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詩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江陵女歌】〖《詩紀》雲。
玉台作隋炀帝。
〗 雨從天上落。
水從橋下流。
拾得娘裙帶。
同心結兩頭。
(○《樂府詩集》四十七。
《詩紀》百二十。
) 【泛龍舟】 〖《唐書》樂志曰:泛龍舟。
隋炀帝江都宮作。
〗 舳舻千裡泛歸舟。
言旋舊鎮下揚州。
借問揚州在何處。
淮南江北海西頭。
六辔聊停禦百丈。
暫罷開山歌棹讴。
讵似江東掌間地。
獨自稱言鑒裡遊。
(○《樂府詩集》四十七。
《詩紀》百二十。
) 【四時白?歌二首】 【東宮春】 洛陽城邊朝日晖。
天淵池前春燕歸。
含露桃花開未飛。
臨風楊柳自依依。
小苑花紅洛水綠。
清歌宛(文苑作婉。
)轉繁弦促。
長袖逶迤動珠玉。
千年萬歲陽春曲。
(○文苑英華百九十三。
《樂府詩集》五十六。
《詩紀》百二十。
) 【江都夏】 黃梅(樂府作梅黃。
)雨細麥秋輕。
(草堂詩箋作橫。
)楓葉蕭蕭(文苑誤作箫箫。
)江水平。
飛樓绮(樂府作倚。
)觀軒若驚。
花簟羅帏當夜(樂府作夏。
)清。
菱潭落日雙凫舫。
綠水紅妝兩搖渌。
還似扶(樂府作浮。
)桑碧海上。
誰(文苑作讵。
注。
一作誰。
)肯空歌采蓮唱。
(○文苑英華百九十三。
《樂府詩集》五十六。
《詩紀》百二十。
又草堂詩箋十八詩注引橫、平二韻。
○逯案。
麥秋輕不辭。
輕當作橫。
) 【鳳瑁歌】 〖廣五行志曰:隋炀帝三月三日沐上作鳳瑁歌。
乃唐興之兆。
〗 三月三日向紅頭。
正見鯉魚波(《禦覽》作江。
)上遊。
意欲垂鈎(《禦覽》作釣。
)往撩取。
恐是蛟龍還複休。
(○《禦覽》九百三十六。
《詩紀》百二十。
) 【紀遼東二首】(雜言) 〖隋《書》曰:大業八年。
炀帝伐高麗。
度遼水。
大戰于東岸。
擊賊破之。
進圍遼東。
〗 遼東海北翦長鲸。
風雲萬裡清。
方當銷鋒散馬牛。
旋師宴鎬京。
前歌後舞振軍威。
飲至解戎衣。
判不徒行萬裡去。
空道五原歸。
(○文苑英華二百一。
《樂府詩集》七十九。
《詩紀》百二十。
) 秉旄伏節定遼東。
俘馘變夷風。
清歌凱捷九都水。
歸宴雒陽宮。
策功行賞不淹留。
全軍藉智謀。
讵似南宮複道上。
先封雍齒侯。
(○同上) 【詩】 【冬至乾陽殿受朝詩】 北陸玄(歲時雜詠作陸。
文苑作隆。
注雲。
一作玄。
)冬盛。
南至晷漏長。
端拱朝萬國。
守文繼百王。
至德慚日用。
治道愧時康。
新邑建嵩嶽。
(歲時雜詠作□嵩。
)雙阙臨洛陽。
圭景正八表。
道路均四方。
碧空霜華淨。
(《初學記》作靜。
文苑同。
)朱庭皎(《初學記》作暖。
文苑雲。
一作暧。
)日光。
纓佩既濟濟。
鐘鼓何??。
(歲時雜詠作煌煌。
)文戟(《初學記》誤作戰。
)翊高殿。
采?毛分修廊。
元首乏明哲。
股肱貴惟(歲時雜詠作資賢。
