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探秘(2)

關燈
抽出來單獨看,這段文字一點也不高明,設若“史太君破陳腐舊套”,怕是要斥為“陳詞濫調”,引為敗筆的。

    但曹雪芹偏偏這樣寫,卻是為何?以往的論者,都指出這是暗示秦可卿的淫蕩,有譏諷之意,或在其更深層竟有她與賈寶玉暧昧關系的隐喻。

    這些分析誠然有理,但似乎都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我以為乃是更重要的一個方面——那就是這一組符号其實在暗示着秦可卿真實出身的無比尊貴!武則天、趙飛燕、安祿山、楊太真、壽昌公主、同昌公主,這些曆史上的人物固然都同屬“風流種子”,但同時也都是血統最為高貴的一流。

    我以為曹雪芹這樣落筆含有強烈的提示作用,讓我們千萬别真的相信他在第八回末尾施放的那個“從養生堂中抱來”的煙幕彈! 5.秦可卿在賈府中為何如同魚遊春水 秦可卿即使不是從養生堂抱來的棄嬰,而同秦鐘一樣是秦業所親生,那麼,以秦業的營繕郎那麼個小官,而且書中明言其“宦囊羞澀”,這就又派生出兩個問題:一、她在秦家怎麼獲得那樣圓滿的教養,一進賈府便不僅能處處适應,而且渾身煥發出一種天然的貴婦人氣派?美麗可以天生,在賈府那樣一個侯門中能行止“妥當”,那本事難道也是與生俱來的?二、就算秦可卿是個聰明絕頂的人,從清寒之家一邁進賈家的門便迅速“進入角色”,适應得飛快,那她心底裡,總該有着因自己出身不稱而滋生出來的隐憂隐愁吧?也就是說,她多少該背着點“出身包袱”,才符合她這一特色人物的特定狀況,然而,我們在書裡一點也看不出來!後面書裡寫到妙玉,寫到邢岫煙,都有對她們因家庭背景遜于賈府而産生的某種戒備感,某些距離感,如妙玉的執意要賈府下帖子請才願進府,邢岫煙雪天身無皮毛衣服,冷得拱肩縮背而一聲不吭,但秦可卿在賈府中卻魚遊春水,心理上沒有絲毫的自卑,沒有任何因養生堂或薄宦之家出身所帶來的精神壓力和戒備感、距離感、冷漠感,那氣派,那心态,給人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在若幹場合裡,她比尤氏更顯得有大家風度。

     即使在身染痼疾的情況下,對王熙鳳吐露衷腸,也隻是說:“這都是我沒福。

    這樣人家,公公婆婆當自己的女孩兒似的待,嬸娘的侄兒雖說年輕,卻也是他敬我,我敬他,從來沒有紅過臉兒。

    就是一家子的長輩同輩之中,除了嬸子倒不用說了,别人也從無不疼我的,也無不和我好的。

    如今得了這個病,把我那要強的心一分也沒了……”并沒任何“門不當戶不對”的反思和羞愧,有的隻是因病不能挑起一大家子重擔、當穩闊管家奶奶的遺憾。

    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