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獨創性
關燈
小
中
大
不容易看懂,且更容易把它弄擰了。
我以為第一回書說甄士隐跟道士而去;甄士隐去即真事隐去。
第二回記冷子興與賈雨村的長篇對白;賈雨村言即假語村言。
兩回書已說明了本書的立意和寫法,到第三回便另換一副筆墨,借賈雨村送林黛玉入榮國府,立即展開紅樓如夢的境界了。
作者表示三點:(一)真事,(二)真的隐去,即真去假來,(三)假語和村言。
第二即一三的聯合,簡化一點即《紅樓夢》用假話和村粗的言語(包括色情描寫在内)來表現真人真事的。
這很簡單的,作者又說得明明白白,無奈人多不理會它。
他們過于求深,誤認“真事隐”為燈虎之類,于是大家瞎猜一陣,誰都不知道猜着沒有,誰都以為我猜着了,結果引起争論以至于吵鬧。
《紅樓夢》在文學上雖是一部絕代奇書,若當作謎語看,的确很笨的。
這些紅學家意欲擡高《紅樓夢》,實際上反而大大的糟蹋了它。
把這總鑰匙找着了再去看全書,便好得多了,沒有太多的問題。
表面上看,《紅樓夢》既意在寫實,偏又多理想;對這封建家庭既不滿意,又多留戀,好像不可解。
若用上述作者所說的看法,便可加以分析,大約有三種成分:(一)現實的,(二)理想的,(三)批判的。
這些成分每互相糾纏着,卻在基本的觀念下統一起來的。
雖虛,并非空中樓閣;雖實,亦不可認為本傳年表;雖褒,他幾時當真歌頌;雖貶,他又何嘗無情暴露。
對戀愛性欲,十分的肯定,如第五回警幻之訓寶玉;同時又極端的否定,如第十二回賈瑞之照風月鑒。
對于書中的女性,大半用他的意中人作模型,自然褒勝于貶,卻也非有褒無貶,是按照各人的性格來處理的。
對賈家最高統治者的男性,則深惡痛絕之,不留餘地。
凡此種種,可見作者的态度,相當地客觀,也很公平的。
他自然不曾背叛他所屬的階級,卻已相當脫離了階級的偏向,批判雖然不夠,卻已有了初步的嘗試。
我們不脫離曆史的觀點來看,對《紅樓夢》的價值容易得到公平的估計,也就得到更高的估計。
《紅樓夢》像彗星一般的出現,不但震驚了當時的文學界,而且會惹惱了這些反動統治者。
這就能夠懂得為什麼既說真事,又要隐去;既然“追蹤隐迹”,又要用“荒唐言”、“實非”之言、“胡謅”之言來混人耳目,他是不得已。
雖亦有個人的性格、技術上的需要種種因素,而主要的,怕是它在當時的違礙性。
說句詭辯的話,《紅樓夢》正因為它太現實了,才寫得這樣太不現實的呵。
像這樣的寫法,在中國文學裡可謂史無先例,除非拿它來比孔子的《春秋》,在本書第四十二回說過: 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
正是所謂“夫子自道”了。
不過《春秋》像“斷爛朝報”誰也不想讀的,《紅樓夢》卻用最圓美流暢的白話寫出迷人的故事,二百年來幾乎人人愛讀。
從前有一位我的親戚老輩說過,“做了一個人,不可不讀《紅樓夢》”。
我當時還小,完全不懂,隻覺得這樣說法古怪。
說起書來,書是未有的奇書;說起人,人是空前的怪傑。
話可又說回來了,假如《紅樓夢》真有一點兒像《春秋》呢,豈不也依然承接了中國最古老的文學傳統嗎?這裡可以看出本文雖分傳統與獨創兩部分來談,實際上隻是一回事,一件事物的兩方面。
所以并不能指出《紅樓夢》哪段是創造的,哪句是因襲的,要說創造,無非創造,要說“古典”,無非“古典”,就在乎您用什麼角度來看。
讀者原可以自由自在地來讀《紅樓夢》,我不保證我的看法一定對。
不過本書确也有它比較固定的面貌,不能夠十分歪曲的。
譬如以往種種“索隐”許多“續書”,至今未被大衆所公認,可見平情之論,始能服人,公衆的意見畢竟是正确的。
