 立足江東,攻伐巴蜀,緩圖中原,這就是周瑜送給孫堅的九字方針。
孫堅連連點頭,又問:“攻蜀若不能呢?” “侄兒以為,攻蜀若不勝,沒有足夠強大的外援,萬萬不能踏入洛陽戰區。
也許剛開始時會勢如破竹,再下去一定會兵盡糧竭,而中原的人力和錢糧卻還源源不斷。
侄兒周遊天下,一個很深的印象就是洛陽戰區的地之廣,糧之厚,人才之盛,除非将巴蜀和江東這兩個戰區合并,否則,即使是孫武重生,白起再世,也不能平定中原。
” 周瑜越說越有興緻,神思飛揚千裡,“攻蜀不能勝,中原不能圖,天下必将三分,呈鼎足之勢。
弱弱聯合,共抗強敵,這是很淺顯的道理,洛陽戰區的霸主想滅其一并不容易,何況巴蜀險要之地不少,易守難攻。
” “江東之險在哪裡呢?” “江東之險當然是在長江了。
江東北臨長江,東、南靠大海,習慣于水戰,不覺得長江是險隘,北方多是陸地,兵将騎術精良,善于清野之戰。
最精銳的北方兵一上船,往往就頭暈腳軟,連站都站不穩。
若是天下三分,江東必須以水軍立國,才能以長江之險,成割據之勢。
” 周瑜将天下大勢和如何割據江東分析一遍,清晰而又深刻。
他的話說完了,帳中靜了好一會兒,孫堅父子的思想還在周瑜描繪的藍圖裡漫遊,忘了自己和周瑜的存在。
按孫堅以前的戰略規劃:洛陽乃天下的心髒,是兵家必争之地。
這次讨伐董卓,他積極響應,想建立頭功。
漢室若中興,他能封侯拜相,漢室若衰亡,他也有了資本,伺機而動,因此是傾兵而動,後方很空虛。
他征殺多年,仇敵極多,害怕家人受到襲擊,就讓他們随軍出征。
這天夜裡,孫堅和夫人吳氏、長子孫策圍在桌前,談論周瑜。
就在周瑜來的前一天,孫堅做了一個古怪的夢:他踏雲而行,遊曆天庭,遇到一個天神。
天神送給他一個金身童子。
第二天,周瑜就來了。
有的夢一覺醒來就忘記了,這個夢卻還十分清晰。
他并不迷信,但夢裡的事也不能完全不信。
孫夫人素來信奉鬼神,聽了夫君這個夢,又驚又喜,就建議孫堅把周瑜收為義子。
孫策随聲附和。
孫堅就答應了。
周瑜尚兵崇武,生父剛亡,能有一個天下名将做義父,當然是求之不得,何況孫家人待他已經如一家人了。
孫夫人給周瑜的禮物是一把名貴的寶劍,孫堅的禮物則是兩本書,一本是孫堅曆次行軍作戰的記錄和總結,一本是《孫子兵法》的诠注。
這對周瑜來說可是無價之寶。
孫堅教導周瑜說:“書再好,也是死的,全靠平時的領悟和臨陣應用。
每一條用兵的法則到了戰場,都能演變出許多新變化。
運乎之妙,存乎一心。
你讀萬卷書,古今的智慧盡藏于胸,又行了萬裡路,天下大勢盡收于心,若是再懂得用兵,就是濟世之才。
” “義父,我要跟你去讨伐董卓。
”此時此刻,周瑜内心的豪情洶湧,淹沒了小喬的影子,“一個不下水的人,無論多聰明都成不了一個水手。
” 孫堅當即就同意了。
周夫人和周侬都很支持周瑜為中興漢室出一份力,高興地給他收拾行裝。
然而,當周瑜返回兵營時,孫堅卻改變了主意。
“公謹說的沒錯,我最要小心的不是董卓,而是自己的盟友。
” 孫堅拉着周瑜的手,細心解釋:“袁術派人來送信,說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咨同董卓暗中來往密切,陰謀南北夾擊聯軍。
這兩個地方是聯軍糧草的主要供應地,又是大軍的必經之地,極可能會遭到他們的襲擊,實在是危機重重。
公謹,這次我不但不能讓你随我出征,就連我的家人也不能留在軍中了。
