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書的情況
關燈
小
中
大
饑餓外孫賈母憐孤女
本節隻能談三個問題:(一)著者,(二)書未完成和續書,(三)著者和書中人物的關系。
大家都說曹雪芹做《紅樓夢》,到底他做了沒有呢?這個問題首先碰到。
看本書對雪芹著書一節并不曾說煞,隻在暗示。
據通行本第一回: 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
東魯孔梅溪題曰《風月寶鑒》。
後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删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钗》,并題一絕,即此便是《石頭記》的緣起。
照這裡說,有空空道人、孔梅溪、曹雪芹(有的脂硯齋本,名字還要多一點),到底這些人幹了什麼事?這些名字還真有其人,還出于雪芹的假托?都不容易得到決定性的回答。
現在似乎都認曹雪芹一名為真,其他都是他一個人的化名,姑且承認它,即使這樣,曹雪芹也沒有說,我做的《紅樓夢》呵。
脂硯齋評中在第一回卻有兩條說是曹雪芹做的。
先看第一條: 若雲雪芹披閱增删,然則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
這很明白,無須多說了。
再看第二條: 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
今棠村已逝,餘睹新懷舊故仍因之。
這裡說曹雪芹做《風月寶鑒》,他弟棠村做序。
新,指《金陵十二钗》;舊,指《風月寶鑒》。
《紅樓夢》大約用兩個稿子湊起來的,而都出于曹雪芹之手。
照“脂評”看,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的。
但舊抄本刻本的序都說不知何人所為[3],可見本書的著作權到作者身後還沒有确定下來。
這個事實值得注意。
依我的揣想,曹雪芹有時說他做的,有時又不肯明白地說。
既做了絕世的文章,以人情論,他也不願埋沒他的辛苦;同時總亦有不願承認的理由。
這違礙太多,如大膽的色情表現,古怪的思想議論,深刻的摹寫大家庭的黑暗面,這些就我們現在來看,這又算得什麼,在當時卻并不如此,可以引起社會的疑怪和非議。
而且書中人物事迹難免有些根據,活人具在,恩怨亦複太多。
凡此種種都可以使得他不願直認,隻在本書開首隐約其詞,說什麼“披閱十載增删五次”,有時便借批評家的口氣道破一下。
這些自然是我的揣想。
還有一說,第一回書上雖寫了這許多名字,本書又有許多矛盾脫節的地方,我始終認為出于一人之筆。
八十回文字雖略有短長,大體上還是一緻的。
既隻出一人之手,這一個人不是雪芹又是誰?所以這《紅樓夢》的著作權總得歸給曹雪芹。
在脂評和其他記載,還有些别的證明,不再多說了。
作者問題如此決定了。
關于他的生平,我們知道的也很少。
曹雪芹名,漢軍正白旗人。
他們上輩做了三代的江甯織造,父親叫曹,雪芹生在南京,到過揚州,後住北京西郊,生活很窮困。
生于一七二三,死于一七六三,得年四十[4]。
他本預備寫一百多回的《紅樓夢》,第一段著作時,約在一七四三到一七五二年[5]。
十年之中完成本書多少不可考。
至遲到一七五九年,有了八十回的抄本,中間還缺兩回。
此外八十回以後的稿子有五六段,後來都遺失了。
再過三年書沒有寫完,他便死了。
身後有妻無子,景況很蕭條的。
大概我們所知,簡括說來不過如此。
近來發現他的畫像,跟《棗窗閑筆》所說“身胖頭廣”相似,這可能有些真實性。
曹雪芹是個早慧的天才,他寫《紅樓夢》的初稿不過二十歲左右,到一七五四年本書已有再評的本子了。
但此後到一七六三這第二個十年中似乎沒有續寫多少,以緻書始終沒完。
這跟他晚年的窮愁潦倒有些關系。
若連遺失的殘稿算上,則本書完成約亦有百分之八九十。
殘稿的情形大概這樣:賈府完全破敗,寶玉生活窮困,隻有寶钗和麝月跟着他。
黛玉先死了,寶玉後來出了家。
最末有警幻《情榜》備列十二钗的“正”、“副”、“又副”、“三副”、“四副”的名字共六十人,榜下都有考語,以寶玉居首。
這些材料都分散見于脂硯齋評本中。
書一經傳抄,流行即很廣,大家可惜它沒有完。
雪芹身後不久,即有高鹗來補書。
他說原本有一百二十回的目錄,後四十回本文散佚,他陸續的在鼓兒擔上配全了。
其實後四十回無論回目或本文都出高氏之手,他不肯承認,卻被他的親戚張問陶給說破了。
這後四十回的著作權高鹗也在推來推去中,可見當時人對小說的看法跟我們現在很不同。
高鹗所續,合并于前八十回,程偉元在一七九一年、一七九二年兩次排印,都稱為程本。
從此社會上流通的《紅樓夢》都是這個百廿回本,直到一九一二年以後,方才印行了,後來又發現了好些舊抄的帶評的本子,有的殘缺,有的完全些,卻沒有超過八十回的。
這些自比較接近作者的原稿,但很多錯亂,若不經過整理,有些地方還不如刻本。
因程、高二人除續書外,對前八十回也做過一些整理的工作,不過憑了他們的意思不必合于原本罷了。
補書在思想上、故事發展和結構上、人物描寫上都跟原本不同,而且還不及原本。
《紅樓夢》用這樣本子流通了一百多年,雖然勉強完全了,卻是不幸的。
