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紅學一斑
關燈
小
中
大
》考證文字的人,但又不太清楚史實的話,一定很容易對這類“研究材料”發生興趣,要崇拜這位掌故家,而把這篇文字視為珍秘。
但讓我們分析一下内容看罷: 張勇家與曹家通家不通家,暫且莫論,先看看考證的邏輯:張雲翰是甯國公,因為他作過甯國知府;可是《甯國府志》裡的《職官志》所記的知府,不勝其多,甯國公也就不勝其多了,何以單是張雲翰呢?甯國知府是甯國公,尚可說,但恪定侯為什麼變成了榮國公呢?他卻沒告訴我們理由。
甯國在小說裡居長,而張雲翰卻是“幼子”。
賈代善既是恪定侯之子宗仁,即張勇的孫子,則賈政為代善之子,當是張勇的重孫,寶玉則為張勇的玄孫,時代尚合,乾隆三十二年,其玄孫承勳複職為散秩大臣。
但曹寅又是林如海,卻與張勇的重孫同輩!可是事實上張勇卒于康熙二十三年,曹寅正同時,這怎麼講呢?因為曹古寫為□ 注 ,所以隐兩個“木”字,但為什麼不隐兩個“東”呢?“如海”和“楝亭”又有什麼謎底謎面的關系呢?史太君而能詩,且有“集”焉!《紅樓夢》的讀者可有誰覺得書裡的賈母像個“閨秀詩人”麼?(按:主張勇說有周春的《閱紅樓夢随筆》,可參看。
) 以上雲雲,不過是借為談助,其實不關重要,尚無須斤斤計較。
但是應當看一看開端一段叙述曹雪芹著書的經過的玄妙:一、說曹雪芹的祖父楝亭是“他父親”。
這是袁子才、俞曲園等人犯過的錯誤,陳舊古老得很了,我們用不着再犯了。
二、說曹雪芹是在楝亭江甯任上寫成的《紅樓夢》。
但我們清楚地知道,曹寅在江甯任時,雪芹的伯父、父親也不過才十來歲(參看本書第七章),而他居然已寫成一部百回的大書,這太奇了。
三、說曹雪芹寫書地點是在淮清橋頭的織造署後的亭子裡,現為覺林蔬菜社者是。
但我們又清楚地知道,曹家時代的織造署是在利濟巷大街的;淮清橋頭的新衙門乃是乾隆三十三年以後織造舒某所另建的(參看第四章第四節)。
說雪芹未出生前就在他祖父任上寫書,一奇也。
而又說雪芹寫書地點卻是他祖父死去六十多年後新建的另一衙門後亭子裡,二奇也!而且,就算是在新衙門裡,但乾隆三十三年,新衙門剛建時,曹雪芹的墓木已拱(雪芹卒于乾隆二十八年除夕,詳見第五章。
)他居然還在“後面一亭”裡寫《紅樓夢》,此又奇中之至奇也!依這篇文章的意思,曹雪芹似乎是身跨康、雍、乾三朝,享年百數十齡,而且忽生忽死,亦死亦生的大怪物!這樣的爛賬,我們沒法和他算,這樣的“材料”,是很難“研究”的! 由于這兩個例子,就可以知道,一般的“考證”文字,可分兩大類:一是望文生義的唯心的解釋,一是表面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而實際則同樣荒謬絕倫錯誤百出的“考據”或“掌故”。
這些東西,最易入人,因之也就最易誤人。
《紅樓夢》四圍的烏煙瘴氣,就是這些解釋和掌故的光芒。
這一層煙瘴不除,《紅樓夢》便難得見光明。
要除這層煙瘴,更無其他辦法,隻有用我們的照妖鏡--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科學考證--使這些牛鬼蛇神,一一現形出醜。
自然,本書還遠遠談不上這樣的科學考證,隻是有志學習,開始摸索,準備努力以赴。
--------------------------------------- 注: 詞庫中沒有這個字,它是上面為兩個“東”字并排,底下為“曰”。