原想戰場擺在洛陽一帶,我就把家人留在魯陽。
如今戰場就在荊州,我隻好把家人留在此地了。
” 周瑜一挺胸膛:“義父,讓義母帶着權弟他們留下吧,我和伯符随你出征。
” 孫堅左手摟住周瑜,右手摟住孫策,表情很慈愛。
“你們還是小樹,現在就砍下來也做不了房樑,否則于國于己都不利。
再說,你們的母親和權弟他們總要有人照看的,是不是?” “義父,這消息可靠嗎?我聽說您和袁術的關系密切,共同進退。
”周瑜見孫堅沒有否認,接着說:“天下三分,義父的創業之地不在洛陽戰區,而在江東,不管袁術的為人和才能如何,我覺得義父都不要和他綁在一起,還是全力經營江東。
” “公謹說的不錯,但和袁術疏遠非一朝之事,處理不好就會反目成仇,後患無窮。
” 周瑜執意要讓孫家人到舒縣去,住在周家。
孫家的人也不客套,高興地接受了。
丹陽地勢險阻,山谷萬重,有數千裡之地可以周旋,民風強悍,稍加訓練,便是天下有數的精兵。
而且丹陽還有豐富的銅鐵礦藏。
這裡才是伯父創業的根基之地。
伯父是名正言順的長沙太守,一舉平定過長沙、桂陽、零陵三郡的叛亂,威名和聲望都無人能及,此地也是伯父創業的首選。
伯父經營三郡之地,派伯符回吳郡聯絡家族勢力,外結丹陽和會稽的豪傑,北伐西進,雙拳合擊,環顧長江以東,必是孫家的天下。
” 孫堅聽着聽着,仿佛天下之間日明風清,腦海裡的一切都豁然開朗了。
“英雄人物若不能三地據其一,連春秋時期都挨不過去,就會被他人吞并,或是偏安苟活,無成大業的可能,不值一談。
成大業者,必須先有根基之地,才能圖大業。
勝敗乃兵家常事,但隻要有退路,就有轉敗為勝的可能。
楚漢相争,就是最有力的鐵證。
黃巾軍有百萬之衆,勢不可謂不大,打的勝仗不可謂不多,敗得為何那麼快呢,就是因為沒有穩固的根據地,打敗了,無路可退,打勝了又無糧可繼,隻好掠奪,民心盡失。
” 孫堅和黃巾軍不知交戰過多少次,深以為然。
“那進入戰國時代之後,天下又将如何呢?” “洛陽戰區的英雄最多,地源最廣,厮殺也會最久。
江東和巴蜀兩地,對手不多強敵更少,尤其是江東,幾乎找不出能和伯父相匹敵的人。
伯父若能最先割據成功,就派伯符率大軍西進,從巴東攻打蜀地。
若能攻下蜀地,伯父就三大戰區有其二,戰國時代就結束了,統一全國的日期就不遠了。
對洛陽戰區,則隔岸觀火,伺機而動,若是沒有做好進攻準備,就聯弱抗強,分而治之,若是做好了進攻準備,就聯強擊弱,滅弱之後再圖強。
” 立足江東,攻伐巴蜀,緩圖中原,這就是周瑜送給孫堅的九字方針。
孫堅連連點頭,又問:“攻蜀若不能呢?” “侄兒以為,攻蜀若不勝,沒有足夠強大的外援,萬萬不能踏入洛陽戰區。
也許剛開始時會勢如破竹,再下去一定會兵盡糧竭,而中原的人力和錢糧卻還源源不斷。
侄兒周遊天下,一個很深的印象就是洛陽戰區的地之廣,糧之厚,人才之盛,除非将巴蜀和江東這兩個戰區合并,否則,即使是孫武重生,白起再世,也不能平定中原。
” 周瑜越說越有興緻,神思飛揚千裡,“攻蜀不能勝,中原不能圖,天下必将三分,呈鼎足之勢。
弱弱聯合,共抗強敵,這是很淺顯的道理,洛陽戰區的霸主想滅其一并不容易,何況巴蜀險要之地不少,易守難攻。
” “江東之險在哪裡呢?” “江東之險當然是在長江了。
江東北臨長江,東、南靠大海,習慣于水戰,不覺得長江是險隘,北方多是陸地,兵将騎術精良,善于清野之戰。
最精銳的北方兵一上船,往往就頭暈腳軟,連站都站不穩。
