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詩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新詩。
) 苟欲娛耳目。
快心樂腹腸。
我躬不悅歡。
安能慮死亡。
(○葛立方韻語陽秋。
) 槥車在道路。
征夫不得休。
(○魏志文帝紀。
) 有酒流如(《書鈔》或作如浩。
)川。
有肉(○《書鈔》或作肴。
)積如(《書鈔》或作如積。
)岑。
(○《書鈔》百四十五、百四十八并作新詩。
) 革帶繩為續。
履舄穿無底。
(○《禦覽》六百九十六作新詩。
) 山崗寒折骨。
目面盡生瘡。
(○《書鈔》百五十六作應璩詩。
《禦覽》三十四作新詩。
) 溝渎皆決溢。
(○《書鈔》百五十一作新詩。
) 小兒撫塵。
(○《書鈔》十五。
) 【雜詩】〖當亦是百一新詩。
〗 秋日苦促短。
遙夜邈綿綿。
貧士感此時。
慷慨不能眠。
(○《禦覽》二十五。
) 【同前】〖《詩紀》作應瑗。
〗 貧子語窮兒。
無錢可把撮。
耕自不得粟。
采彼北山葛。
箪瓢恒日在。
無用相呵喝。
(○《初學記》十八、《詩紀》十七并作應瑗雜詩。
逯案。
瑗乃琚之訛。
此由前詩可證。
) 【詩】 〖案其内容。
當亦是百一新詩。
〗 司隸鷹揚吏。
爪牙徒擢空。
折翅躍毛距。
宛鵛還入籠。
世人指為武。
誰複勵嚴冬。
(○《書鈔》六十一應璩詩。
) 京師保缤紛。
車馬相奔起。
借問乃爾為。
将欲要其仕。
孝廉經述(詩乘作務經。
)通。
誰能應此舉。
(○詩乘補遺。
又《書鈔》七十九作應璩詩。
引起、舉二韻及莫言有所為一句。
) 放戈釋甲胄。
乘軒入紫微。
從容侍(原誤作待。
)帷幄。
光輔日月輝。
(○《禦覽》三百三十九應璩詩。
) 丈夫要雄戟。
更來宿紫庭。
今者宅四海。
誰複有不并。
(○《禦覽》三百五十三應璩詩。
) 郡國貪慕将。
馳騁習弓戟。
雖妙未更事。
難用應卒迫。
(○同上) 治化貴簡易。
法令不欲多。
(○《書鈔》二十七應璩詩。
) 城狐不可掘。
社鼠不可熏。
(○《文選》四十奏彈王源注應璩詩。
) 不誤牽朱絲。
三署來相尋。
(○《文選》二十六初去郡詩注、事類絲賦注并作應璩詩。
) 【詩】 酌彼春酒。
上得供養親老。
下得溫飽妻子。
(○《書鈔》百四十八應璩詩。
) ☆韋誕〈誕。
字仲将。
京兆人。
善草書。
建安中為郎中。
太和中為武太守。
正始中。
遷侍中、中書監。
以光祿大夫緻仕。
嘉平五年卒。
年七十五。
有集三卷。
〉【詩】 旨酒盈金觞。
清顔發光華。
(○《文選》十六别賦注。
) ☆毋丘儉〈儉。
字仲恭。
河東聞喜人。
初為平原侯文學。
明帝初。
遷荊州刺史。
徙幽州刺史。
讨公孫淵定遼東。
進封安邑侯。
高句麗數侵叛。
儉讨之。
有功。
遷鎮東将軍、都督揚州。
正元二年。
與揚州刺史文欽矯太後诏讨司馬師。
兵敗見殺。
有集二卷。
〉【答杜摯詩】 鳳鳥翔京邑。
哀鳴有所思。
才為聖世出。
德音何不怡。
八子未際(魏志注作遭。
)遇。
