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詩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若阙地及泉。
隧而相見。
其誰曰不然。
公從之。
公入而賦雲雲。
姜出而賦雲雲。
遂為母子如初。
〗 大隧之中。
其樂也融融。
(○《左傳》隐公元年傳。
) 大隧之外。
其樂也洩洩。
(○同上) 【白水詩】 〖《列女傳》曰:甯戚擊牛角而商歌。
甚悲。
桓公異之。
使管促迎之。
甯戚稱曰:浩浩乎白水。
管仲不知所謂。
不朝五日。
而有憂色。
其妾笑曰:人已語君矣。
古有白水之詩雲雲。
甯戚之欲得仕國家也。
〗 浩浩白水。
鯈鯈之魚。
君來召我。
我将安居。
國家未立。
(《列女傳》作定。
)從我焉如。
(○《列女傳》六。
《詩紀前集》九。
) 【同上】 〖《管子》曰:桓公使管仲求甯戚。
甯戚應之曰:浩浩乎。
管仲不知。
至中食而慮之。
婢子曰:公何慮。
管仲曰:公使我求甯戚。
甯戚應我曰:浩浩乎。
吾不識。
婢子曰:詩有之雲雲。
甯子其欲室乎。
〗 浩浩者(《類聚》、《禦覽》作之。
)水。
育育(《禦覽》作遊遊。
)者(《類聚》、《禦覽》作之。
)魚。
未有室家。
(《類聚》作家室。
)而召我(上三字《類聚》、《禦覽》作我将。
)安居。
(《管子》作而安召我居。
○《管子》小問篇。
《類聚》三十五。
《禦覽》五百。
《詩紀前集》九。
) 【《左傳》引逸詩】 翹翹車乘。
招我以弓。
豈不欲往。
畏我友朋。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傳陳仲敬引。
《詩紀前集》九。
) 我無所監。
夏後及商。
用亂之故。
民卒流亡。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傳晏子引。
《晏子春秋》外篇。
《詩紀前集》九。
) 俟河之清。
人壽幾何。
兆雲詢多。
職競作羅。
(○《左傳》襄公八年傳子驷引周詩。
《詩紀前集》九。
) 雖有絲麻。
無棄管蒯。
雖有姬姜。
無棄蕉萃。
凡百君子。
莫不代匮。
(○《左傳》成公九年傳。
《詩紀前集》九。
) 周道挺挺。
我心扃扃。
講事不令。
集人來定。
(○《左傳》襄公五年傳。
《詩紀前集》九。
) 禮義(《漢書》或有之字。
)不愆。
何恤於(《漢書》無於字。
《後漢書》作乎。
)人(《漢書》有之字。
《後漢書》同。
)言。
(○《左傳》昭公四年傳。
《漢書》東方朔傳。
又匡衡傳。
《後漢書》班超傳注。
《詩紀前集》九。
) 淑慎爾止。
無載爾僞。
(○《左傳》襄公三十年傳。
《詩紀前集》九。
) 【《論語》引逸詩】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為絢兮。
(○《論語》八佾篇。
《詩紀前集》九。
) 棠棣之華。
偏其反而。
豈不爾思。
室是遠而。
(○《論語》子罕篇。
《詩紀前集》九。
) 【禮記引逸詩】 昔吾有先正。
共言明且清。
國家以甯。
都邑以成。
庶民以生。
誰能秉國成。
不自為政。
卒勞百姓。
(○禮記缁衣篇。
計紀前集九。
又《文選》二十四答何劭詩注作子思子詩。
引正、清、甯、成四韻。
○《詩紀》雲。
下三句見小雅節南山之篇。
李善《文選》注引首四句作子思子詩。
) 相彼盍旦。
尚猶患之。
(○禮記坊記篇。
《詩紀前集》九。
○《詩紀》雲。
鹽鐵論亦載此。
盍旦作幹□旦。
月令作□旦□。
或作渴旦。
) 【《家語》引逸詩】 皇皇上天。
(《說苑》作帝。
)其命不忒。
天之以善。
(《說苑》作與人。
)必報其(《說苑》作有。
)德。
(○《家語》六本篇。
《說苑》權謀篇。
《詩紀前集》九。
) 【《管子》引逸詩】 鴻鹄将将。
(○《管子》形勢篇。
○逯案。
《詩紀》引此作鴻鹄将将。
唯民歌之。
濟濟多士。
殷民化之。
然檢《管子》雲。
衛命者。
君之尊也。
受辭者。
名之運也。
上無事則民自試。
抱蜀不言。
而廟堂既修。
鴻鹄锵锵。
唯民歌之。
濟濟多士。
殷民化之。
據此。
如謂《管子》引詩。
則止鴻鹄锵锵、濟濟多士兩句。
而鴻鹄锵锵為逸詩也。
又锵锵。
形勢解篇作将将是。
今從之。
) 【《墨子》引周詩】 王道蕩蕩。
不偏不黨。
王道平平。
不黨不偏。
(○《墨子》兼愛篇。
○逯案。
書洪範篇有此四句。
惟不字皆作無。
) 【《墨子》引逸詩】 必擇所堪。
必謹所堪。
