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殿夜警(4)

關燈
《紅樓夢》是一部小說。

    小說的文本當然離不了虛構成分。

    但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裡這樣概括《紅樓夢》的寫作特點:“蓋叙述皆存本真,聞見悉所親曆,正因寫實,轉成新鮮。

    ”這是一把打開《紅樓夢》文本的鑰匙。

     《紅樓夢》裡的賈府,以曹家為原型,榮國府堂屋懸挂着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是皇帝題賜的,上面是“榮禧堂”三個大字,這素材顯然就是康熙三十八年南巡駐跸曹寅織造府時所題賜的“萱瑞堂”;而“烏木聯牌,鑲着錾銀的字迹”寫的是什麼呢?“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這副小說裡的對子立刻讓我們聯想到生活裡的皇太子所撰的那個對聯:“樓中飲興因明月,江上詩情為晚霞”,很可能,當年随行的皇太子,為曹家書寫過他的這一得意之對。

     《紅樓夢》是把康、雍、乾三朝的皇帝綜合在一起來寫。

    小說裡有太上皇,其實清朝直到曹雪芹逝世也沒出現過太上皇,他去世三十多年以後乾隆内禅讓嘉慶登位,才有了太上皇,曹雪芹不是在預言,他是寫出祖輩、父輩和自己的真實感受,實際上,在康熙廢黜太子之前,人們的感覺就是二君并存,康熙本人後來也說過太子的儀注已“俨然二君矣”,更具體地說,就是大家都感到猶如有個太上皇在指導“見習皇帝”聯袂治國;那時朝臣在奏折裡向皇帝請安時,也會同時向皇太子問安,謝過皇帝的恩,循例要再去向皇太子謝恩,因此《紅樓夢》在“賈元春才選鳳藻宮”一回裡寫到,賈政謝過皇恩後,“又往東宮去了”。

    《紅樓夢》從第十八回後半到第五十三回,全寫的是乾隆元年的事情,那一年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種節也如實寫了進去,那完全取材于曹家在乾隆元年得到複蘇又趨興旺的真實情景。

     在前十幾回裡,曹雪芹寫了關于秦可卿的故事,寫成後他的親密伴侶脂硯齋讓他删改,他遵從了。

    值得注意的是,删改後的文本裡暗場出現了“義忠親王老千歲”,他本來從皇商薛家訂了“出在潢海鐵網山”的“樯木”,準備作自己的棺材,卻因“壞了事”沒能拿去,結果那“樯木”被做成了棺材,秦可卿睡了進去。

    秦可卿卧室裡有賈府别處都沒有的充斥着皇家符碼的奢侈物品,她被最挑剔的賈母視為“乃重孫媳中第一個得意之人”;她病得很古怪,來了個張友士給她診病,正文裡稱張是“上京給他兒子來捐官”的,回目裡卻大書“張太醫論病細窮源”,蹊跷不蹊跷?據史料,廢太子在圈禁時,曾利用申請派太醫來給福晉診病獲準的機會,将用礬水書寫的密信托醫生帶出,與外面的人聯系;九阿哥被遠逐青海時,也曾利用從西方傳教士那裡學得的拉丁文寫成密信,與京城的同黨密商;小說裡“張太醫”給秦可卿開出的藥方,以及跟賈蓉說的那些黑話,未必不是在秘密傳遞某種政治信息;進了京城的張友士不敢再說自己是太醫,但他如回到另立朝廷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