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學”探佚的四個層次(2)
關燈
小
中
大
樓夢》中的秦可卿與賈元春這兩個重要人物的生活原型,能以顯露出來,哪怕是雲中龍爪、霧中鳳尾。
第四個層次,是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人文環境。
《紅樓夢》不是一部政治曆史小說,曹雪芹明文宣布他寫此書“毫不幹涉時世”,他也确實是努力地擺脫政治性的文思,把筆墨集中在“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的情愫上,而且在具體的文本把握上,他淡化了朝代特征、滿漢之别、南北之分,使這部巨著的風格極其詩化而又并非“史詩”。
但這部書的創作卻又偏偏打上了極其鮮明與深刻的時代印記,在在顯示出作家所處的人文環境是如何地制約着他的創作,而作家又如何了不起地超越了這一制約,在“文字獄”罪網密布的情況下,用從心靈深處汩汩流出的文字,編織出了如此瑰麗的偉大巨著。
秦可卿這一形象,正充分體現出了作者在艱難險惡的人文環境中,為藝術而奉獻出的超人智慧,與所受到的挫折,及給我們留下的巨大謎團,以及從中派生出“謎”來的魅力。
我最近寫成一篇《〈紅樓夢〉中的皇帝》,指出,《紅樓夢》中的皇帝,是跟曹雪芹在世時,以及那以前的哪一個清朝皇帝,都畫不上等号的,因為書中的這個皇帝,他上面是有一個太上皇的,清朝在乾隆以前,沒有過這種局面,而等到乾隆當太上皇時,曹雪芹已經死了三十多年了。
但這隻是事情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你卻又可以從《紅樓夢》裡那個皇帝的隐然存在的描寫中,發現那其實是曹雪芹将康、雍、乾三個皇帝的一種縮寫,換言之,他是把對曹家的盛衰榮枯有着直接影響的三朝皇帝,通過書中一個皇帝對賈家的恩威寵棄,典型化了。
探究康、雍、乾三朝皇帝與曹家的複雜關系,是弄通《紅樓夢》中關于秦可卿之死的文本的關鍵之一,比如,為什麼秦可卿“畫梁春盡落香塵”之後,喪事竟能如此放肆地鋪張,而且宮裡的掌宮太監會“坐了大轎,打傘鳴鑼,親來上祭”,這當然都不是随便構思、下筆的,這筆墨後面,有政治投影,因此“秦學”的空間,也便必須延伸到關于康、雍、乾三朝權力鬥争的研究上去,其探佚的空間,當然也就大大地展拓開來。
我感覺,陳诏先生與梁歸智先生對我的“秦學”見解的批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把我在以上四個層次中的探索,混為一談了,故而令我感到纏夾不清、一言難辯。
現在我将“秦學”探佚的四個層次一一道明,庶幾可以排除若幹誤會,使與我争論的人們,能在清晰的前提下,發表出不同意見,而我與見解相近者,今後也可更方便地與之讨論。
至于“秦學”研究的意義,我已在若幹文章中強調過,茲不再贅。
期待更多的批評與讨論!
第四個層次,是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人文環境。
《紅樓夢》不是一部政治曆史小說,曹雪芹明文宣布他寫此書“毫不幹涉時世”,他也确實是努力地擺脫政治性的文思,把筆墨集中在“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的情愫上,而且在具體的文本把握上,他淡化了朝代特征、滿漢之别、南北之分,使這部巨著的風格極其詩化而又并非“史詩”。
但這部書的創作卻又偏偏打上了極其鮮明與深刻的時代印記,在在顯示出作家所處的人文環境是如何地制約着他的創作,而作家又如何了不起地超越了這一制約,在“文字獄”罪網密布的情況下,用從心靈深處汩汩流出的文字,編織出了如此瑰麗的偉大巨著。
秦可卿這一形象,正充分體現出了作者在艱難險惡的人文環境中,為藝術而奉獻出的超人智慧,與所受到的挫折,及給我們留下的巨大謎團,以及從中派生出“謎”來的魅力。
我最近寫成一篇《〈紅樓夢〉中的皇帝》,指出,《紅樓夢》中的皇帝,是跟曹雪芹在世時,以及那以前的哪一個清朝皇帝,都畫不上等号的,因為書中的這個皇帝,他上面是有一個太上皇的,清朝在乾隆以前,沒有過這種局面,而等到乾隆當太上皇時,曹雪芹已經死了三十多年了。
但這隻是事情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你卻又可以從《紅樓夢》裡那個皇帝的隐然存在的描寫中,發現那其實是曹雪芹将康、雍、乾三個皇帝的一種縮寫,換言之,他是把對曹家的盛衰榮枯有着直接影響的三朝皇帝,通過書中一個皇帝對賈家的恩威寵棄,典型化了。
探究康、雍、乾三朝皇帝與曹家的複雜關系,是弄通《紅樓夢》中關于秦可卿之死的文本的關鍵之一,比如,為什麼秦可卿“畫梁春盡落香塵”之後,喪事竟能如此放肆地鋪張,而且宮裡的掌宮太監會“坐了大轎,打傘鳴鑼,親來上祭”,這當然都不是随便構思、下筆的,這筆墨後面,有政治投影,因此“秦學”的空間,也便必須延伸到關于康、雍、乾三朝權力鬥争的研究上去,其探佚的空間,當然也就大大地展拓開來。
我感覺,陳诏先生與梁歸智先生對我的“秦學”見解的批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把我在以上四個層次中的探索,混為一談了,故而令我感到纏夾不清、一言難辯。
現在我将“秦學”探佚的四個層次一一道明,庶幾可以排除若幹誤會,使與我争論的人們,能在清晰的前提下,發表出不同意見,而我與見解相近者,今後也可更方便地與之讨論。
至于“秦學”研究的意義,我已在若幹文章中強調過,茲不再贅。
期待更多的批評與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