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之死(6)
關燈
小
中
大
這時天色已暗。
西風吹過,院中銀杏葉和銀杏果簌簌落地,天上飛過歸巢的鴉群,呱呱地叫個不停。
5 暮色垂落,令本已荒蕪破敗的大觀園更顯得凄涼陰森。
怡紅院裡,蕉枯棠萎,牖裂簾破,屋牆上那些原用來安置琴劍瓶爐的凹槽空空如也,集錦格子上布滿蛛絲;昔日的歡聲笑語、嬌嗔浪谑,早已化作了鼠嗚枭啼、狐吟鴉聒;潇湘館裡,早不複鳳尾森森、龍吟細細,隻一派落葉蕭蕭、寒煙漠漠的悲楚景象;蘅蕪苑裡香草死盡,雜草叢生;紫菱洲綴錦樓裡,黴氣氤氲,怕是有被“中山狼”蹂躏而死的迎春怨魂在嗚咽遊蕩;秋爽齋裡,梧桐葉落,寒雀觳觫,似企盼着“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抛閃”的探春,有朝一日能從遠嫁之地,回來從頭收拾賈府殘局,使其子孫不緻流散湮滅;蓼風軒裡,雨浸薜荔,地走蚰蜒,那昔日在這裡作畫的惜春,雖免于被賣,暫到饅頭庵栖身,終不免被賈芹等欺淩難忍,以至離庵出走,缁衣乞食……正是:到頭來,誰把秋挨過?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 偌大的園子裡,也就稻香村、栊翠庵兩處,尚有人氣。
稻香村裡,李纨、賈蘭指揮素雲及丫頭、婆子等,早打點好箱籠家什,隻等着明天一早,便遷往蒜市口購妥的一所四合院居住。
吃罷在園中的最後一回晚餐,李纨守着賈蘭,在燈下苦讀《孟子》。
素雲想起昔日一起嬉戲閑話的園中姊妹,死的死,嫁的嫁,更有被拉往崇文門發賣的,心中酸楚,給李纨母子端茶時,不免含淚嗚咽。
李纨遂對她說:“咱們心裡隻該感念皇上的隆恩沛澤,切莫有非分僭禮之思,若是為那罪有應得者涕零,便是糊塗人了!”素雲也不敢搭腔,一旁默默哀傷去了。
栊翠庵裡,卻仿佛山門外未曾發生過什麼巨變,不僅一切如昔,甚或更其明淨幽雅。
竹叢青潤,桂花飄香,整潔的甬路兩側,各色秋菊怒放,一盆藕合色的瀑布菊,從東禅堂門外的山石上,瀉下壯觀的花枝;禅堂裡纖塵不染,觀音大士瑞像慈藹,供案上的宣德爐中,暹羅細香飄出袅袅的如霧輕煙,氤氲出淡淡的蓮花氣息。
此時妙玉打坐畢,在西廂書房中,自撫一架焦尾琴,讓丫頭琴張以木魚伴奏,吟唱漢代樂府古辭《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兩個嬷嬷在庭院中清除落葉殘花,聽到那琴音歌聲,也并不為意。
榮國府剛被查抄時,嬷嬷們吓了個半死,就連深受妙玉熏陶的丫頭琴張,也被唬得不知所措。
後來得知按例家廟與祖茔等不在查抄之列,公差們并未踏入庵門,且仍允庵中人暫居其中,付足銀兩亦可保有米糧油鹽菜蔬供應,嬷嬷、琴張這才心神稍定。
那妙
西風吹過,院中銀杏葉和銀杏果簌簌落地,天上飛過歸巢的鴉群,呱呱地叫個不停。
5 暮色垂落,令本已荒蕪破敗的大觀園更顯得凄涼陰森。
怡紅院裡,蕉枯棠萎,牖裂簾破,屋牆上那些原用來安置琴劍瓶爐的凹槽空空如也,集錦格子上布滿蛛絲;昔日的歡聲笑語、嬌嗔浪谑,早已化作了鼠嗚枭啼、狐吟鴉聒;潇湘館裡,早不複鳳尾森森、龍吟細細,隻一派落葉蕭蕭、寒煙漠漠的悲楚景象;蘅蕪苑裡香草死盡,雜草叢生;紫菱洲綴錦樓裡,黴氣氤氲,怕是有被“中山狼”蹂躏而死的迎春怨魂在嗚咽遊蕩;秋爽齋裡,梧桐葉落,寒雀觳觫,似企盼着“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抛閃”的探春,有朝一日能從遠嫁之地,回來從頭收拾賈府殘局,使其子孫不緻流散湮滅;蓼風軒裡,雨浸薜荔,地走蚰蜒,那昔日在這裡作畫的惜春,雖免于被賣,暫到饅頭庵栖身,終不免被賈芹等欺淩難忍,以至離庵出走,缁衣乞食……正是:到頭來,誰把秋挨過?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 偌大的園子裡,也就稻香村、栊翠庵兩處,尚有人氣。
稻香村裡,李纨、賈蘭指揮素雲及丫頭、婆子等,早打點好箱籠家什,隻等着明天一早,便遷往蒜市口購妥的一所四合院居住。
吃罷在園中的最後一回晚餐,李纨守着賈蘭,在燈下苦讀《孟子》。
素雲想起昔日一起嬉戲閑話的園中姊妹,死的死,嫁的嫁,更有被拉往崇文門發賣的,心中酸楚,給李纨母子端茶時,不免含淚嗚咽。
李纨遂對她說:“咱們心裡隻該感念皇上的隆恩沛澤,切莫有非分僭禮之思,若是為那罪有應得者涕零,便是糊塗人了!”素雲也不敢搭腔,一旁默默哀傷去了。
栊翠庵裡,卻仿佛山門外未曾發生過什麼巨變,不僅一切如昔,甚或更其明淨幽雅。
竹叢青潤,桂花飄香,整潔的甬路兩側,各色秋菊怒放,一盆藕合色的瀑布菊,從東禅堂門外的山石上,瀉下壯觀的花枝;禅堂裡纖塵不染,觀音大士瑞像慈藹,供案上的宣德爐中,暹羅細香飄出袅袅的如霧輕煙,氤氲出淡淡的蓮花氣息。
此時妙玉打坐畢,在西廂書房中,自撫一架焦尾琴,讓丫頭琴張以木魚伴奏,吟唱漢代樂府古辭《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兩個嬷嬷在庭院中清除落葉殘花,聽到那琴音歌聲,也并不為意。
榮國府剛被查抄時,嬷嬷們吓了個半死,就連深受妙玉熏陶的丫頭琴張,也被唬得不知所措。
後來得知按例家廟與祖茔等不在查抄之列,公差們并未踏入庵門,且仍允庵中人暫居其中,付足銀兩亦可保有米糧油鹽菜蔬供應,嬷嬷、琴張這才心神稍定。
那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