今者遭(魏志注作遘。
)明時。
胡康出垅畝。
楊偉無根基。
飛騰沖雲天。
奮迅協光熙。
駿骥骨法異。
伯樂觀知之。
但當養羽翮。
鴻舉必有期。
體無纖微疾。
安用問良醫。
聯翩輕栖集。
還為燕雀嗤。
(《詩紀》雲。
此四句疑錯互。
)韓衆藥雖良。
恐便(魏志作或更。
)不能治。
悠悠千裡情。
薄言答嘉詩。
信心感諸中。
中實(《廣文選》作賞。
《詩紀》同。
)不在辭。
(○《三國志》劉劭傳注。
《廣文選》十。
《詩紀》十七。
○《三國志》注。
臣松之案。
魏朝自微而顯者。
不聞胡康。
疑是孟康。
康事見杜恕傳。
楊偉見曹爽傳。
) 【之遼東詩】 憂責重山嶽。
誰能為我檐。
(○《文選》三十八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注。
朱校昌黎集二送文暢師詩注作毋丘儉詩。
) 【在幽州詩】 芒山邈悠悠。
但見胡地埃。
(○《文選》五十七楊給事诔注。
) ☆郭遐周【贈嵇康詩三首】〖舊抄嵇康集作五言詩三首郭遐周贈。
〗 吾(舊抄嵇康集作亮。
)無佐世才。
時俗所不(《詩紀》作不可。
)量。
歸我北山阿。
逍遙以倡(舊抄嵇康集作相。
)佯。
同氣自相求。
虎嘯谷風涼。
惟予與嵇生。
未面分好章。
(舊抄嵇康集作面分好文章。
)古人美傾蓋。
方此何不臧。
援筝執鳴琴。
攜手遊空房。
栖遲衡門下。
何願于姬姜。
予(舊抄嵇康集作甘。
)心好永年。
年永懷樂康。
我友不斯(《詩紀》作期。
)卒。
改計适他方。
嚴車感(《詩紀》作嚴東鹹。
)發日。
翻然将高翔。
離别在旦夕
) 苟欲娛耳目。
快心樂腹腸。
我躬不悅歡。
安能慮死亡。
(○葛立方韻語陽秋。
) 槥車在道路。
征夫不得休。
(○魏志文帝紀。
) 有酒流如(《書鈔》或作如浩。
)川。
有肉(○《書鈔》或作肴。
)積如(《書鈔》或作如積。
)岑。
(○《書鈔》百四十五、百四十八并作新詩。
) 革帶繩為續。
履舄穿無底。
(○《禦覽》六百九十六作新詩。
) 山崗寒折骨。
目面盡生瘡。
(○《書鈔》百五十六作應璩詩。
《禦覽》三十四作新詩。
) 溝渎皆決溢。
(○《書鈔》百五十一作新詩。
) 小兒撫塵。
(○《書鈔》十五。
) 【雜詩】〖當亦是百一新詩。
〗 秋日苦促短。
遙夜邈綿綿。
貧士感此時。
慷慨不能眠。
(○《禦覽》二十五。
) 【同前】〖《詩紀》作應瑗。
〗 貧子語窮兒。
無錢可把撮。
耕自不得粟。
采彼北山葛。
箪瓢恒日在。
無用相呵喝。
(○《初學記》十八、《詩紀》十七并作應瑗雜詩。
逯案。
瑗乃琚之訛。
此由前詩可證。
) 【詩】 〖案其内容。
當亦是百一新詩。
〗 司隸鷹揚吏。
爪牙徒擢空。
折翅躍毛距。
宛鵛還入籠。
世人指為武。
誰複勵嚴冬。
(○《書鈔》六十一應璩詩。
) 京師保缤紛。
車馬相奔起。
借問乃爾為。
将欲要其仕。
孝廉經述(詩乘作務經。
)通。
誰能應此舉。
(○詩乘補遺。
又《書鈔》七十九作應璩詩。
引起、舉二韻及莫言有所為一句。
) 放戈釋甲胄。
乘軒入紫微。
從容侍(原誤作待。