文苑同。
)良。
舟楫(《初學記》作楫。
)行有寄。
庶此王化昌。
(○《初學記》十四。
古今歲時雜詠三十九作冬至日乾陽殿朝。
文苑英華三百十一。
《詩紀》百二十。
) 【雲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賦詩】 〖隋《書》曰:大業三年八月。
帝北巡。
車駕發榆林。
曆雲中。
溯金河。
時天下承平。
百物豐實。
甲士五十馀萬。
馬十萬匹。
旌旗辎重。
千裡不絕。
突厥啟民克汗奉廬帳以俟車駕。
帝幸其帳。
啟民奉觞上壽。
帝大悅。
賦《詩》曰:〗 鹿塞鴻旗駐。
龍庭翠辇回。
氈帷(《禦覽》誤作惟。
)望風舉。
穹廬向日開。
呼韓頓颡至。
屠耆(《禦覽》誤作屠。
)接(《禦覽》作繼。
)踵來。
索辮擎??肉。
韋鞲獻酒杯。
如何(《禦覽》作何如。
)漢天子。
空上單于台。
(○隋書突厥傳。
《禦覽》五百九十一。
《詩紀》百二十。
) 【宴東堂詩】 雨罷春光潤。
日落暝霞晖。
海榴舒欲盡。
山櫻開未飛。
清音出歌扇。
浮香飄(《初學記》作?。
《詩紀》雲。
一作?。
)舞衣。
翠帳全臨戶。
金屏半隐扉。
風花意無極。
芳樹曉禽歸。
(○《初學記》二十四。
文苑英華百六十八。
《詩紀》百二十。
) 【賜史祥詩】 〖北史曰:炀帝即位。
漢王作亂。
遣其将綦毋良自滏口犭旬黎陽。
塞白馬津。
餘公理自太行下河内。
帝以祥為行軍總管。
軍於河陰。
公理屯兵河陽城内以備祥。
祥乃簡精銳於下流潛度。
擊公理。
大破之。
東趣黎
玉台作隋炀帝。
〗 雨從天上落。
水從橋下流。
拾得娘裙帶。
同心結兩頭。
(○《樂府詩集》四十七。
《詩紀》百二十。
) 【泛龍舟】 〖《唐書》樂志曰:泛龍舟。
隋炀帝江都宮作。
〗 舳舻千裡泛歸舟。
言旋舊鎮下揚州。
借問揚州在何處。
淮南江北海西頭。
六辔聊停禦百丈。
暫罷開山歌棹讴。
讵似江東掌間地。
獨自稱言鑒裡遊。
(○《樂府詩集》四十七。
《詩紀》百二十。
) 【四時白?歌二首】 【東宮春】 洛陽城邊朝日晖。
天淵池前春燕歸。
含露桃花開未飛。
臨風楊柳自依依。
小苑花紅洛水綠。
清歌宛(文苑作婉。
)轉繁弦促。
長袖逶迤動珠玉。
千年萬歲陽春曲。
(○文苑英華百九十三。
《樂府詩集》五十六。
《詩紀》百二十。
) 【江都夏】 黃梅(樂府作梅黃。
)雨細麥秋輕。
(草堂詩箋作橫。
)楓葉蕭蕭(文苑誤作箫箫。
)江水平。
飛樓绮(樂府作倚。
)觀軒若驚。
花簟羅帏當夜(樂府作夏。
)清。
菱潭落日雙凫舫。
綠水紅妝兩搖渌。
還似扶(樂府作浮。
)桑碧海上。
誰(文苑作讵。
注。
一作誰。
)肯空歌采蓮唱。
(○文苑英華百九十三。
《樂府詩集》五十六。
《詩紀》百二十。
又草堂詩箋十八詩注引橫、平二韻。
○逯案。
麥秋輕不辭。
輕當作橫。
) 【鳳瑁歌】 〖廣五行志曰:隋炀帝三月三日沐上作鳳瑁歌。
乃唐興之兆。
〗 三月三日向紅頭。
