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之死(12)
關燈
小
中
大
胸脯道:“阿彌陀佛!原是不相幹的一位冤大爺……”焙茗皺眉沉吟道:“不相幹麼?……隻怕我們那位真的,還不知道,若是知道了……怕是要弄假成真了!”琴張道:“怎麼你滿嘴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我都糊塗了!”焙茗便道:“原難明白的。
記得二爺跟我念叨過,曾在夢裡見着一座大牌坊,那上頭有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你能明白麼?”說着有船工走來,二人忙止住話頭。
當晚入睡前,琴張把從焙茗那裡聽來的話,跟妙玉學了番舌。
妙玉眉梢略有顫動,卻緘默無語。
幾日後,船至臨清,靠攏碼頭,補充給養。
妙玉讓琴張打聽一下,忠順王爺的船隊經過了有多久?琴張頗覺納悶,打聽這個做甚?但對師父的吩咐,她從來都是不打折扣地盡快執行;自己不好向船主開口,便轉托焙茗探問。
焙茗問那船主,船主道:“快别提那欽差!他們二十來隻大舡,昨天才走,把這岸上的雞鴨魚肉、時鮮菜蔬撿好的挑走了也罷,竟把那面筋、腐竹、粉皮、豆芽、鮮蘑、竹荪……凡好的也搜羅一空,你們要上好的齋飯,隻怕隻有到蘇州上了岸,自己想辦法去了!我給你們好不容易弄了點青菜豆腐,将就點吧!到了瓜洲,他們怕要停留多日,好的自然他們占先,隻怕那時連像樣的豆腐也弄不到幾塊——他們那差役拿走東西向來不給錢,你想就是有東西,誰願意擺出來賣呢?”這樣總算弄清楚,忠順王爺的船隊且走且停,并未遠去,或許就在前面一站。
又過了幾日,入夜時分,隻聽見船下浪聲要比往日激昂,從船艙的窗戶望出去,依稀可辨的隻有浩淼的江水,不見兩岸輪廓,知是運河已彙入大江;再細往遠處看,兩三星火,閃爍不定,搖橹的船夫高聲道:“瓜洲到了!” 天亮前,他們一行的船已靠攏碼頭。
所泊靠處,已在碼頭的邊角上,因為碼頭正中,泊着忠順王爺的船隊。
那王爺作為奉旨出巡的欽差,沿途各站的官員竭力奉承;船隊的每隻舡上都插着旗幟告牌,停泊時周遭有小艇巡邏,不許民船靠近。
天色大亮。
早餐畢,妙玉讓琴張和嬷嬷們上岸走走,隻留焙茗在艙外以防外人騷擾。
正欲打坐,忽聽船艙外傳來打罵聲與哭辯聲,那後一種聲音裡頗有相熟之韻,不禁側耳細聽,越發覺得非同尋常;将窗簾掀開細觀,隻見是一隻在江中兜生意的花船,隻有棚頂,露出船上所載之人,是一個鸨母和幾個妓女,那鸨母正在打罵那抱琵琶的妓女,道:“你那舌頭就該剪下一截!‘二月梅’三個字都咬不準,什麼‘愛月梅’‘愛月梅’的……本以為你是棵搖錢樹,誰知道是白費我的嚼用!”那抱琵琶的隻是不服,争辯道:“我改好了多少的唱詞兒,你怎麼就不算這個賬了?……”妙玉心下判斷已定,顧不得許多,忙到艙門邊,掀開門簾,招呼焙茗,命他将那花船喚過來,告訴那船上媽媽,隻要那琵琶女過這船來,銀子多給些無妨;焙茗雖大不解,卻也照辦了;琵琶女過了船,付了那鸨母銀子,言明兩個時辰後再來接,那鸨母喜之不盡,花船暫去了。
記得二爺跟我念叨過,曾在夢裡見着一座大牌坊,那上頭有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你能明白麼?”說着有船工走來,二人忙止住話頭。
當晚入睡前,琴張把從焙茗那裡聽來的話,跟妙玉學了番舌。
妙玉眉梢略有顫動,卻緘默無語。
幾日後,船至臨清,靠攏碼頭,補充給養。
妙玉讓琴張打聽一下,忠順王爺的船隊經過了有多久?琴張頗覺納悶,打聽這個做甚?但對師父的吩咐,她從來都是不打折扣地盡快執行;自己不好向船主開口,便轉托焙茗探問。
焙茗問那船主,船主道:“快别提那欽差!他們二十來隻大舡,昨天才走,把這岸上的雞鴨魚肉、時鮮菜蔬撿好的挑走了也罷,竟把那面筋、腐竹、粉皮、豆芽、鮮蘑、竹荪……凡好的也搜羅一空,你們要上好的齋飯,隻怕隻有到蘇州上了岸,自己想辦法去了!我給你們好不容易弄了點青菜豆腐,将就點吧!到了瓜洲,他們怕要停留多日,好的自然他們占先,隻怕那時連像樣的豆腐也弄不到幾塊——他們那差役拿走東西向來不給錢,你想就是有東西,誰願意擺出來賣呢?”這樣總算弄清楚,忠順王爺的船隊且走且停,并未遠去,或許就在前面一站。
又過了幾日,入夜時分,隻聽見船下浪聲要比往日激昂,從船艙的窗戶望出去,依稀可辨的隻有浩淼的江水,不見兩岸輪廓,知是運河已彙入大江;再細往遠處看,兩三星火,閃爍不定,搖橹的船夫高聲道:“瓜洲到了!” 天亮前,他們一行的船已靠攏碼頭。
所泊靠處,已在碼頭的邊角上,因為碼頭正中,泊着忠順王爺的船隊。
那王爺作為奉旨出巡的欽差,沿途各站的官員竭力奉承;船隊的每隻舡上都插着旗幟告牌,停泊時周遭有小艇巡邏,不許民船靠近。
天色大亮。
早餐畢,妙玉讓琴張和嬷嬷們上岸走走,隻留焙茗在艙外以防外人騷擾。
正欲打坐,忽聽船艙外傳來打罵聲與哭辯聲,那後一種聲音裡頗有相熟之韻,不禁側耳細聽,越發覺得非同尋常;将窗簾掀開細觀,隻見是一隻在江中兜生意的花船,隻有棚頂,露出船上所載之人,是一個鸨母和幾個妓女,那鸨母正在打罵那抱琵琶的妓女,道:“你那舌頭就該剪下一截!‘二月梅’三個字都咬不準,什麼‘愛月梅’‘愛月梅’的……本以為你是棵搖錢樹,誰知道是白費我的嚼用!”那抱琵琶的隻是不服,争辯道:“我改好了多少的唱詞兒,你怎麼就不算這個賬了?……”妙玉心下判斷已定,顧不得許多,忙到艙門邊,掀開門簾,招呼焙茗,命他将那花船喚過來,告訴那船上媽媽,隻要那琵琶女過這船來,銀子多給些無妨;焙茗雖大不解,卻也照辦了;琵琶女過了船,付了那鸨母銀子,言明兩個時辰後再來接,那鸨母喜之不盡,花船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