)帷幄。
光輔日月輝。
(○《禦覽》三百三十九應璩詩。
) 丈夫要雄戟。
更來宿紫庭。
今者宅四海。
誰複有不并。
(○《禦覽》三百五十三應璩詩。
) 郡國貪慕将。
馳騁習弓戟。
雖妙未更事。
難用應卒迫。
(○同上) 治化貴簡易。
法令不欲多。
(○《書鈔》二十七應璩詩。
) 城狐不可掘。
社鼠不可熏。
(○《文選》四十奏彈王源注應璩詩。
) 不誤牽朱絲。
三署來相尋。
(○《文選》二十六初去郡詩注、事類絲賦注并作應璩詩。
) 【詩】 酌彼春酒。
上得供養親老。
下得溫飽妻子。
(○《書鈔》百四十八應璩詩。
) ☆韋誕〈誕。
字仲将。
京兆人。
善草書。
建安中為郎中。
太和中為武太守。
正始中。
遷侍中、中書監。
以光祿大夫緻仕。
嘉平五年卒。
年七十五。
有集三卷。
〉【詩】 旨酒盈金觞。
清顔發光華。
(○《文選》十六别賦注。
) ☆毋丘儉〈儉。
字仲恭。
河東聞喜人。
初為平原侯文學。
明帝初。
遷荊州刺史。
徙幽州刺史。
讨公孫淵定遼東。
進封安邑侯。
高句麗數侵叛。
儉讨之。
有功。
遷鎮東将軍、都督揚州。
正元二年。
與揚州刺史文欽矯太後诏讨司馬師。
兵敗見殺。
有集二卷。
〉【答杜摯詩】 鳳鳥翔京邑。
哀鳴有所思。
才為聖世出。
德音何不怡。
八子未際(魏志注作遭。
)遇。
今者遭(魏志注作遘。
)明時。
胡康出垅畝。
楊偉無根基。
飛騰沖雲天。
奮迅協光熙。
駿骥骨法異。
伯樂觀知之。
但當養羽翮。
鴻舉必有期。
體無纖微疾。
安用問良醫。
聯翩輕栖集。
還為燕雀嗤。
(《詩紀》雲。
此四句疑錯互。
)韓衆藥雖良。
恐便(魏志作或更。
)不能治。
悠悠千裡情。
薄言答嘉詩。
信心感諸中。
中實(《廣文選》作賞。
《詩紀》同。
)不在辭。
(○《三國志》劉劭傳注。
《廣文選》十。
《詩紀》十七。
○《三國志》注。
臣松之案。
魏朝自微而顯者。
不聞胡康。
疑是孟康。
康事見杜恕傳。
楊偉見曹爽傳。
) 【之遼東詩】 憂責重山嶽。
誰能為我檐。
(○《文選》三十八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注。
朱校昌黎集二送文暢師詩注作毋丘儉詩。
) 【在幽州詩】 芒山邈悠悠。
但見胡地埃。
(○《文選》五十七楊給事诔注。
) ☆郭遐周【贈嵇康詩三首】〖舊抄嵇康集作五言詩三首郭遐周贈。
〗 吾(舊抄嵇康集作亮。
)無佐世才。
時俗所不(《詩紀》作不可。
)量。
歸我北山阿。
逍遙以倡(舊抄嵇康集作相。
)佯。
同氣自相求。
虎嘯谷風涼。
惟予與嵇生。
未面分好章。
(舊抄嵇康集作面分好文章。
)古人美傾蓋。
方此何不臧。
援筝執鳴琴。
攜手遊空房。
栖遲衡門下。
何願于姬姜。
予(舊抄嵇康集作甘。
)心好永年。
年永懷樂康。
我友不斯(《詩紀》作期。
)卒。
改計适他方。
嚴車感(《詩紀》作嚴東鹹。
)發日。
翻然将高翔。
離别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