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甄士隐(第一回)
關燈
小
中
大
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說明]
甄士隐抱三歲女兒英蓮上街看熱鬧,遇一僧一道。那僧一見就大哭,要士隐把女兒——所謂“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舍給他。士隐不理睬,那僧就大笑起來,念了這四句詩。
[注釋]
1.“慣養”句——可笑你對女兒嬌養寵愛,存着一片癡心。
2.“菱花”句——菱花,隐指甄士隐的女兒英蓮,她後來叫香菱。雪,諧音“薛”,指後來霸占香菱為妾的薛蟠。澌澌,狀聲詞,形容雪盛。空對,這裡有不幸碰上的意思。“菱”于夏日開花,而竟遇“雪”,喻生不逢時,遇又非偶,必遭摧殘亦即所謂“有命無運”。
3.好防——謹防,要當心。元宵,舊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鑒賞]
癞和尚能預知未來,這是一種迷信觀念,盡管它是作者的藝術虛構。
小說中寫元宵節甄士隐的女兒英蓮(諧音“應憐”。據脂評,下同。)由家人霍啟(諧音“禍起”)抱去看燈,被人拐走;接着甄家又遭火災,士隐投親受欺,貧病交攻,感到人生幻滅,終于斷絕一切牽挂,随瘋道人去了。如前所述,這一切對全書情節來說是一個縮影,英蓮的身世遭遇就是大觀園裡衆多女兒不幸命運的一種象征性的寫照。此外,五十三回寫榮國府慶元宵,也正是全書由盛至衰的轉折,因為在這之後,賈府便弊端層出,風波疊起,各種問題迅速暴露,直至最後食盡鳥散,煙消火滅。所以,這首詩表面看來隻是說甄家,實際上主要的還在于說賈家。
有一條揭示曹家真實史事的脂批,也值得在此一提。在早期脂本中,“好防佳節元宵後”句旁有批語雲:“前後一樣,不直雲‘前’而雲‘後’,是諱知者。”此批不細心探索和作一點考證就不易看懂。好在已有研究者經一番查考,得出了結論:“原來曹家被抄,是在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由皇上親谕着江南總督範時繹去查封的,如果把文書行程計算在内,其實際被抄時間正是在元宵前夕。脂硯是個‘知者’,這一點當然諱不了他。而小說故意在此‘不直雲前而雲後’,正是一種‘諱知者’,亦即‘将真事隐去’的手法。”(孫遜《紅樓夢脂評初探》)現在,竟有人疑脂批是後人僞造的,光從這條批語所說的話來看,也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在近年正式出版清廷有關檔案前,是沒有人可能知道這些具體情況的,除了了解曹家被抄經過的一些關系最親近的當時人。
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說明]
甄士隐抱三歲女兒英蓮上街看熱鬧,遇一僧一道。那僧一見就大哭,要士隐把女兒——所謂“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舍給他。士隐不理睬,那僧就大笑起來,念了這四句詩。
[注釋]
1.“慣養”句——可笑你對女兒嬌養寵愛,存着一片癡心。
2.“菱花”句——菱花,隐指甄士隐的女兒英蓮,她後來叫香菱。雪,諧音“薛”,指後來霸占香菱為妾的薛蟠。澌澌,狀聲詞,形容雪盛。空對,這裡有不幸碰上的意思。“菱”于夏日開花,而竟遇“雪”,喻生不逢時,遇又非偶,必遭摧殘亦即所謂“有命無運”。
3.好防——謹防,要當心。元宵,舊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鑒賞]
癞和尚能預知未來,這是一種迷信觀念,盡管它是作者的藝術虛構。
小說中寫元宵節甄士隐的女兒英蓮(諧音“應憐”。據脂評,下同。)由家人霍啟(諧音“禍起”)抱去看燈,被人拐走;接着甄家又遭火災,士隐投親受欺,貧病交攻,感到人生幻滅,終于斷絕一切牽挂,随瘋道人去了。如前所述,這一切對全書情節來說是一個縮影,英蓮的身世遭遇就是大觀園裡衆多女兒不幸命運的一種象征性的寫照。此外,五十三回寫榮國府慶元宵,也正是全書由盛至衰的轉折,因為在這之後,賈府便弊端層出,風波疊起,各種問題迅速暴露,直至最後食盡鳥散,煙消火滅。所以,這首詩表面看來隻是說甄家,實際上主要的還在于說賈家。
有一條揭示曹家真實史事的脂批,也值得在此一提。在早期脂本中,“好防佳節元宵後”句旁有批語雲:“前後一樣,不直雲‘前’而雲‘後’,是諱知者。”此批不細心探索和作一點考證就不易看懂。好在已有研究者經一番查考,得出了結論:“原來曹家被抄,是在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由皇上親谕着江南總督範時繹去查封的,如果把文書行程計算在内,其實際被抄時間正是在元宵前夕。脂硯是個‘知者’,這一點當然諱不了他。而小說故意在此‘不直雲前而雲後’,正是一種‘諱知者’,亦即‘将真事隐去’的手法。”(孫遜《紅樓夢脂評初探》)現在,竟有人疑脂批是後人僞造的,光從這條批語所說的話來看,也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在近年正式出版清廷有關檔案前,是沒有人可能知道這些具體情況的,除了了解曹家被抄經過的一些關系最親近的當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