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詩與範成大詩
關燈
小
中
大
不能調和的。
分原典及小說兩方面來說: (一)依原典論,必須作“鐵門限”,而且範詩作“鐵門限”本不會錯。
範引用六朝的故事:智永以書法得名,賓客造請,門阈穿穴,以鐵固其限,故人号曰“鐵門限”,見《宣和書譜》。
雖然引用,卻跟原典意思稍不同。
詩意說身後之事,一個人保衛自身像千年不壞的“鐵門限”一般,但終究要埋在墳堆裡去的。
(二)依小說論,必須作“鐵門檻”,硬依原典來改便成為笑話。
第一,我們白話隻說“門檻”而不說“門限”,曹改原詩是有他的理由的。
第二,《紅樓夢》作者既特别喜愛這兩句,在别處還大用而特用,如第十五回“王鳳姐弄權鐵檻寺,秦鲸卿得趣饅頭庵”,這難道也能改為鐵限寺麼?況且六十三回賈寶玉還明說“怪道我們家廟說是鐵檻寺呢,原來有這一說”。
所以《紅樓夢》的鐵門檻、鐵檻寺是一回事、一句話,無論在哪裡都不能瞎改的。
刻本如程甲、乙本以及道光王雪香本都還不曾改,到了光緒間石印《金玉緣》本便改了。
……隻有兩句好,說道:“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
”(注雲:“此範石湖自營壽藏詩也,實為本書财色二字下大勘語,故為十五回對待題目,特用秦寶熙鳳演之,遂為衆妙集大成也。
一寺一庵名義到此方出,可見當日謀篇不是枝枝節節為之。
”) 注者的确查了原書,惟其如此所以要改,亦惟其如此所以會錯。
他既明白“作者的一寺一庵(鐵檻寺、饅頭庵)名義到此方出”,他亦明白“特用秦寶熙鳳演之”,為什麼把六十三回所引詩句原作“鐵門檻”的給改了呢?改了,即跟“鐵檻寺”之“檻”,名目不符成為兩段,把本書血脈相通、神情一貫的好處給打了個折扣。
征引原書一字不易,在做考證研究的工作上是值得稱贊和學習的。
小說卻又當别論。
小說必須意趣生動活潑,最怕掉書袋。
當然,生動活潑,不一定要把書給引錯了;不過偶然錯了一兩個字,于文義無妨,即無關系,若有好處更不應妄改。
《紅樓夢》把“門限”改為“門檻”,一字的差别,即活用了古詩,把它相當地白話化了融會入小說中,正是點石成金的妙手。
依我揣想,大概是作者有意如此改寫,并非錯憶或筆誤。
在這裡,我們該專對範石湖來負責呢,還是該對曹雪芹來負責?這必須首先考慮的。
若《金玉緣》本的太平閑人,名為依證改字,殊失作者之意,不止大殺風景而已。
幸而像這樣本子不甚流傳,現在通行本還作“鐵門檻”的多。
若說對付這樣問題原很容易的。
注解附原文之後,引了原曲原句,其是非得失讀者一覽自明,何須謬改前文,成為蛇足呢。
分原典及小說兩方面來說: (一)依原典論,必須作“鐵門限”,而且範詩作“鐵門限”本不會錯。
範引用六朝的故事:智永以書法得名,賓客造請,門阈穿穴,以鐵固其限,故人号曰“鐵門限”,見《宣和書譜》。
雖然引用,卻跟原典意思稍不同。
詩意說身後之事,一個人保衛自身像千年不壞的“鐵門限”一般,但終究要埋在墳堆裡去的。
(二)依小說論,必須作“鐵門檻”,硬依原典來改便成為笑話。
第一,我們白話隻說“門檻”而不說“門限”,曹改原詩是有他的理由的。
第二,《紅樓夢》作者既特别喜愛這兩句,在别處還大用而特用,如第十五回“王鳳姐弄權鐵檻寺,秦鲸卿得趣饅頭庵”,這難道也能改為鐵限寺麼?況且六十三回賈寶玉還明說“怪道我們家廟說是鐵檻寺呢,原來有這一說”。
所以《紅樓夢》的鐵門檻、鐵檻寺是一回事、一句話,無論在哪裡都不能瞎改的。
刻本如程甲、乙本以及道光王雪香本都還不曾改,到了光緒間石印《金玉緣》本便改了。
……隻有兩句好,說道:“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
”(注雲:“此範石湖自營壽藏詩也,實為本書财色二字下大勘語,故為十五回對待題目,特用秦寶熙鳳演之,遂為衆妙集大成也。
一寺一庵名義到此方出,可見當日謀篇不是枝枝節節為之。
”) 注者的确查了原書,惟其如此所以要改,亦惟其如此所以會錯。
他既明白“作者的一寺一庵(鐵檻寺、饅頭庵)名義到此方出”,他亦明白“特用秦寶熙鳳演之”,為什麼把六十三回所引詩句原作“鐵門檻”的給改了呢?改了,即跟“鐵檻寺”之“檻”,名目不符成為兩段,把本書血脈相通、神情一貫的好處給打了個折扣。
征引原書一字不易,在做考證研究的工作上是值得稱贊和學習的。
小說卻又當别論。
小說必須意趣生動活潑,最怕掉書袋。
當然,生動活潑,不一定要把書給引錯了;不過偶然錯了一兩個字,于文義無妨,即無關系,若有好處更不應妄改。
《紅樓夢》把“門限”改為“門檻”,一字的差别,即活用了古詩,把它相當地白話化了融會入小說中,正是點石成金的妙手。
依我揣想,大概是作者有意如此改寫,并非錯憶或筆誤。
在這裡,我們該專對範石湖來負責呢,還是該對曹雪芹來負責?這必須首先考慮的。
若《金玉緣》本的太平閑人,名為依證改字,殊失作者之意,不止大殺風景而已。
幸而像這樣本子不甚流傳,現在通行本還作“鐵門檻”的多。
若說對付這樣問題原很容易的。
注解附原文之後,引了原曲原句,其是非得失讀者一覽自明,何須謬改前文,成為蛇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