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探秘(1)

關燈
年無兒女,便向養生堂抱了一個兒子并一個女兒,誰知兒子又死了,隻剩女兒,小名喚可兒,長大時,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風流。

    因與賈家有些瓜葛,故結了親,許與賈蓉為妻。

    那秦業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鐘…… 這段交代看似明确,實頗含混。

    秦業“年近七十”,估計是六十八九歲吧,抱養秦可卿,大約是在二十年前,那時他才四十八九歲;不到五十歲的壯年男子——或者我們把秦可卿的年齡算小些,那他當年也不過五十出頭——怎麼就一定要到養生堂去領養兒女呢?說他“夫人早亡”,喪妻後可以續娶嘛,正房不育,還可納妾,難道是他本人無生育能力?又不然!因為他“至五旬之上”又有了親生兒秦鐘,這樣看來,“夫人早亡”,似乎又說的是元配在生下秦鐘不久後死去(死了十幾年,從“現在”往回追溯可稱“早亡”),也就是說他們夫妻二人都并無生殖力喪失的大毛病,隻不過是婚後一段時間裡總不奏效罷了——在當時那樣的社會環境中,自然會着急,會想轍,但按最普遍最可行最講得通也最保險的辦法,應是從秦業的兄弟(無親兄弟尚可找叔伯兄弟)那裡過繼一個侄兒,難道秦業竟是一位“三世單傳”的人物麼?書中有鐵證:不是!第十六回“秦鲸卿夭逝黃泉路”,寶玉聞訊急匆匆跑到秦家去奔喪,“來至秦鐘門首,悄無一人,遂蜂擁至内室,唬的秦鐘的兩個遠房嬸母并幾個弟兄都藏之不疊”。

    嬸母雖為遠房但多至兩個,弟兄也頗有“幾個”,而且看來親戚間關系不錯,那麼,秦業在五十歲上下時為什麼不從那遠房兄弟處過繼子女,而偏要到養生堂中去抱養孩子呢?抱養孩子一般是為了接續香煙、傳宗接代,按說抱養一個男孩也罷了,怎麼又偏抱養了一個女孩?既抱養來,怎麼又對那兒子馬馬虎虎,竟由他輕易地死掉,而獨活下了秦可卿,既然從養生堂抱養兒子并不困難,那兒子死掉後何不緊跟着再抱養一個?這些,都令人疑窦叢生。

     說秦業“與賈家有些瓜葛”,怎樣的瓜葛?一個小小營繕郎,任憑與賈家有什麼“瓜葛”,怎麼就敢用一個從養生堂裡抱來的女兒去跟人家攀親?而威勢赫赫的賈家竟然接受了!怪哉! 3.沒有可比性的“重孫媳中第一個得意之人” 按說秦可卿既是如第八回末尾所交代的那種出身,她進入賈府後,難免要受到起碼是潛在的歧視;就在交代秦鐘和她出身的那段文字中,便有“那賈家上上下下都是一雙富貴眼睛”的點睛之句;可是按曹雪芹對秦可卿的描寫,除了焦大一人對于她同賈珍的亂倫有石破天驚的揭發批判外,竟是上上下下對她都極寵愛極悅服,第五回她出場,便交代說:“賈母素知秦氏是個極妥當的人,生的袅娜纖巧,行事又溫柔和平,乃重孫媳中第一個得意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