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關燈
小
中
大
"那本妃格念爾的《回憶錄》我拿給佩珠去看了,前幾天忘記告訴你,"一天下午方亞丹來看吳仁民的時候對他說。
"她不見得就了解吧,"吳仁民随便答了一句,依舊在抽他的紙煙。
"為什麼不了解呢?那是一本好書,我讀了,還流過眼淚,"方亞丹熱情地說。
"這樣容易流眼淚,你們的眼淚太多了,"吳仁民冷淡地說,其實這冷淡隻是表面的,他的心裡卻有一團火在燃燒。
"我們除了眼淚外還應該有别的東西流。
" "你就隻會說空話,你就像妃格念爾讀過的那首長詩裡面的英雄一樣,"方亞丹氣憤地說。
"那位英雄到處散布雄辯的議論,然而隻限于空談,他從沒有做過一件實在的事。
話縱然說得激烈,終于是空話。
" "是的,你們連激烈的話也不敢說,"吳仁民隻說了這一句就閉了口,因為他忽然記起了陳真的話。
原來當初陳真把這本書送給他的時候曾經對他說過:"我已經讀過了四遍,我每讀一遍總要流不少的眼淚。
我是在哭我自己,我自己太軟弱了。
"于是他忘記自己地高聲接下去說:"我們太軟弱了。
" 他又改變了語調說:"我們都是說空話的,無論是到外國去,或者留在國内,我們都是一樣地過着小資産階級的生活,而且說空話。
陳真也許是對的,我們太軟弱了。
在那樣一個女性的面前我們的确都應該流眼淚。
"這并不是尋常的贊歎的聲音,他的聲音裡面蕩漾着渴望、憤怒和悔恨。
方亞丹起先并不說話,吳仁民的話把他感動了,然而在他和吳仁民的中間究竟隔了一些栅欄,兩種差異的性格并不能夠達到完全的相互了解,不僅是因為年齡的相差。
方亞丹的經驗比較少,因此他更樂觀。
他和每一個新參加社會運動的青年一樣,他沒有什麼創傷,他隻顧看前面,絕不會想到"回顧"上去。
"仁民,你近來太容易激動了,同時也可以說是太容易傷感了,"方亞丹誠懇地勸道。
"像這樣下去,我害怕你會變成一個羅亭。
難道你思想上起了動搖嗎?不然你為什麼這樣煩躁?"他說到最後想把話收住,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因此他頗有點後悔,覺得不應該懷疑這個比較老的同志。
他很想再用幾句話說明他的看法,可是吳仁民已經接下去說了:"你不了解我,亞丹,你還不了解我。
思想上起動搖,那絕不會。
這傷感,這煩躁,是對于某一部分人的反感,同時也正是一種新的生活的醞釀。
是的,一種新的生活。
我要把過去的生活結束了。
以後至少也得做一個像陳真那樣的人,不再在書堆裡或者外國名詞中間繞圈子。
也許我的舊習慣太深,很難擺脫掉,得不到新生也未可知。
但是我總要努力掙紮。
如果得不到新生,就讓他徹底滅亡,我不願意再在矛盾中間生活。
而且我勸你,以後不要過于迷信李劍虹,否則你将來會後悔的。
" "仁民,我總覺得你有成見。
你為什麼要跟劍虹作對呢?他在中國的确是一個難得的人。
他的信仰的堅定也是一般人所不及的。
不然,為什麼會有許多青年那樣相信他,甚至把他當作父親一般地看待?你看,這樣大的感化力。
" "是的,這樣大的感化力卻不能夠感化自己的女兒,"吳仁民冷笑道。
"這又是你的成見了,"方亞丹半笑半氣地說。
"佩珠也是一個很好的女子,很可愛的女子。
她的思想也不錯。
她什麼時候得罪了你?你這樣不滿意她。
" "一個很好的女子。
我隻記得陳真的話:一個小資産階級的女性。
陳真常提到的三女性中,兩個已經有了歸宿,現在隻剩她一個了,且看她的結局又如何。
"吳仁民說罷,又冷笑起來。
這時候,被稱為"小資産階級的女性"的李佩珠卻在自己的房間裡,坐在一把藤椅上,熱心地讀着一個俄羅斯的革命女性的自傳,那一本使得許多人流淚的《回憶錄》。
她已經接連地讀了幾天了。
她的英文程度使她不能夠讀得很快,但是她并不因此減少閱讀的興趣,至少她懂得大意,并且陳真在重要的地方還附了譯文。
那本十六開本的大書裡面的每一個字,即使是她不認得的,也都像火似地把她的血點燃了。
她的心開始發熱起來,額上冒着汗珠,臉紅着,心怦怦地跳。
好像她的整個身體裡有什麼東西要滿溢出來一樣。
她自己也不知道這是什麼緣故,不過她覺得有一種模糊的渴望在身體内呼喚她,這種渴望是她從前不曾意識到的。
在她的手裡躺着那本神奇的書,她從來不曾讀過這樣神奇的書。
從這本書裡面一個異邦的女孩站起來,在她的面前發育生長,長成一個偉大的人格:抛棄了富裕的家庭,離開了資産階級的丈夫,到民間去,把從瑞士學來的醫學知識用來救濟貧寒鄉村的農民。
