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紅學一斑
關燈
小
中
大
上面提到的那種“開談”大說《紅樓夢》,不久就成了一門“學問”,而且有了專門名稱叫做“紅學”。
若問紅學都有那些内容呢?這可真是說來話長,可以(也應該)寫成一部“紅學史”。
紅學史的規律也正是落到不同時代不同的人手裡,便發生了不同的變化,探讨起來,頗有意思。
這個工程浩大,姑且“俟諸異日”;現在仍隻揀兩條便于講說的來看看這所謂的紅學之一斑。
第四十九回,有這樣一段:“一時史湘雲來了,穿着賈母與他的一件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鼠裡子裡外發燒大褂子,頭上帶着一頂挖雲鵝黃片金裡大紅猩猩氈昭君套,又圍着大貂鼠風領。
黛玉先笑道:‘你們瞧瞧,孫行者來了。
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裝出個小騷達子來。
’”--“猜謎索隐集大成家”景梅九在他的《石頭記真谛》卷上葉二十五有一段關于此節的文字,于“昭君套”下批道: 明寫漢女胡裝。
“孫行者”下面批雲: 仍是猢狲意。
景梅九的意思是說,“猢”是罵胡人,即指“滿清”,他上文屢次說明他這主張。
“騷達子”下則批雲: 明提出滿清達子來,膽子不小! 看他這樣處處鈎索,神氣活現,像煞有介事!讀者怕也不免要傾向于他的想法,認為真有些意思了。
但是他的說法對不對呢?若說不對,有什麼憑據呢?在這裡曆史知識和考證便成為必要了。
鄧文如(之誠)先生的《骨董瑣記》(原版)卷二葉二十三有一段話: 柴桑《京師偶記》引葉子奇《草木子》雲:“元朝北人,女使必得高麗,家童必得黑厮,不如此謂之不成仕宦。
今旗下貴家,必買臊(右半為巢)達子小口,以多為勝,競相誇耀。
男口至五十金,女口倍之。
”按所雲“黑厮”,或即昆侖奴之類;所雲“臊(右半為巢)達子”乃指蒙古。
這裡的“臊(右半為巢)達子”正即《紅樓夢》裡的“騷達子”,我想這是用不着再搬弄“文字學”來證明“臊(右半為巢)”就是“騷”罷。
騷達子乃清代統治階級對他們所奴役的蒙族仆婢的侮辱性稱呼。
當時旗人家多有騷達子,當然人人懂這句話。
(北京以“達子”為名的坊巷營房等為數不少,皆此一義,後來多已改為“達智”之類的字樣。
滿洲貴族稱蒙族為“達子”,漢族為“蠻子”。
)及至景梅九先生,他不知當時有過這一種風氣和俗語,于是便捕風捉影,無事自擾,大驚小怪!讀者起初幾幾乎真要相信他。
但一讀了鄧先生的書,便覺啞然失笑了--其實,這一套說法大都類此,本是不值一笑的。
此例一。
再舉一個看: 一九四九年一月五日北平《中國晚報》登出草衣《紅樓夢與南京》一文: 《紅樓夢》這部書是曹雪芹在他父親楝亭官江甯織造時寫成功的。
過去的織造衙門,在淮清橋頭;民國後,易為覺林蔬菜社。
後面一亭,傳即當年寫作的地方。
至于取材方面,有人說是完全采自大中橋下的侯府,府為清朝靖逆侯張勇的宅第,有花木之勝。
因為張氏與曹氏有通家之好,雪芹時常過從,目擊其家庭一切,涉筆成此傑作。
當時張之長子雲翼世系為恪定侯,幼子雲翰,官甯國知府,所以紅樓書中有甯國、榮府之稱。
代善即恪定侯之子宗仁。
史太君即宗仁之妻高氏,能詩,著有《紅雪軒集》。
此中并穿插若幹自家的事,所謂林如海,即指其父楝亭,曹字古寫為□ 注,中間隐兩個木字此說雖不免附會之談,但亦可供“紅學”家作為研究材料。