(○《墨子》所染篇。
《詩紀前集》九。
) 魚水不務。
陸将
隧而相見。
其誰曰不然。
公從之。
公入而賦雲雲。
姜出而賦雲雲。
遂為母子如初。
〗 大隧之中。
其樂也融融。
(○《左傳》隐公元年傳。
) 大隧之外。
其樂也洩洩。
(○同上) 【白水詩】 〖《列女傳》曰:甯戚擊牛角而商歌。
甚悲。
桓公異之。
使管促迎之。
甯戚稱曰:浩浩乎白水。
管仲不知所謂。
不朝五日。
而有憂色。
其妾笑曰:人已語君矣。
古有白水之詩雲雲。
甯戚之欲得仕國家也。
〗 浩浩白水。
鯈鯈之魚。
君來召我。
我将安居。
國家未立。
(《列女傳》作定。
)從我焉如。
(○《列女傳》六。
《詩紀前集》九。
) 【同上】 〖《管子》曰:桓公使管仲求甯戚。
甯戚應之曰:浩浩乎。
管仲不知。
至中食而慮之。
婢子曰:公何慮。
管仲曰:公使我求甯戚。
甯戚應我曰:浩浩乎。
吾不識。
婢子曰:詩有之雲雲。
甯子其欲室乎。
〗 浩浩者(《類聚》、《禦覽》作之。
)水。
育育(《禦覽》作遊遊。
)者(《類聚》、《禦覽》作之。
)魚。
未有室家。
(《類聚》作家室。
)而召我(上三字《類聚》、《禦覽》作我将。
)安居。
(《管子》作而安召我居。
○《管子》小問篇。
《類聚》三十五。
《禦覽》五百。
《詩紀前集》九。
) 【《左傳》引逸詩】 翹翹車乘。
招我以弓。
豈不欲往。
畏我友朋。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傳陳仲敬引。
《詩紀前集》九。
) 我無所監。
夏後及商。
用亂之故。
民卒流亡。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傳晏子引。
《晏子春秋》外篇。
《詩紀前集》九。
) 俟河之清。
人壽幾何。
兆雲詢多。
職競作羅。
(○《左傳》襄公八年傳子驷引周詩。
《詩紀前集》九。
) 雖有絲麻。
無棄管蒯。
雖有姬姜。
無棄蕉萃。
凡百君子。
莫不代匮。
(○《左傳》成公九年傳。
《詩紀前集》九。
) 周道挺挺。
我心扃扃。
講事不令。
集人來定。
(○《左傳》襄公五年傳。
《詩紀前集》九。
) 禮義(《漢書》或有之字。
)不愆。
何恤於(《漢書》無於字。
《後漢書》作乎。
)人(《漢書》有之字。
《後漢書》同。
)言。
(○《左傳》昭公四年傳。
《漢書》東方朔傳。
又匡衡傳。
《後漢書》班超傳注。
《詩紀前集》九。
) 淑慎爾止。
無載爾僞。
(○《左傳》襄公三十年傳。
《詩紀前集》九。
) 【《論語》引逸詩】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為絢兮。
(○《論語》八佾篇。
《詩紀前集》九。
) 棠棣之華。
偏其反而。
豈不爾思。
室是遠而。
(○《論語》子罕篇。
《詩紀前集》九。
) 【禮記引逸詩】 昔吾有先正。
共言明且清。
國家以甯。
都邑以成。
庶民以生。
誰能秉國成。
不自為政。
卒勞百姓。
(○禮記缁衣篇。
計紀前集九。
又《文選》二十四答何劭詩注作子思子詩。
引正、清、甯、成四韻。
○《詩紀》雲。
下三句見小雅節南山之篇。
李善《文選》注引首四句作子思子詩。
) 相彼盍旦。
尚猶患之。
(○禮記坊記篇。
《詩紀前集》九。
○《詩紀》雲。
鹽鐵論亦載此。
盍旦作幹□旦。
月令作□旦□。
或作渴旦。
) 【《家語》引逸詩】 皇皇上天。
(《說苑》作帝。
)其命不忒。
天之以善。
(《說苑》作與人。
)必報其(《說苑》作有。
)德。
(○《家語》六本篇。
《說苑》權謀篇。
《詩紀前集》九。
) 【《管子》引逸詩】 鴻鹄将将。
(○《管子》形勢篇。
○逯案。
《詩紀》引此作鴻鹄将将。
唯民歌之。
濟濟多士。
殷民化之。
然檢《管子》雲。
衛命者。
君之尊也。
受辭者。
名之運也。
上無事則民自試。
抱蜀不言。
而廟堂既修。
鴻鹄锵锵。
唯民歌之。
濟濟多士。
殷民化之。
據此。
如謂《管子》引詩。
則止鴻鹄锵锵、濟濟多士兩句。
而鴻鹄锵锵為逸詩也。
又锵锵。
形勢解篇作将将是。
今從之。
) 【《墨子》引周詩】 王道蕩蕩。
不偏不黨。
王道平平。
不黨不偏。
(○《墨子》兼愛篇。
○逯案。
書洪範篇有此四句。
惟不字皆作無。
) 【《墨子》引逸詩】 必擇所堪。
必謹所堪。
(○《墨子》所染篇。
《詩紀前集》九。
) 魚水不務。
陸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