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凄迷(1)

關燈
我想在月色下漫步紫禁城。

    這當然是不允許的。

    但我最近尤其有這種非分的願望。

    這是為什麼? 且看《紅樓夢》第十六回,寫到“賈元春才選鳳藻宮”,賈政謝過皇恩後,“又往東宮去了”,東宮就是太子住的地方。

    清代隻有康熙一朝立過太子。

    太子名胤礽,康熙原來對他極為溺愛,寄予厚望,專為他在紫禁城裡修建了毓慶宮給他居住。

    毓慶宮在紫禁城成為故宮博物院後,似一直沒有對遊客開放過。

    據一位研究清史的學者告訴我,她曾有幸進去浏覽過,記得有處牆上挂有一個西洋大鐘,非常華美也十分莊嚴,但整體格局卻令人驚異,就是像迷宮一樣,每一處的空間都不甚大,回廊勾連,七穿八達,有的房間透光度很差,陰暗神秘,她估計那樣的設計可能與滿族的某些原始習俗有關。

    我真想也能進那裡面看個究竟。

     故宮博物院開放了那麼多軒昂峻麗的建築空間,我怎麼專對毓慶宮這種一般人忽略不計的地方感興趣? 近些年我研究《紅樓夢》,發現曹雪芹的祖輩、父輩,與太子胤礽的關系真是太密切了,胤礽的乳母之夫淩普,到江甯織造任上的曹家取銀子,一次就能取二萬兩,你說他們關系如何?曹雪芹出身低賤,是清兵入關前被俘的“包衣”也就是奴才的後代,但他祖父曹寅卻與康熙親如手足,那是因為曹寅母親孫氏是康熙的保母(不是保姆,也不是乳母,是教養嬷嬷),康熙受教育時曹寅是陪讀,康熙登基後,曹寅是近侍,康熙除掉鳌拜,就是通過讓曹寅等陪鳌拜摔跤,弄假成真,将他擒拿的,後來康熙又把江甯織造的美差給了曹寅(曹家上兩代就當過織造),康熙六次下江南,四次住在曹寅的織造府,太子四次随父王南巡,自然也住曹家,康熙在織造府裡與當年保母孫氏重逢,喜形于色,說“此吾家老人也”,揮毫題寫大匾“萱瑞堂”,這些史實,通過家人傳述,給曹雪芹很深的印象,因此他在《紅樓夢》第三回寫林黛玉進榮國府,寫到府裡正房懸的一塊金匾是“榮禧堂”,但兩邊的對聯卻不是金的,降了一級,是銀的,難道是太子寫的?林黛玉看見的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黻黼煥煙霞”,是曹雪芹虛構的吧?《紅樓夢》當然是虛構的小說,但它有堅實可考的生活依據,經查,太子胤礽曾有受到康熙褒獎的名對“樓中飲興因明月,江上詩情為晚霞”,書中所寫,史中所存,何其相似乃爾!可見《紅樓夢》裡,有太子胤礽影子,再具體點,就是第十三回薛蟠提到,“義忠親王老千歲”曾到他家店裡訂購過樯木,以為棺料,但後來千歲爺“壞了事”,就沒有拿去,别人也不敢用。

    隻有被定為接班人的太子才能稱千歲,書裡“老千歲”隐射胤礽甚明。

     我的“紅學”研究,成果之一,就是考證出書中秦可卿的原型,是胤礽的一個很早就寄養到曹家,“壞事”後隐匿了真實身份(謊稱是從“養生堂”裡抱來的女兒),書裡寫到她最後睡到了父親訂下卻未能享用的樯木棺材裡,也算“落葉歸根”。

    因此有人稱我的“紅學”研究是開創出了一個“秦學”分支。

    (詳見拙著《畫梁春盡落香塵——解讀〈紅樓夢〉》一書,2003年6月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第一版)我注意到,曹雪芹通過書中賈雨村這個人物,在第二回裡大發“正邪二氣激蕩而成秉賦”的奇論,他實際上是把生活中的胤礽和書中的賈寶玉都歸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