她經曆過種種的革命階段,變成了一個使沙皇顫
"她不見得就了解吧,"吳仁民随便答了一句,依舊在抽他的紙煙。
"為什麼不了解呢?那是一本好書,我讀了,還流過眼淚,"方亞丹熱情地說。
"這樣容易流眼淚,你們的眼淚太多了,"吳仁民冷淡地說,其實這冷淡隻是表面的,他的心裡卻有一團火在燃燒。
"我們除了眼淚外還應該有别的東西流。
" "你就隻會說空話,你就像妃格念爾讀過的那首長詩裡面的英雄一樣,"方亞丹氣憤地說。
"那位英雄到處散布雄辯的議論,然而隻限于空談,他從沒有做過一件實在的事。
話縱然說得激烈,終于是空話。
" "是的,你們連激烈的話也不敢說,"吳仁民隻說了這一句就閉了口,因為他忽然記起了陳真的話。
原來當初陳真把這本書送給他的時候曾經對他說過:"我已經讀過了四遍,我每讀一遍總要流不少的眼淚。
我是在哭我自己,我自己太軟弱了。
"于是他忘記自己地高聲接下去說:"我們太軟弱了。
" 他又改變了語調說:"我們都是說空話的,無論是到外國去,或者留在國内,我們都是一樣地過着小資産階級的生活,而且說空話。
陳真也許是對的,我們太軟弱了。
在那樣一個女性的面前我們的确都應該流眼淚。
"這并不是尋常的贊歎的聲音,他的聲音裡面蕩漾着渴望、憤怒和悔恨。
方亞丹起先并不說話,吳仁民的話把他感動了,然而在他和吳仁民的中間究竟隔了一些栅欄,兩種差異的性格并不能夠達到完全的相互了解,不僅是因為年齡的相差。
方亞丹的經驗比較少,因此他更樂觀。
他和每一個新參加社會運動的青年一樣,他沒有什麼創傷,他隻顧看前面,絕不會想到"回顧"上去。
"仁民,你近來太容易激動了,同時也可以說是太容易傷感了,"方亞丹誠懇地勸道。
"像這樣下去,我害怕你會變成一個羅亭。
難道你思想上起了動搖嗎?不然你為什麼這樣煩躁?"他說到最後想把話收住,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因此他頗有點後悔,覺得不應該懷疑這個比較老的同志。
他很想再用幾句話說明他的看法,可是吳仁民已經接下去說了:"你不了解我,亞丹,你還不了解我。
思想上起動搖,那絕不會。
這傷感,這煩躁,是對于某一部分人的反感,同時也正是一種新的生活的醞釀。
是的,一種新的生活。
我要把過去的生活結束了。
以後至少也得做一個像陳真那樣的人,不再在書堆裡或者外國名詞中間繞圈子。
也許我的舊習慣太深,很難擺脫掉,得不到新生也未可知。
但是我總要努力掙紮。
如果得不到新生,就讓他徹底滅亡,我不願意再在矛盾中間生活。
而且我勸你,以後不要過于迷信李劍虹,否則你将來會後悔的。
" "仁民,我總覺得你有成見。
你為什麼要跟劍虹作對呢?他在中國的确是一個難得的人。
他的信仰的堅定也是一般人所不及的。
不然,為什麼會有許多青年那樣相信他,甚至把他當作父親一般地看待?你看,這樣大的感化力。
" "是的,這樣大的感化力卻不能夠感化自己的女兒,"吳仁民冷笑道。
"這又是你的成見了,"方亞丹半笑半氣地說。
"佩珠也是一個很好的女子,很可愛的女子。
她的思想也不錯。
她什麼時候得罪了你?你這樣不滿意她。
" "一個很好的女子。
我隻記得陳真的話:一個小資産階級的女性。
陳真常提到的三女性中,兩個已經有了歸宿,現在隻剩她一個了,且看她的結局又如何。
"吳仁民說罷,又冷笑起來。
這時候,被稱為"小資産階級的女性"的李佩珠卻在自己的房間裡,坐在一把藤椅上,熱心地讀着一個俄羅斯的革命女性的自傳,那一本使得許多人流淚的《回憶錄》。
她已經接連地讀了幾天了。
她的英文程度使她不能夠讀得很快,但是她并不因此減少閱讀的興趣,至少她懂得大意,并且陳真在重要的地方還附了譯文。
那本十六開本的大書裡面的每一個字,即使是她不認得的,也都像火似地把她的血點燃了。
她的心開始發熱起來,額上冒着汗珠,臉紅着,心怦怦地跳。
好像她的整個身體裡有什麼東西要滿溢出來一樣。
她自己也不知道這是什麼緣故,不過她覺得有一種模糊的渴望在身體内呼喚她,這種渴望是她從前不曾意識到的。
在她的手裡躺着那本神奇的書,她從來不曾讀過這樣神奇的書。
從這本書裡面一個異邦的女孩站起來,在她的面前發育生長,長成一個偉大的人格:抛棄了富裕的家庭,離開了資産階級的丈夫,到民間去,把從瑞士學來的醫學知識用來救濟貧寒鄉村的農民。
她經曆過種種的革命階段,變成了一個使沙皇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