假如你是一個愛讀《紅樓夢
若問紅學都有那些内容呢?這可真是說來話長,可以(也應該)寫成一部“紅學史”。
紅學史的規律也正是落到不同時代不同的人手裡,便發生了不同的變化,探讨起來,頗有意思。
這個工程浩大,姑且“俟諸異日”;現在仍隻揀兩條便于講說的來看看這所謂的紅學之一斑。
第四十九回,有這樣一段:“一時史湘雲來了,穿着賈母與他的一件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鼠裡子裡外發燒大褂子,頭上帶着一頂挖雲鵝黃片金裡大紅猩猩氈昭君套,又圍着大貂鼠風領。
黛玉先笑道:‘你們瞧瞧,孫行者來了。
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裝出個小騷達子來。
’”--“猜謎索隐集大成家”景梅九在他的《石頭記真谛》卷上葉二十五有一段關于此節的文字,于“昭君套”下批道: 明寫漢女胡裝。
“孫行者”下面批雲: 仍是猢狲意。
景梅九的意思是說,“猢”是罵胡人,即指“滿清”,他上文屢次說明他這主張。
“騷達子”下則批雲: 明提出滿清達子來,膽子不小! 看他這樣處處鈎索,神氣活現,像煞有介事!讀者怕也不免要傾向于他的想法,認為真有些意思了。
但是他的說法對不對呢?若說不對,有什麼憑據呢?在這裡曆史知識和考證便成為必要了。
鄧文如(之誠)先生的《骨董瑣記》(原版)卷二葉二十三有一段話: 柴桑《京師偶記》引葉子奇《草木子》雲:“元朝北人,女使必得高麗,家童必得黑厮,不如此謂之不成仕宦。
今旗下貴家,必買臊(右半為巢)達子小口,以多為勝,競相誇耀。
男口至五十金,女口倍之。
”按所雲“黑厮”,或即昆侖奴之類;所雲“臊(右半為巢)達子”乃指蒙古。
這裡的“臊(右半為巢)達子”正即《紅樓夢》裡的“騷達子”,我想這是用不着再搬弄“文字學”來證明“臊(右半為巢)”就是“騷”罷。
騷達子乃清代統治階級對他們所奴役的蒙族仆婢的侮辱性稱呼。
當時旗人家多有騷達子,當然人人懂這句話。
(北京以“達子”為名的坊巷營房等為數不少,皆此一義,後來多已改為“達智”之類的字樣。
滿洲貴族稱蒙族為“達子”,漢族為“蠻子”。
)及至景梅九先生,他不知當時有過這一種風氣和俗語,于是便捕風捉影,無事自擾,大驚小怪!讀者起初幾幾乎真要相信他。
但一讀了鄧先生的書,便覺啞然失笑了--其實,這一套說法大都類此,本是不值一笑的。
此例一。
再舉一個看: 一九四九年一月五日北平《中國晚報》登出草衣《紅樓夢與南京》一文: 《紅樓夢》這部書是曹雪芹在他父親楝亭官江甯織造時寫成功的。
過去的織造衙門,在淮清橋頭;民國後,易為覺林蔬菜社。
後面一亭,傳即當年寫作的地方。
至于取材方面,有人說是完全采自大中橋下的侯府,府為清朝靖逆侯張勇的宅第,有花木之勝。
因為張氏與曹氏有通家之好,雪芹時常過從,目擊其家庭一切,涉筆成此傑作。
當時張之長子雲翼世系為恪定侯,幼子雲翰,官甯國知府,所以紅樓書中有甯國、榮府之稱。
代善即恪定侯之子宗仁。
史太君即宗仁之妻高氏,能詩,著有《紅雪軒集》。
此中并穿插若幹自家的事,所謂林如海,即指其父楝亭,曹字古寫為□ 注,中間隐兩個木字此說雖不免附會之談,但亦可供“紅學”家作為研究材料。
假如你是一個愛讀《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