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之死(後記)(1)
關燈
小
中
大
她的來曆;元春省親時,曾到園中佛寺焚香拜佛題匾;李纨罰寶玉去栊翠庵讨紅梅,妙玉後來又給了薛寶琴及衆人紅梅;寶玉壽辰她派人送賀帖,引起邢岫煙的議論等),所以讀者在前八十回裡覺得這個人很難把握。
周汝昌先生認為,妙玉和秦可卿屬于類似情況,也是罪家之女,被賈府藏匿在大觀園中,後來賈氏獲罪,這也是一條罪狀;我原也曾順這一思路揣摩過,結果得出了不同的判斷:以王夫人的膽識,她是絕不會在經曆過“秦可卿風波”後,作主再收容罪家之女的,何況是将其安排在賈元春即将莅臨的省親别墅之中;她不等林之孝家的回完,便允妙玉入園,林之孝家的道,妙玉說“侯門公府,必以貴勢壓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竟笑着決定下帖子請她;倘是藏匿罪家之女,會這樣輕松嗎?還主動留下字據!在有的抄本上,這一段對話裡,“林之孝”先寫作“秦之孝”,後将“秦”字點改為“林”,此點大可注意,我以為,這樣的蛛絲馬迹,顯示出曹雪芹從生活原型到藝術形象定位時的一些來回調整的苦心。
我對妙玉家世來曆與命運走向的探佚,便循着這樣的一些線索前行。
在透露妙玉結局的《世難容》曲裡,“到頭來,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歎無緣”究竟怎麼解讀?許多人,包括不少的“紅學”家,都認為“王孫公子”指的就是賈寶玉,我卻不敢苟同。
賈寶玉隻愛林黛玉,隻企盼着能與林黛玉終遂“木石姻緣”,這在書中寫得非常清楚,他對薛寶钗、史湘雲都無姻緣之想,怎麼會對妙玉“歎無緣”呢?一般讀者容易覺得妙玉在暗戀寶玉,最明顯的證據是她把自己常日吃茶的那隻綠玉鬥拿給寶玉吃茶,又在寶玉過生日時派人送去賀帖,但這恐怕全是誤會;妙玉确實放誕詭僻,可是她在大觀園中,明明知道寶玉與黛玉、寶钗已構成了一個“三角”,倘再加上湘雲,已是“四角”,難道她還想插足其間,構成“五角”,謀一“姻緣”嗎?這是說不通的。
其實,在第十四回裡,曹雪芹開列來給秦可卿送殡的名單,有這樣的句子:“餘者錦鄉伯公子韓奇,神武将軍公子馮紫英,陳也俊、衛若蘭等諸王孫公子,不可枚數。
”馮紫英在前八十回中的“戲份”已然不少,據“脂批”透露,衛若蘭在八十回後将是一個正式登場的人物,且與金麒麟這一重要道具有關,這大家都是知道的,那麼,緊接在馮紫英之後,又緊排在衛若蘭前面的陳也俊,難道隻是一個“順手”寫下的名字,在書中僅顯現一次而已麼?我們都知道《紅樓夢》的藝術手法,是“一樹千枝,一源萬派,無意随手,伏脈千裡”、“一擊兩鳴”、“武夷九曲之文”,又頻頻使用諧音和“拆字法”來點破或暗示人物的品格命運,這是曹雪芹給我們當代用方塊字寫作的小說家們留下的寶貴美學遺産,不但不應懷疑亵渎,而且應當發揚光大。
我由此大膽推測,對妙玉“歎無緣”的王孫公子,正是這個明點出了屬于“王孫公子”系列的陳也俊。
周汝昌先生認為,妙玉和秦可卿屬于類似情況,也是罪家之女,被賈府藏匿在大觀園中,後來賈氏獲罪,這也是一條罪狀;我原也曾順這一思路揣摩過,結果得出了不同的判斷:以王夫人的膽識,她是絕不會在經曆過“秦可卿風波”後,作主再收容罪家之女的,何況是将其安排在賈元春即将莅臨的省親别墅之中;她不等林之孝家的回完,便允妙玉入園,林之孝家的道,妙玉說“侯門公府,必以貴勢壓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竟笑着決定下帖子請她;倘是藏匿罪家之女,會這樣輕松嗎?還主動留下字據!在有的抄本上,這一段對話裡,“林之孝”先寫作“秦之孝”,後将“秦”字點改為“林”,此點大可注意,我以為,這樣的蛛絲馬迹,顯示出曹雪芹從生活原型到藝術形象定位時的一些來回調整的苦心。
我對妙玉家世來曆與命運走向的探佚,便循着這樣的一些線索前行。
在透露妙玉結局的《世難容》曲裡,“到頭來,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歎無緣”究竟怎麼解讀?許多人,包括不少的“紅學”家,都認為“王孫公子”指的就是賈寶玉,我卻不敢苟同。
賈寶玉隻愛林黛玉,隻企盼着能與林黛玉終遂“木石姻緣”,這在書中寫得非常清楚,他對薛寶钗、史湘雲都無姻緣之想,怎麼會對妙玉“歎無緣”呢?一般讀者容易覺得妙玉在暗戀寶玉,最明顯的證據是她把自己常日吃茶的那隻綠玉鬥拿給寶玉吃茶,又在寶玉過生日時派人送去賀帖,但這恐怕全是誤會;妙玉确實放誕詭僻,可是她在大觀園中,明明知道寶玉與黛玉、寶钗已構成了一個“三角”,倘再加上湘雲,已是“四角”,難道她還想插足其間,構成“五角”,謀一“姻緣”嗎?這是說不通的。
其實,在第十四回裡,曹雪芹開列來給秦可卿送殡的名單,有這樣的句子:“餘者錦鄉伯公子韓奇,神武将軍公子馮紫英,陳也俊、衛若蘭等諸王孫公子,不可枚數。
”馮紫英在前八十回中的“戲份”已然不少,據“脂批”透露,衛若蘭在八十回後将是一個正式登場的人物,且與金麒麟這一重要道具有關,這大家都是知道的,那麼,緊接在馮紫英之後,又緊排在衛若蘭前面的陳也俊,難道隻是一個“順手”寫下的名字,在書中僅顯現一次而已麼?我們都知道《紅樓夢》的藝術手法,是“一樹千枝,一源萬派,無意随手,伏脈千裡”、“一擊兩鳴”、“武夷九曲之文”,又頻頻使用諧音和“拆字法”來點破或暗示人物的品格命運,這是曹雪芹給我們當代用方塊字寫作的小說家們留下的寶貴美學遺産,不但不應懷疑亵渎,而且應當發揚光大。
我由此大膽推測,對妙玉“歎無緣”的王孫公子,正是這個明點出了屬于“王孫公子”系列的陳也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