紅樓夢,石頭記
但讓我們分析一下内容看罷: 張勇家與曹家通家不通家,暫且莫論,先看看考證的邏輯:張雲翰是甯國公,因為他作過甯國知府;可是《甯國府志》裡的《職官志》所記的知府,不勝其多,甯國公也就不勝其多了,何以單是張雲翰呢?甯國知府是甯國公,尚可說,但恪定侯為什麼變成了榮國公呢?他卻沒告訴我們理由。
甯國在小說裡居長,而張雲翰卻是“幼子”。
賈代善既是恪定侯之子宗仁,即張勇的孫子,則賈政為代善之子,當是張勇的重孫,寶玉則為張勇的玄孫,時代尚合,乾隆三十二年,其玄孫承勳複職為散秩大臣。
但曹寅又是林如海,卻與張勇的重孫同輩!可是事實上張勇卒于康熙二十三年,曹寅正同時,這怎麼講呢?因為曹古寫為□ 注 ,所以隐兩個“木”字,但為什麼不隐兩個“東”呢?“如海”和“楝亭”又有什麼謎底謎面的關系呢?史太君而能詩,且有“集”焉!《紅樓夢》的讀者可有誰覺得書裡的賈母像個“閨秀詩人”麼?(按:主張勇說有周春的《閱紅樓夢随筆》,可參看。
) 以上雲雲,不過是借為談助,其實不關重要,尚無須斤斤計較。
但是應當看一看開端一段叙述曹雪芹著書的經過的玄妙:一、說曹雪芹的祖父楝亭是“他父親”。
這是袁子才、俞曲園等人犯過的錯誤,陳舊古老得很了,我們用不着再犯了。
二、說曹雪芹是在楝亭江甯任上寫成的《紅樓夢》。
但我們清楚地知道,曹寅在江甯任時,雪芹的伯父、父親也不過才十來歲(參看本書第七章),而他居然已寫成一部百回的大書,這太奇了。
三、說曹雪芹寫書地點是在淮清橋頭的織造署後的亭子裡,現為覺林蔬菜社者是。
但我們又清楚地知道,曹家時代的織造署是在利濟巷大街的;淮清橋頭的新衙門乃是乾隆三十三年以後織造舒某所另建的(參看第四章第四節)。
說雪芹未出生前就在他祖父任上寫書,一奇也。
而又說雪芹寫書地點卻是他祖父死去六十多年後新建的另一衙門後亭子裡,二奇也!而且,就算是在新衙門裡,但乾隆三十三年,新衙門剛建時,曹雪芹的墓木已拱(雪芹卒于乾隆二十八年除夕,詳見第五章。
)他居然還在“後面一亭”裡寫《紅樓夢》,此又奇中之至奇也!依這篇文章的意思,曹雪芹似乎是身跨康、雍、乾三朝,享年百數十齡,而且忽生忽死,亦死亦生的大怪物!這樣的爛賬,我們沒法和他算,這樣的“材料”,是很難“研究”的! 由于這兩個例子,就可以知道,一般的“考證”文字,可分兩大類:一是望文生義的唯心的解釋,一是表面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而實際則同樣荒謬絕倫錯誤百出的“考據”或“掌故”。
這些東西,最易入人,因之也就最易誤人。
《紅樓夢》四圍的烏煙瘴氣,就是這些解釋和掌故的光芒。
這一層煙瘴不除,《紅樓夢》便難得見光明。
要除這層煙瘴,更無其他辦法,隻有用我們的照妖鏡--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科學考證--使這些牛鬼蛇神,一一現形出醜。
自然,本書還遠遠談不上這樣的科學考證,隻是有志學習,開始摸索,準備努力以赴。
--------------------------------------- 注: 詞庫中沒有這個字,它是上面為兩個“東”字并排,底下為“曰”。
紅樓夢,石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