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回 江小姐俏心多不吞不吐試真情 雙公子癡态發如醉如狂招讪笑

關燈
事老爺也不是沒主意,無心擇婿。

    我想他留于子舍者,東床之漸也。

    若輕輕的一口認真,倘有不宜,則悔之晚矣。

    就是我初見面時,也還無意,後見其信筆和詩,才情躍躍紙上,亦未免動心。

    但婚姻大事,其中情節,變換甚多,不可不慮,所以蓄于心而有待。

    ” 彩雲道:“佳人才子,恰恰相逢,你貪我愛,諒無不合。

    不知小姐更有何慮?小姐若不以彩雲為外人,何不一一說明,使我心中也不氣悶?”小姐見彩雲之問話問得投機,知心事瞞他不得,遂将疑他少年情不常,始終有變,要曆試他一番之意,細細說明。

    彩雲聽了,沉吟半晌道:“小姐所慮固然不差。

    但我看雙公子之為人十分志誠,似不消慮得。

    然小姐要試他一試,自是小心過慎,卻也無礙。

    但不知小姐要試他那幾端?” 小姐道:“少年人不患其無情,而患其情不耐久。

    初見面既親且熱,恨不得一霎時便偷香竊玉。

    若久無顧盼,則意懶心隳,而熱者冷矣,親者疏矣。

    此等乍歡乍喜之人,妾所不取。

    故若親若近,冷冷疏疏,以試雙郎。

    情又貴乎專注,若見花而喜,見柳即移,此流蕩輕薄之徒,我所最惡。

    故欲情人擲果,以試雙郎。

    情又貴乎隐顯若一,室中之展轉反側,不殊抮大道之秣馬秣駒,則其人君子,其念至誠。

    有如當前則甜言蜜語,若親若昵,背地則如棄如遺,不瞅不睬,此虛浮兩截之人,更所深鄙。

    故欲悄悄冥冥潛潛等等,以試雙郎。

    況他如此類者甚多,故不得不過于珍重,實非不近人情而推聾作啞。

    ” 彩雲道:“我祇認小姐遇此才人,全不動念,故叫我着急。

    誰知小姐有此一片深心,蓄而不露。

    今蒙小姐心腹相待,委曲說明,我為小姐的一片私心方纔放下。

    但祇是還有一說……”小姐道:“更有何說?”彩雲道:“我想小姐藏于内室,雙公子下榻于外廂,多時取巧,方得一面?又不朝夕接談,小姐就要試他,卻也體察不能如意。

    莫若待彩雲幫着小姐,在其中探取,則真真假假,其情立見矣。

    ”小姐聽了大喜道:“如此更妙。

    ”二人說得投機,你也傾心,我也吐膽,彼此不勝快活。

     正是: 定是有羞紅兩頰,斷非無恨蹙雙眉。

     萬般遮蓋千般掩,不說旁人那得知。

     卻說彩雲擔當了要幫小姐曆試雙公子有情無情,便時常走到夫人房裡來,打聽雙公子的行事。

    一日,打聽得雙公子已差野鶴回家報知雙夫人,說他在此結義為子,還要多住些時,未必便還。

    随即悄悄通知小姐道:“雙公子既差人回去,則自不思量回去可知矣。

    我想他一個富貴公子,不思量回去,而情願留此獨居,以甘寂寞,意必有所圖也。

    若細細揣度他之所圖,非圖小姐而又誰圖哉?既圖小姐,而小姐又似有意,又似無意,又不吞,又不吐,有何可圖?既欲圖之,豈一朝一夕之事,圖之若無堅忍之心,則其倦可立而待。

    我看雙公子去者去,留者留,似乎有死守藍橋之意。

    此亦其情耐久之一征,小姐不可不知。

    ”小姐道:“你想的論的未嘗不是。

    但留此是今日之情,未必便定情終留于異日。

    我所以要姑待而試之。

    ” 二人正說不了,忽見若霞走來,笑嘻嘻對小姐說道:“雙公子可惜這等樣一個标緻人兒,原來是個呆子。

    ”小姐因問道:“你怎生見得?”若霞道:“不是我也不知道,祇因方纔福建的林老爺送了一瓶蜜餞的新荔枝與老爺,夫人因取了一盤,叫我送與雙公子去吃。

    我送到書房門外,聽見雙公子在内說話。

    我祇認是有甚朋友在内,不敢輕易進去。

    因在窗縫裡一張,那裡有甚朋友,祇他獨自一人穿得衣冠齊齊整整,卻對着東邊照壁上一幅詩箋,吟哦一句,即贊一聲‘好!’就深深的作一個揖道:‘謝淑人大教了。

    ’再吟哦一句,即又贊一聲‘妙!’又深深作一個揖,道:‘蒙淑人垂情了!’我偷張不得一霎,早已對着壁詩,作過十數個揖了。

    及我推門進去,他祇吟哦他的詩句,竟象不曾看見我的一般。

    小姐你道呆也不呆?你道好笑也不好笑?”小姐道:“如今卻怎麼樣了?”若霞道:“我送荔枝與他,再三說夫人之話,他祇點點頭,努努嘴,叫我放下,也不做一聲。

    及我出來了,依舊又在那裡吟哦禮拜,實實是個呆子。

    ”小姐道:“你可知道他吟哦的是甚麼詩句?”若霞道:“這個我卻不知道。

    ”這邊若霞正長長短短告訴小姐,不期彩雲有心,在旁聽見,不等若霞說完,早悄悄的走下樓來,忙閃到東書院來竊聽。

    祇聽見雙公子還在房裡,對着詩壁跪一回,拜一回,稱贊好詩不絕口。

    彩雲是個急性人,不耐煩偷窺,便推開房門,走了進去,問雙公子,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