此外《紅樓夢》還有一種厄運,便是各
大家都說曹雪芹做《紅樓夢》,到底他做了沒有呢?這個問題首先碰到。
看本書對雪芹著書一節并不曾說煞,隻在暗示。
據通行本第一回: 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
東魯孔梅溪題曰《風月寶鑒》。
後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删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钗》,并題一絕,即此便是《石頭記》的緣起。
照這裡說,有空空道人、孔梅溪、曹雪芹(有的脂硯齋本,名字還要多一點),到底這些人幹了什麼事?這些名字還真有其人,還出于雪芹的假托?都不容易得到決定性的回答。
現在似乎都認曹雪芹一名為真,其他都是他一個人的化名,姑且承認它,即使這樣,曹雪芹也沒有說,我做的《紅樓夢》呵。
脂硯齋評中在第一回卻有兩條說是曹雪芹做的。
先看第一條: 若雲雪芹披閱增删,然則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
這很明白,無須多說了。
再看第二條: 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
今棠村已逝,餘睹新懷舊故仍因之。
這裡說曹雪芹做《風月寶鑒》,他弟棠村做序。
新,指《金陵十二钗》;舊,指《風月寶鑒》。
《紅樓夢》大約用兩個稿子湊起來的,而都出于曹雪芹之手。
照“脂評”看,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的。
但舊抄本刻本的序都說不知何人所為[3],可見本書的著作權到作者身後還沒有确定下來。
這個事實值得注意。
依我的揣想,曹雪芹有時說他做的,有時又不肯明白地說。
既做了絕世的文章,以人情論,他也不願埋沒他的辛苦;同時總亦有不願承認的理由。
這違礙太多,如大膽的色情表現,古怪的思想議論,深刻的摹寫大家庭的黑暗面,這些就我們現在來看,這又算得什麼,在當時卻并不如此,可以引起社會的疑怪和非議。
而且書中人物事迹難免有些根據,活人具在,恩怨亦複太多。
凡此種種都可以使得他不願直認,隻在本書開首隐約其詞,說什麼“披閱十載增删五次”,有時便借批評家的口氣道破一下。
這些自然是我的揣想。
還有一說,第一回書上雖寫了這許多名字,本書又有許多矛盾脫節的地方,我始終認為出于一人之筆。
八十回文字雖略有短長,大體上還是一緻的。
既隻出一人之手,這一個人不是雪芹又是誰?所以這《紅樓夢》的著作權總得歸給曹雪芹。
在脂評和其他記載,還有些别的證明,不再多說了。
作者問題如此決定了。
關于他的生平,我們知道的也很少。
曹雪芹名,漢軍正白旗人。
他們上輩做了三代的江甯織造,父親叫曹,雪芹生在南京,到過揚州,後住北京西郊,生活很窮困。
生于一七二三,死于一七六三,得年四十[4]。
他本預備寫一百多回的《紅樓夢》,第一段著作時,約在一七四三到一七五二年[5]。
十年之中完成本書多少不可考。
至遲到一七五九年,有了八十回的抄本,中間還缺兩回。
此外八十回以後的稿子有五六段,後來都遺失了。
再過三年書沒有寫完,他便死了。
身後有妻無子,景況很蕭條的。
大概我們所知,簡括說來不過如此。
近來發現他的畫像,跟《棗窗閑筆》所說“身胖頭廣”相似,這可能有些真實性。
曹雪芹是個早慧的天才,他寫《紅樓夢》的初稿不過二十歲左右,到一七五四年本書已有再評的本子了。
但此後到一七六三這第二個十年中似乎沒有續寫多少,以緻書始終沒完。
這跟他晚年的窮愁潦倒有些關系。
若連遺失的殘稿算上,則本書完成約亦有百分之八九十。
殘稿的情形大概這樣:賈府完全破敗,寶玉生活窮困,隻有寶钗和麝月跟着他。
黛玉先死了,寶玉後來出了家。
最末有警幻《情榜》備列十二钗的“正”、“副”、“又副”、“三副”、“四副”的名字共六十人,榜下都有考語,以寶玉居首。
這些材料都分散見于脂硯齋評本中。
書一經傳抄,流行即很廣,大家可惜它沒有完。
雪芹身後不久,即有高鹗來補書。
他說原本有一百二十回的目錄,後四十回本文散佚,他陸續的在鼓兒擔上配全了。
其實後四十回無論回目或本文都出高氏之手,他不肯承認,卻被他的親戚張問陶給說破了。
這後四十回的著作權高鹗也在推來推去中,可見當時人對小說的看法跟我們現在很不同。
高鹗所續,合并于前八十回,程偉元在一七九一年、一七九二年兩次排印,都稱為程本。
從此社會上流通的《紅樓夢》都是這個百廿回本,直到一九一二年以後,方才印行了,後來又發現了好些舊抄的帶評的本子,有的殘缺,有的完全些,卻沒有超過八十回的。
這些自比較接近作者的原稿,但很多錯亂,若不經過整理,有些地方還不如刻本。
因程、高二人除續書外,對前八十回也做過一些整理的工作,不過憑了他們的意思不必合于原本罷了。
補書在思想上、故事發展和結構上、人物描寫上都跟原本不同,而且還不及原本。
《紅樓夢》用這樣本子流通了一百多年,雖然勉強完全了,卻是不幸的。
此外《紅樓夢》還有一種厄運,便是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