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鬼子來了

關燈
“不要緊,”馬寶堂洋洋得意,“能人之外有能人嘛,還有比少帥厲害的,關内蔣介石的中央軍有好幾百萬……” 傍黑,楊百順在亍上一邊拚命地敲鑼,一邊扯着破嗓子喊道:“男女老少都聽着:明天中央軍從前線歸來,要從咱這一帶路過。

    各家各戶要備上點心、果子,在村頭歡迎!”在楊百順身後跟着馬寶堂先生,也溫和地補充着說道: “鄉親們:前方的将士們也辛苦了,大家好壞湊合着點。

    國難當頭啊!” 人們見馬寶堂先生出來了,都開開門打招呼。

    馬莊是個偏僻的小村,這裡的人從來沒見過正規隊伍,聽說中央軍來了,又是從前線下來的,都甘心情願拿出些慰勞品。

    東家一點,西家一點,到了晚上已經湊了不少東西。

     第二天清早,馬莊南北大亍上,沿亍擺了五張長桌,桌子上蒙着紅布,布上放着香爐,每個香爐中端端正正插着三炷香。

    香爐四周放着用盤子盛着的梨、糖包子,還有染紅了的熟雞旦,還有一壺酒,就象是過節似的。

    吃過早飯,全村的男女老少就由馬寶堂帶領,來到村北口上等候。

     這正是八月天氣,莊稼還未收割,微風吹過,金黃的谷穗來回蕩漾,看着真是愛人。

    人們這時好象有了希望,男人們有說有笑,女人們逗着自己懷中的孩子,八九歲的兒童更是活潑,到處跑着、跳着鬧。

    人們都在盼望着保衛自己的隊伍,可是等呀,等呀,一直等到太陽當頂,還沒見個影子。

    就在這時,忽然村北大路上揚起一陣塵土,不知誰喊了一聲:“來啦!”人們頓時緊張起來,熱鬧的村北口變得鴉雀無聲。

     大路上的隊伍來得很快,看樣子是連走帶跑,不多會就來到了村前。

    頭前一人,歪戴着帽子,滿臉橫肉,腰間圍着一面青天白日旗,手裡提着匣子槍。

    馬寶堂一見,慌忙深深地鞠了一躬,口中一字一句地說道:“前方将士,勞苦功高!”話音未落,隻聽拍的一聲,馬寶堂臉上重重地挨了一記耳光,六十多歲的人如何經受得住這猛一擊,噗嗵一聲,便跌倒在地,滿口吐血。

    直聽那提匣槍的家夥叫罵道:“他媽的屁!什麼功高不功高?老子要三百塊大洋,五百斤豬肉!”随着這家夥,後面的散兵一擁而上,把桌子供奉的東西搶了個精光。

    這時人們大亂,都沒命地往家跑,散兵的叫罵聲,孩子們的哭喊聲響成一片。

     馬寶堂挨了這次打,兩個月沒下炕。

    馬英回到鎮上,他的傷還沒好,見了馬英就訴說道:“天理難容,天理難容!我有什麼罪?把我給打了。

    唉,也是在劫者難逃啊!……”馬英把當前的形勢和共産黨八路軍的情況對他介紹了一番,馬寶堂驚訝地聽完馬英的話,說:“孩子,你酌量着辦吧。

    我常說,你是有能耐的人,要好好幹他一場!俗話說:‘亂世出英雄’!” 馬英動員他工作,他搖了搖頭。

    自從中央軍使他失望之後,他由“深明天下事”變為“一概我不知”了。

    半月之後,當他拄着拐杖走出他的家門之後,大吃一驚:世道變了,人心變了,村裡組織了農會、兒童團,肖家區還組織了遊擊隊,宣傳講演,減租減息,男女老少,個個忙碌,再不象在關帝廟前聽他談論“腰别子”那種神情了。

    他的昏花了的眼睛突然亮了,他看清了,抗日隻有跟着共産黨走,他拄着拐杖到肖家鎮找馬英參加工作。

    這時正逢成立區的戰委會,大家推他為戰委會主任,這是他生平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他自豪;但更使他自豪的,是馬英,馬英在他眼裡是一個非凡的英雄人物,而這個英雄人物是他的學生,是他早就公開向群衆宣布過了的。

    你看,他的眼力不錯吧! 如今,鬼子就要來了,大家要撤過清洋江去,過了清洋江,就到外縣了啊!俗話說:“故土難離”,他活了六十多歲,還沒有出過縣境呢!這次擔任戰委會主任,他已經使出了最後一把勁,他覺得他的精力已經枯竭了,不能再做什麼工作了,他去了隻能累贅他們,但他是樂觀的,他相信馬英和他領着的這夥青年人,一定能夠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

    他不走的另一個理由,就是他覺得他一生沒有作過一件壞事,這是全區人都知道的,他在人們中間有着很高的威望,就連蘇金榮這個陰險的家夥,幾十年也沒有怎樣了他!……人上了年紀,身上的機件好象都失靈了,他一旦認定了這條道理,就很難改變。

    所以馬英和他吵了半天,他還是不走。

     杜平剛剛召集罷農會小組長、黨員會議,讓他們分頭向群衆送個信,進來見這情形,隻好對他說:“馬主任,你實在不走,就留下來,家裡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