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隐與自傳說閑評(圖)

關燈
病神瑛淚灑相思地 斯學浩瀚,難窺涯,兩派紛歧,互有得失,試效閑評,聊作談助。

     原從《紅樓夢》來,其二說在本書開宗明義處亦各有其不拔之根柢,所謂“甄士隐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一似雙峰并峙,二水分流,瞻念前途,窮則思變。

    若不能觀其會通,于書中之理解,恐無多裨益也。

    先分别比較言之。

     (一)研究之方向相反。

    ——索隐逆入,自傳順流。

    開卷第一回作者自雲“将真事隐去”欲求索之,反其道而行之,此逆入也。

    欲将往事“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遂旁及曹氏一家以實之,此順流也。

    似順是而逆非,卻未必盡然。

    蓋所謂逆者,中有順焉;所謂順者,亦有逆焉。

    何以言之?既曰有“隐”,何不可“索”?幸而有得,未嘗無益也。

    詳考其家乘,定作者為誰氏固與“親睹親聞”、“嫡真實事”諸文相合,而作者點明是“假語村言”,又奈此“滿紙荒唐言”何。

    迹其記叙紛歧,言辭惝恍,膠柱刻舟以求之,庸有當乎,殆所謂“齊則失之,楚亦未為得也”。

     (二)所用方法之不同。

    ——索隐派憑虛,求工于猜謎;自傳說務實,得力于考證。

    其是非似不成問題,我從前固持考證說者。

    有人說他“猜笨謎”,雖胡博士之于蔡先生亦初不假借,而其間得失有可言者。

     考證含義廣,作用多,并不限于自傳說,這隻不過其中之一而已。

    即摒棄自傳之說,而考證之功用故自若也。

    将後四十回從一百廿回中分出為考證的成果,與其人同時主張自傳說并無必然之聯系,不宜混為一談,考證之功,不掩自傳之累。

    縱其自傳說不成立,而殘編與續貂,其泾渭玉石之辨,仍昭然在人耳目。

    新索隐派亦當應用此成績,決不能并百二十回一起而追索之,其中當有所區别,所謂橋是橋,路是路也。

     昔《石頭記索隐》以金陵十二钗影射士大夫,雖有巧思,終無實際。

    其影射人事每在有意無意之間,“若即若離,輕描淡寫”,如于本書第五十四回偶點出王熙鳳一名來,隻關合字面,毫不認真便是可喜,如引而申之,即成笨伯矣。

     (三)對作者問題看法之異。

    ——此關于本書的來曆,亦是兩派争持之點。

    簡單說來,索隐猜謎,隻是空想;标榜科學,或欠謹嚴。

    曹雪芹本未言自著《紅樓夢》也,而此問題關系甚大,衆口相傳,其說不一,甚至有人說是另一個曹雪芹!若考證,自傳之說,則完全歸之于曹氏,幾乎衆口一詞。

    而據最早的甲戌本卻備列諸名:有空空道人、情僧、吳玉峰題《紅樓夢》,孔梅溪題《風月寶鑒》,曹雪芹題《金陵十二钗》。

    雪芹固是真名,但其假托諸名,卻未必毫無意義,蓋非一人之力、旦夕之功,最後特标脂硯齋,又将各異名歸一,“仍用石頭記”似有與曹雪芹争著作權者,可謂奇矣。

    多設煙幕,似成蛇足。

    評注龐雜,歧中之歧未嘗不由此而來,若不認清題目,分别枝幹,即有索隐之故技,恐亦難得施展也。

     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