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想跟二丫頭去
關燈
小
中
大
《紅樓夢》多用虛筆。所謂虛筆者,指既不必符合事實,且似于書中的情理亦不允惬,或過重,或過輕,或所言在此而所感在彼,……總之他不願意分明地說,如實地說的。為什麼要這麼寫?動機各各不同,高低總有他的理由。如第五回說寶钗對黛玉渾然不覺,而寶钗決不會不覺。第十五回說饅頭庵因發面而得名,其實何嘗是那麼一回事。第六十二回末,香菱對寶玉說不要告訴薛蟠,事實上寶玉本不會說的,香菱決無須叮囑,作者有意要告訴我們罷了。第六十九回說,大夫因尤二姐的貌美着迷而用錯了藥,事實上是鳳姐買囑的。以上各例,有些已另文說明。
亦有後人不知虛筆的用處而妄改的,這兒舉第十五回的二丫頭為例:
隻見迎頭二丫頭懷裡抱着他小兄弟,同着幾個小女孩子說笑而來,寶玉恨不得下車跟了他去,料是衆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争奈車輕馬快,一時展眼無蹤。
再看程甲本,則作:
卻見這二丫頭懷裡抱了個小孩子,想是他的兄弟,同着幾個小女孩子說笑而來,寶玉情不自禁,然身在車上隻得以目相送.一時電卷風馳,回頭已無蹤迹了。
似乎刻本改對了[8],實在改錯了。就事理說,寶玉恨不得下車跟了她(二丫頭)去,這不大通,而且也不對。寶玉看了個鄉下丫頭就想跟了她去,不可能這樣的,難怪後人要把它改了。不過這是虛筆,特用過重之筆來表示寶玉之傾倒備至。不但此也,嚴格說來,寶玉也未必就這樣,隻是作者對于田莊生活的樸素自然辛勤勞苦,有所愛好,有所憧憬罷了。我認為這有關于本書的思想性,非常重要的,還想多說幾句。
這一段關于村莊的記叙描寫,抄本刻本差别很多,這差别表示思想的問題。除上引文外,對照引錄如下,有關系的文句均為圈出。
(一)同入一莊門内,早有家人将衆莊漢攆盡,那村莊人家無多房舍,婆娘們無處回避,隻得由他們去了。那些村姑莊婦見了鳳姐寶玉秦鐘的人品、衣服、禮數、款段,豈有不愛看的。(脂庚本)
同入一莊門内,那莊裡人家無多房舍,婦女無處回避。那些村姑莊婦見了鳳姐寶玉秦鐘的人品、衣服,幾疑天人下降。(程甲本)
刻本将貴家豪橫的情形給删了,反而誇張地說勞動人民對富貴人的羨慕為“幾疑天人下降”。
(二)寶玉聽了因點頭歎道,怪道古人詩上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正為此也。(脂庚本)
程本删一“歎”字,将重事輕報。
(三)寶王聽說便上來擰轉作耍,自為有趣。隻見一個約有十七八歲的村莊丫頭跑了來亂嚷,“别動壞了”。衆小厮忙斷喝攔阻。寶玉忙丢開手,陪笑說道:“我因為沒見過這個,所以試他一試。”那丫頭道:“你們那裡會弄這個。站開了,我紡與你瞧。”秦鐘暗拉寶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寶玉一把推開笑道:“該死的,再胡說,我就打了。”(脂庚本)
寶玉便上炕搖轉作耍。隻見一個村妝丫頭約有十七八歲走來,說道:“别弄壞了。”衆小厮忙喝住了。寶玉也住了手,說道:“我因不曾見過,所以試一試頑兒。”那丫頭道:“你們不會,我轉給你瞧。”秦鐘暗拉寶玉道:“此卿大有意趣。”寶玉推他道:“再胡說,我就打了。”(程甲本)
刻本将二丫頭的“亂嚷”改為較有禮貌的“說道”;小厮的“斷喝”改為較輕的“喝住了”。寶玉“陪笑”,刻本以為大可不必,不許他陪笑。二丫頭說“站開了”,乃命令口氣,脂評曰“三字如聞”,刻本大約亦以為對貴人失禮罷,将它删去。秦鐘有調戲她之意,寶玉說“該死的”,亦删去了。