若是天下三分,江東必須以水軍立國,才能以長江之險,成割據之勢。
” 周瑜将天下大勢和如何割據江東分析一遍,清晰而又深刻。
他的話說完了,帳中靜了好一會兒,孫堅父子的思想還在周瑜描繪的藍圖裡漫遊,忘了自己和周瑜的存在。
按孫堅以前的戰略規劃:洛陽乃天下的心髒,是兵家必争之地。
這次讨伐董卓,他積極響應,想建立頭功。
漢室若中興,他能封侯拜相,漢室若衰亡,他也有了資本,伺機而動,因此是傾兵而動,後方很空虛。
他征殺多年,仇敵極多,害怕家人受到襲擊,就讓他們随軍出征。
這天夜裡,孫堅和夫人吳氏、長子孫策圍在桌前,談論周瑜。
就在周瑜來的前一天,孫堅做了一個古怪的夢:他踏雲而行,遊曆天庭,遇到一個天神。
天神送給他一個金身童子。
第二天,周瑜就來了。
有的夢一覺醒來就忘記了,這個夢卻還十分清晰。
他并不迷信,但夢裡的事也不能完全不信。
孫夫人素來信奉鬼神,聽了夫君這個夢,又驚又喜,就建議孫堅把周瑜收為義子。
孫策随聲附和。
孫堅就答應了。
周瑜尚兵崇武,生父剛亡,能有一個天下名将做義父,當然是求之不得,何況孫家人待他已經如一家人了。
孫夫人給周瑜的禮物是一把名貴的寶劍,孫堅的禮物則是兩本書,一本是孫堅曆次行軍作戰的記錄和總結,一本是《孫子兵法》的诠注。
這對周瑜來說可是無價之寶。
孫堅教導周瑜說:“書再好,也是死的,全靠平時的領悟和臨陣應用。
每一條用兵的法則到了戰場,都能演變出許多新變化。
運乎之妙,存乎一心。
你讀萬卷書,古今的智慧盡藏于胸,又行了萬裡路,天下大勢盡收于心,若是再懂得用兵,就是濟世之才。
” “義父,我要跟你去讨伐董卓。
”此時此刻,周瑜内心的豪情洶湧,淹沒了小喬的影子,“一個不下水的人,無論多聰明都成不了一個水手。
” 孫堅當即就同意了。
周夫人和周侬都很支持周瑜為中興漢室出一份力,高興地給他收拾行裝。
然而,當周瑜返回兵營時,孫堅卻改變了主意。
“公謹說的沒錯,我最要小心的不是董卓,而是自己的盟友。
” 孫堅拉着周瑜的手,細心解釋:“袁術派人來送信,說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咨同董卓暗中來往密切,陰謀南北夾擊聯軍。
這兩個地方是聯軍糧草的主要供應地,又是大軍的必經之地,極可能會遭到他們的襲擊,實在是危機重重。
公謹,這次我不但不能讓你随我出征,就連我的家人也不能留在軍中了。
原想戰場擺在洛陽一帶,我就把家人留在魯陽。
如今戰場就在荊州,我隻好把家人留在此地了。
” 周瑜一挺胸膛:“義父,讓義母帶着權弟他們留下吧,我和伯符随你出征。
” 孫堅左手摟住周瑜,右手摟住孫策,表情很慈愛。
“你們還是小樹,現在就砍下來也做不了房樑,否則于國于己都不利。
再說,你們的母親和權弟他們總要有人照看的,是不是?” “義父,這消息可靠嗎?我聽說您和袁術的關系密切,共同進退。
”周瑜見孫堅沒有否認,接着說:“天下三分,義父的創業之地不在洛陽戰區,而在江東,不管袁術的為人和才能如何,我覺得義父都不要和他綁在一起,還是全力經營江東。
” “公謹說的不錯,但和袁術疏遠非一朝之事,處理不好就會反目成仇,後患無窮。
” 周瑜執意要讓孫家人到舒縣去,住在周家。
孫家的人也不客套,高興地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