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殿夜警(2)
關燈
小
中
大
雍正當了皇帝以後,因為他很可能是矯诏盜位,所以,大肆修改康熙朝的檔案,有的幹脆就毀掉,他那時候關于“帳殿夜警”的版本裡,說是康熙曾在夜半覺得有人逼近帳殿裡的禦榻,還發出了聲音,那身影聲氣分明就是胤礽,如果真是這樣,不用别人揭發,康熙自己就是胤礽圖謀弑父弑君的活見證,但康熙為什麼在宣布胤礽罪狀時隻說他是“逼近布城裂縫向内窺視”呢?又為什麼會在四個月後恢複他的皇太子地位呢?據雍正朝也沒改掉的記載,胤礽被廢押解回京囚禁于宮中上驷院臨時帳篷内時,為自己申辯說:“皇父若說我别樣的不是,事事都有,隻是弑逆的事,實無此心。
”這大概更接近于事實。
“帳殿夜警”,恐怕是被人舉報而非康熙自己發現的。
有曆史學家指出,康熙的皇權與胤礽的儲權之間的矛盾,是一步步發展、暴露、激化起來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康熙起頭溺愛胤礽,達到相當荒謬的程度,例如他任命胤礽的奶母之夫淩普為内務府主管,不是因為此人有品德才幹,僅僅為的是胤礽取用皇家諸種供應的方便;在儀注上,康熙後來後悔地說:“皇太子服禦諸物,俱用黃色,所定一切儀注,與朕無異,俨若二君矣!”太子漸漸長大,對于自己的“千歲”地位自覺意識越來越深化,在父王出征時期留守京城當“代皇帝”很過了把瘾,其黨羽也日益增多,且在權力欲望上往往比他更表現出急迫張狂,這就更強化了胤礽“何日為萬歲”的心理趨向,但康熙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是個長壽之君,胤礽隐忍的接班欲望,與康熙不到壽終絕不放權的明顯态勢,導緻了他們父子君臣關系難保平衡的悲劇性結局。
曆史學家從政治視角如此分析當然非常有道理。
但作為活生生的個體存在,康熙也好,胤礽也好,其心靈都是非常複雜的,他們的沖突裡,應該也雜糅着另外的,非政治性的,與權力、财富不一定結合得那麼緊密的心理的、情感的沖突。
這個領域應該由文學藝術去切入。
會不會有文學家,樂于來描寫康熙四十七年八月底到九月初那些日子裡,木蘭秋狝營帳中發生的故事呢?特别是在夜深人靜之時,皇太子“逼近布城裂縫向内窺視”的詭谲一幕……但寫這樣的小說至少要了解一下當年“帳殿”的布局,據史料,秋狝之典參與者總數可達一萬數千人,所有人員包括皇帝均宿帳幕,屆時設行營卡座,各按秩序排列,中間的黃幔城是皇帝居所,外加網城,設連帳175座,是為内城;外城設連帳254座,又有警跸帳;整個營盤内圓外方;再外圍是蒙古等諸王公、台吉營帳。
皇太子的營帳可以想見是在皇帝禦帳附近,但深夜躲過密布巡邏值守的人員,私自逼近禦帳,絕非易事,要想使小說情節符合邏輯,特别是細節合理,下筆可不那麼輕松。
我們都知道1919年新文化運動之前的中國文言文是沒有标點的,“逼近布城裂縫向内窺視”這個句子,現在引用者多加标點斷句為“逼近布城,裂縫向内窺視”,這鏡頭實在恐怖,因為“裂縫”作為動詞,那胤礽彼時就非動用匕首等利器不可,殺氣彌漫;但若另行斷句理解為“逼近布城裂縫,向内窺視”,那就無需使用利器,胤礽的形象也就非兇神惡煞,而是被窺視欲的心火燒得癫狂的一個可憐蟲了。
試問,禦帳會有“裂縫”嗎?如果把“裂縫”理解為“破開的縫隙”,當然不可信,但帳幕畢竟是由若幹塊布幔疊圍合成,用手撥開便可出現“裂縫”的部位未必沒有…… “帳殿夜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其原生态的真相,永難揭示了。
4 “帳殿夜警”之後,又發生
”這大概更接近于事實。
“帳殿夜警”,恐怕是被人舉報而非康熙自己發現的。
有曆史學家指出,康熙的皇權與胤礽的儲權之間的矛盾,是一步步發展、暴露、激化起來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康熙起頭溺愛胤礽,達到相當荒謬的程度,例如他任命胤礽的奶母之夫淩普為内務府主管,不是因為此人有品德才幹,僅僅為的是胤礽取用皇家諸種供應的方便;在儀注上,康熙後來後悔地說:“皇太子服禦諸物,俱用黃色,所定一切儀注,與朕無異,俨若二君矣!”太子漸漸長大,對于自己的“千歲”地位自覺意識越來越深化,在父王出征時期留守京城當“代皇帝”很過了把瘾,其黨羽也日益增多,且在權力欲望上往往比他更表現出急迫張狂,這就更強化了胤礽“何日為萬歲”的心理趨向,但康熙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是個長壽之君,胤礽隐忍的接班欲望,與康熙不到壽終絕不放權的明顯态勢,導緻了他們父子君臣關系難保平衡的悲劇性結局。
曆史學家從政治視角如此分析當然非常有道理。
但作為活生生的個體存在,康熙也好,胤礽也好,其心靈都是非常複雜的,他們的沖突裡,應該也雜糅着另外的,非政治性的,與權力、财富不一定結合得那麼緊密的心理的、情感的沖突。
這個領域應該由文學藝術去切入。
會不會有文學家,樂于來描寫康熙四十七年八月底到九月初那些日子裡,木蘭秋狝營帳中發生的故事呢?特别是在夜深人靜之時,皇太子“逼近布城裂縫向内窺視”的詭谲一幕……但寫這樣的小說至少要了解一下當年“帳殿”的布局,據史料,秋狝之典參與者總數可達一萬數千人,所有人員包括皇帝均宿帳幕,屆時設行營卡座,各按秩序排列,中間的黃幔城是皇帝居所,外加網城,設連帳175座,是為内城;外城設連帳254座,又有警跸帳;整個營盤内圓外方;再外圍是蒙古等諸王公、台吉營帳。
皇太子的營帳可以想見是在皇帝禦帳附近,但深夜躲過密布巡邏值守的人員,私自逼近禦帳,絕非易事,要想使小說情節符合邏輯,特别是細節合理,下筆可不那麼輕松。
我們都知道1919年新文化運動之前的中國文言文是沒有标點的,“逼近布城裂縫向内窺視”這個句子,現在引用者多加标點斷句為“逼近布城,裂縫向内窺視”,這鏡頭實在恐怖,因為“裂縫”作為動詞,那胤礽彼時就非動用匕首等利器不可,殺氣彌漫;但若另行斷句理解為“逼近布城裂縫,向内窺視”,那就無需使用利器,胤礽的形象也就非兇神惡煞,而是被窺視欲的心火燒得癫狂的一個可憐蟲了。
試問,禦帳會有“裂縫”嗎?如果把“裂縫”理解為“破開的縫隙”,當然不可信,但帳幕畢竟是由若幹塊布幔疊圍合成,用手撥開便可出現“裂縫”的部位未必沒有…… “帳殿夜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其原生态的真相,永難揭示了。
4 “帳殿夜警”之後,又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