從上三個例子比較看來,再合了以前所說,作者對農村的人民和他們的生活,至少,的确很羨慕,而且表示相當的尊敬,卻被甲辰抄本、程甲本以下胡亂删改壞了。
由此可知,寶玉想跟了二丫頭去,不必有其事,不可無此說;似乎不近情理,實在大有情理。虛筆的用處在這裡可見一斑了。
亦有後人不知虛筆的用處而妄改的,這兒舉第十五回的二丫頭為例:
隻見迎頭二丫頭懷裡抱着他小兄弟,同着幾個小女孩子說笑而來,寶玉恨不得下車跟了他去,料是衆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争奈車輕馬快,一時展眼無蹤。
再看程甲本,則作:
卻見這二丫頭懷裡抱了個小孩子,想是他的兄弟,同着幾個小女孩子說笑而來,寶玉情不自禁,然身在車上隻得以目相送.一時電卷風馳,回頭已無蹤迹了。
似乎刻本改對了[8],實在改錯了。就事理說,寶玉恨不得下車跟了她(二丫頭)去,這不大通,而且也不對。寶玉看了個鄉下丫頭就想跟了她去,不可能這樣的,難怪後人要把它改了。不過這是虛筆,特用過重之筆來表示寶玉之傾倒備至。不但此也,嚴格說來,寶玉也未必就這樣,隻是作者對于田莊生活的樸素自然辛勤勞苦,有所愛好,有所憧憬罷了。我認為這有關于本書的思想性,非常重要的,還想多說幾句。
這一段關于村莊的記叙描寫,抄本刻本差别很多,這差别表示思想的問題。除上引文外,對照引錄如下,有關系的文句均為圈出。
(一)同入一莊門内,早有家人将衆莊漢攆盡,那村莊人家無多房舍,婆娘們無處回避,隻得由他們去了。那些村姑莊婦見了鳳姐寶玉秦鐘的人品、衣服、禮數、款段,豈有不愛看的。(脂庚本)
同入一莊門内,那莊裡人家無多房舍,婦女無處回避。那些村姑莊婦見了鳳姐寶玉秦鐘的人品、衣服,幾疑天人下降。(程甲本)
刻本将貴家豪橫的情形給删了,反而誇張地說勞動人民對富貴人的羨慕為“幾疑天人下降”。
(二)寶玉聽了因點頭歎道,怪道古人詩上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正為此也。(脂庚本)
程本删一“歎”字,将重事輕報。
(三)寶王聽說便上來擰轉作耍,自為有趣。隻見一個約有十七八歲的村莊丫頭跑了來亂嚷,“别動壞了”。衆小厮忙斷喝攔阻。寶玉忙丢開手,陪笑說道:“我因為沒見過這個,所以試他一試。”那丫頭道:“你們那裡會弄這個。站開了,我紡與你瞧。”秦鐘暗拉寶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寶玉一把推開笑道:“該死的,再胡說,我就打了。”(脂庚本)
寶玉便上炕搖轉作耍。隻見一個村妝丫頭約有十七八歲走來,說道:“别弄壞了。”衆小厮忙喝住了。寶玉也住了手,說道:“我因不曾見過,所以試一試頑兒。”那丫頭道:“你們不會,我轉給你瞧。”秦鐘暗拉寶玉道:“此卿大有意趣。”寶玉推他道:“再胡說,我就打了。”(程甲本)
刻本将二丫頭的“亂嚷”改為較有禮貌的“說道”;小厮的“斷喝”改為較輕的“喝住了”。寶玉“陪笑”,刻本以為大可不必,不許他陪笑。二丫頭說“站開了”,乃命令口氣,脂評曰“三字如聞”,刻本大約亦以為對貴人失禮罷,将它删去。秦鐘有調戲她之意,寶玉說“該死的”,亦删去了。
從上三個例子比較看來,再合了以前所說,作者對農村的人民和他們的生活,至少,的确很羨慕,而且表示相當的尊敬,卻被甲辰抄本、程甲本以下胡亂删改壞了。
由此可知,寶玉想跟了二丫頭去,不必有其事,不可無此說;似乎不近情理,實在大有情理。虛筆的用處在這裡可見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