正見鯉魚波(《禦覽》作江。
)上遊。
意欲垂鈎(《禦覽》作釣。
)往撩取。
恐是蛟龍還複休。
(○《禦覽》九百三十六。
《詩紀》百二十。
) 【紀遼東二首】(雜言) 〖隋《書》曰:大業八年。
炀帝伐高麗。
度遼水。
大戰于東岸。
擊賊破之。
進圍遼東。
〗 遼東海北翦長鲸。
風雲萬裡清。
方當銷鋒散馬牛。
旋師宴鎬京。
前歌後舞振軍威。
飲至解戎衣。
判不徒行萬裡去。
空道五原歸。
(○文苑英華二百一。
《樂府詩集》七十九。
《詩紀》百二十。
) 秉旄伏節定遼東。
俘馘變夷風。
清歌凱捷九都水。
歸宴雒陽宮。
策功行賞不淹留。
全軍藉智謀。
讵似南宮複道上。
先封雍齒侯。
(○同上) 【詩】 【冬至乾陽殿受朝詩】 北陸玄(歲時雜詠作陸。
文苑作隆。
注雲。
一作玄。
)冬盛。
南至晷漏長。
端拱朝萬國。
守文繼百王。
至德慚日用。
治道愧時康。
新邑建嵩嶽。
(歲時雜詠作□嵩。
)雙阙臨洛陽。
圭景正八表。
道路均四方。
碧空霜華淨。
(《初學記》作靜。
文苑同。
)朱庭皎(《初學記》作暖。
文苑雲。
一作暧。
)日光。
纓佩既濟濟。
鐘鼓何??。
(歲時雜詠作煌煌。
)文戟(《初學記》誤作戰。
)翊高殿。
采?毛分修廊。
元首乏明哲。
股肱貴惟(歲時雜詠作資賢。
文苑同。
)良。
舟楫(《初學記》作楫。
)行有寄。
庶此王化昌。
(○《初學記》十四。
古今歲時雜詠三十九作冬至日乾陽殿朝。
文苑英華三百十一。
《詩紀》百二十。
) 【雲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賦詩】 〖隋《書》曰:大業三年八月。
帝北巡。
車駕發榆林。
曆雲中。
溯金河。
時天下承平。
百物豐實。
甲士五十馀萬。
馬十萬匹。
旌旗辎重。
千裡不絕。
突厥啟民克汗奉廬帳以俟車駕。
帝幸其帳。
啟民奉觞上壽。
帝大悅。
賦《詩》曰:〗 鹿塞鴻旗駐。
龍庭翠辇回。
氈帷(《禦覽》誤作惟。
)望風舉。
穹廬向日開。
呼韓頓颡至。
屠耆(《禦覽》誤作屠。
)接(《禦覽》作繼。
)踵來。
索辮擎??肉。
韋鞲獻酒杯。
如何(《禦覽》作何如。
)漢天子。
空上單于台。
(○隋書突厥傳。
《禦覽》五百九十一。
《詩紀》百二十。
) 【宴東堂詩】 雨罷春光潤。
日落暝霞晖。
海榴舒欲盡。
山櫻開未飛。
清音出歌扇。
浮香飄(《初學記》作?。
《詩紀》雲。
一作?。
)舞衣。
翠帳全臨戶。
金屏半隐扉。
風花意無極。
芳樹曉禽歸。
(○《初學記》二十四。
文苑英華百六十八。
《詩紀》百二十。
) 【賜史祥詩】 〖北史曰:炀帝即位。
漢王作亂。
遣其将綦毋良自滏口犭旬黎陽。
塞白馬津。
餘公理自太行下河内。
帝以祥為行軍總管。
軍於河陰。
公理屯兵河陽城内以備祥。
祥乃簡精銳於下流潛度。
擊公理。
大破之。
東趣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