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第一次較量 續完
關燈
小
中
大
“在對陣時從未敗過,可否請教是否真有此事?”其實,看曆史不必這麼絕對化的,我們應該想到,第一次北伐時,不是沒有攻城也被魏國打敗了嗎?你可能會說,那是老馬不聽話的事,但是一場戰争的失敗,主帥最後是要負責任的,所以我們不能被感情所左右,應該承認諸葛亮在與魏對陣時失敗過,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不過仍然謝謝浪子牛牛朋友一直支持我,這是我完成此篇臭長文章的動力之一,現在我把這第四次北伐寫完。
其實大部分的内容已經完了,這一篇主要是寫寫李嚴的事,說起來這是我最不喜歡的一個論題,因為諸多網友們對此是各執一詞,史料呢,是完全缺乏,于是想象與推測成為大家最有力的武器。
我就隻說說我的理解吧,從上次我對李嚴的評價來看,李嚴面對這個不太喜歡的位置,心情是不太痛快的。
而且運糧這個差事是件非常艱苦的事,所以李嚴有時候不怎麼以全副精力去做,也是可能的。
三國志上與此相關的,可見于李嚴傳,隻有短短兩段,加上裴注也不長。
李嚴原來是南陽人,在劉表手下做官,曹操來了以後,跑到劉璋處,劉璋待他很好,做了成都令,應該是首都的一個不小的官。
劉備打劉璋時,劉璋委任他為護軍,在綿竹大曲的故鄉駐兵,結果李嚴不發一兵投降了劉備,綿竹是成都的門戶,李嚴成了劉備的大功臣,劉備也重用了李嚴。
在劉備死之前這段時間,李嚴很果斷地以五千之兵平了萬人的馬賊作亂,又擋住了南方少數民族的作亂,是很有能力的一個人物。
所以劉備死時,把他放在永安獨當一面,負責對東吳的防守。
随後,李嚴到了江州(重慶)作了市長市委書記,倒也挺樂意,幹得不錯,沒有什麼不正常的事情。
而且諸葛亮對他也是很器重的,可見三國志原文。
但兩個人的關系不好出現在曹魏兵分三路進攻蜀國時,諸葛亮帶兵在洋縣一線防守,害怕防線沒有縱深,太單薄,于是又令李嚴帶江州駐軍二萬人到漢中當預備隊。
李嚴是什麼态度呢,諸葛亮在後來向阿鬥上的表上有這麼的叙述:“臣當北出,欲得平兵以鎮漢中,平窮難縱橫,無有來意,而求以五郡為巴州刺史。
”可見,李嚴是不願意的,為什麼呢,這個人權力欲望比較強,是個甯為雞口不為牛後的人物,表上還有這麼一句:“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漢中,平說司馬懿等開府辟召。
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際偪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豐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時之務。
平至之日,都委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
”很清楚,李嚴與諸葛亮讨價還價,說司馬懿自已在防區裡都能開府,有用人的權利,讓我到漢中也可以,得讓我也自已開府,召人。
為什麼呢,因為他在江州時是個頭,
不過仍然謝謝浪子牛牛朋友一直支持我,這是我完成此篇臭長文章的動力之一,現在我把這第四次北伐寫完。
其實大部分的内容已經完了,這一篇主要是寫寫李嚴的事,說起來這是我最不喜歡的一個論題,因為諸多網友們對此是各執一詞,史料呢,是完全缺乏,于是想象與推測成為大家最有力的武器。
我就隻說說我的理解吧,從上次我對李嚴的評價來看,李嚴面對這個不太喜歡的位置,心情是不太痛快的。
而且運糧這個差事是件非常艱苦的事,所以李嚴有時候不怎麼以全副精力去做,也是可能的。
三國志上與此相關的,可見于李嚴傳,隻有短短兩段,加上裴注也不長。
李嚴原來是南陽人,在劉表手下做官,曹操來了以後,跑到劉璋處,劉璋待他很好,做了成都令,應該是首都的一個不小的官。
劉備打劉璋時,劉璋委任他為護軍,在綿竹大曲的故鄉駐兵,結果李嚴不發一兵投降了劉備,綿竹是成都的門戶,李嚴成了劉備的大功臣,劉備也重用了李嚴。
在劉備死之前這段時間,李嚴很果斷地以五千之兵平了萬人的馬賊作亂,又擋住了南方少數民族的作亂,是很有能力的一個人物。
所以劉備死時,把他放在永安獨當一面,負責對東吳的防守。
随後,李嚴到了江州(重慶)作了市長市委書記,倒也挺樂意,幹得不錯,沒有什麼不正常的事情。
而且諸葛亮對他也是很器重的,可見三國志原文。
但兩個人的關系不好出現在曹魏兵分三路進攻蜀國時,諸葛亮帶兵在洋縣一線防守,害怕防線沒有縱深,太單薄,于是又令李嚴帶江州駐軍二萬人到漢中當預備隊。
李嚴是什麼态度呢,諸葛亮在後來向阿鬥上的表上有這麼的叙述:“臣當北出,欲得平兵以鎮漢中,平窮難縱橫,無有來意,而求以五郡為巴州刺史。
”可見,李嚴是不願意的,為什麼呢,這個人權力欲望比較強,是個甯為雞口不為牛後的人物,表上還有這麼一句:“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漢中,平說司馬懿等開府辟召。
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際偪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豐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時之務。
平至之日,都委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
”很清楚,李嚴與諸葛亮讨價還價,說司馬懿自已在防區裡都能開府,有用人的權利,讓我到漢中也可以,得讓我也自已開府,召人。
為什麼呢,因為他在江州時是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