我以為第一回書說甄士隐跟道士而去;甄士隐去即真事隐去。
第二回記冷子興與賈雨村的長篇對白;賈雨村言即假語村言。
兩回書已說明了本書的立意和寫法,到第三回便另換一副筆墨,借賈雨村送林黛玉入榮國府,立即展開紅樓如夢的境界了。
作者表示三點:(一)真事,(二)真的隐去,即真去假來,(三)假語和村言。
第二即一三的聯合,簡化一點即《紅樓夢》用假話和村粗的言語(包括色情描寫在内)來表現真人真事的。
這很簡單的,作者又說得明明白白,無奈人多不理會它。
他們過于求深,誤認“真事隐”為燈虎之類,于是大家瞎猜一陣,誰都不知道猜着沒有,誰都以為我猜着了,結果引起争論以至于吵鬧。
《紅樓夢》在文學上雖是一部絕代奇書,若當作謎語看,的确很笨的。
這些紅學家意欲擡高《紅樓夢》,實際上反而大大的糟蹋了它。
把這總鑰匙找着了再去看全書,便好得多了,沒有太多的問題。
表面上看,《紅樓夢》既意在寫實,偏又多理想;對這封建家庭既不滿意,又多留戀,好像不可解。
若用上述作者所說的看法,便可加以分析,大約有三種成分:(一)現實的,(二)理想的,(三)批判的。
這些成分每互相糾纏着,卻在基本的觀念下統一起來的。
雖虛,并非空中樓閣;雖實,亦不可認為本傳年表;雖褒,他幾時當真歌頌;雖貶,他又何嘗無情暴露。
對戀愛性欲,十分的肯定,如第五回警幻之訓寶玉;同時又極端的否定,如第十二回賈瑞之照風月鑒。
對于書中的女性,大半用他的意中人作模型,自然褒勝于貶,卻也非有褒無貶,是按照各人的性格來處理的。
對賈家最高統治者的男性,則深惡痛絕之,不留餘地。
凡此種種,可見作者的态度,相當地客觀,也很公平的。
他自然不曾背叛他所屬的階級,卻已相當脫離了階級的偏向,批判雖然不夠,卻已有了初步的嘗試。
我們不脫離曆史的觀點來看,對《紅樓夢》的價值容易得到公平的估計,也就得到更高的估計。
《紅樓夢》像彗星一般的出現,不但震驚了當時的文學界,而且會惹惱了這些反動統治者。
這就能夠懂得為什麼既說真事,又要隐去;既然“追蹤隐迹”,又要用“荒唐言”、“實非”之言、“胡謅”之言來混人耳目,他是不得已。
雖亦有個人的性格、技術上的需要種種因素,而主要的,怕是它在當時的違礙性。
說句詭辯的話,《紅樓夢》正因為它太現實了,才寫得這樣太不現實的呵。
像這樣的寫法,在中國文學裡可謂史無先例,除非拿它來比孔子的《春秋》,在本書第四十二回說過: 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
正是所謂“夫子自道”了。
不過《春秋》像“斷爛朝報”誰也不想讀的,《紅樓夢》卻用最圓美流暢的白話寫出迷人的故事,二百年來幾乎人人愛讀。
從前有一位我的親戚老輩說過,“做了一個人,不可不讀《紅樓夢》”。
我當時還小,完全不懂,隻覺得這樣說法古怪。
說起書來,書是未有的奇書;說起人,人是空前的怪傑。
話可又說回來了,假如《紅樓夢》真有一點兒像《春秋》呢,豈不也依然承接了中國最古老的文學傳統嗎?這裡可以看出本文雖分傳統與獨創兩部分來談,實際上隻是一回事,一件事物的兩方面。
所以并不能指出《紅樓夢》哪段是創造的,哪句是因襲的,要說創造,無非創造,要說“古典”,無非“古典”,就在乎您用什麼角度來看。
讀者原可以自由自在地來讀《紅樓夢》,我不保證我的看法一定對。
不過本書确也有它比較固定的面貌,不能夠十分歪曲的。
譬如以往種種“索隐”許多“續書”,至今未被大衆所公認,可見平情之論,始能服人,公衆的意見畢竟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