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着甚苦奔忙
關燈
小
中
大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恨長。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簡釋] 這首詩僅見于甲戌本第一回之前《凡例》的末尾。
《凡例》的末段内容與其他諸本第一回第一段基本相同。
這首詩至今仍有人把它當作曹雪芹的作品,我們的看法不同,認為它出于批書人之手,是對全書的總評。
這方面的理由已有人談過,現摘引兩段如下: 有人認為這首七律是曹雪芹本人自題《紅樓夢》的詩,但甲戌本上這首詩并無一字批語,而曹雪芹所寫的詩在前幾回莫不有批。
如第一回中三首詩都有批語,“滿紙荒唐言”一首有兩條批,其一作“此是第一首标題詩”,另一作“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
“未蔔三生願”一首有一條批,作“這是第一首詩。
後文香奁閨情,皆不落空。
餘謂雪芹撰此書中,亦為傳詩之意。
”“時逢三五便團圓”一首有四條批。
第二回前的“一局輸赢料不真”一詩也有兩條批,其一作“隻此一詩便妙極。
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長……”,對之大加贊賞。
如果“浮生着甚苦奔忙”這首七律真是雪芹所寫,其中又有“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警句,并且放在全書的最前面,脂硯齋豈有不加批點之理?他又何至于說在它後面的“滿紙荒唐言”一首是“第一首标題詩”呢?事實很清楚:它是脂硯齋所作,脂硯齋當然不好對自己的作品也來稱頌一番。
由于這首七律是和《凡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也間接地證明了《凡例》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脂硯齋。
——陳毓罴《〈紅樓夢〉是怎樣開頭的?》《新建設》編輯部編《文史》第三輯,中華書局1963年版。
胡适……又說上引七律是雪芹的詩,他在影印此殘本《石頭記》的書前加了一張扉頁,還親筆抄錄此詩的最後兩句,又加上“‘甲戌’本曹雪芹自題詩”的下款。
果真如此,曹雪芹豈不變成了自吹自擂的無聊文人,誇耀他自己的“十年辛苦”,還要給自己加上“不尋常”的贊辭!隻要先看一下這首詩本身,這樣庸俗膚淺的腔調也能被贊為“詩筆有奇氣”、可以“直追昌谷”甚至于還能“披昌谷之籬樊”嗎?這一路的貨色也能當得起“知君詩膽昔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的稱譽嗎?一個“詩膽如鐵”、“直追昌谷”而且不肯“等閑吟”詩的人,竟會寫出“字字看來皆是血”這種自誇自贊的镗镗調嗎?胡适這個洋博士對于中國舊詩詞十分外行,這也不足為奇,但他在美國住久了,學會了資本主義社會為自己作廣告的本領,因此“推己及人”,揣想曹雪芹也會做這樣的“廣告詩”。
如果他僅僅是對于舊詩詞缺乏修養,沒有辨别優劣、判斷作品的能力,那倒也不必深責,但他難道連脂硯齋的評語也看不懂嗎?就在此本第一回“滿紙荒唐言”這首五言絕句下面,有一條朱筆批注說:“此是第一首标題詩”。
……胡适當然見到過這條批注,但他還是要堅持說在這五言絕句“第一首标題詩”之前的那首七律是“雪芹自題詩”,真是無恥的自欺欺人。
不幸,國内有的“紅學家”也盲從跟着胡适說這是雪芹自題詩。
——吳世昌、徐恭時《新發現的曹雪芹詩》,載南京師範學院《文教資料簡報》1974年8、9月号增刊。
兩段引文對此詩之優劣說法雖異,但以為非曹雪芹之作則一。
此外,“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恨長。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簡釋] 這首詩僅見于甲戌本第一回之前《凡例》的末尾。
《凡例》的末段内容與其他諸本第一回第一段基本相同。
這首詩至今仍有人把它當作曹雪芹的作品,我們的看法不同,認為它出于批書人之手,是對全書的總評。
這方面的理由已有人談過,現摘引兩段如下: 有人認為這首七律是曹雪芹本人自題《紅樓夢》的詩,但甲戌本上這首詩并無一字批語,而曹雪芹所寫的詩在前幾回莫不有批。
如第一回中三首詩都有批語,“滿紙荒唐言”一首有兩條批,其一作“此是第一首标題詩”,另一作“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
“未蔔三生願”一首有一條批,作“這是第一首詩。
後文香奁閨情,皆不落空。
餘謂雪芹撰此書中,亦為傳詩之意。
”“時逢三五便團圓”一首有四條批。
第二回前的“一局輸赢料不真”一詩也有兩條批,其一作“隻此一詩便妙極。
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長……”,對之大加贊賞。
如果“浮生着甚苦奔忙”這首七律真是雪芹所寫,其中又有“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警句,并且放在全書的最前面,脂硯齋豈有不加批點之理?他又何至于說在它後面的“滿紙荒唐言”一首是“第一首标題詩”呢?事實很清楚:它是脂硯齋所作,脂硯齋當然不好對自己的作品也來稱頌一番。
由于這首七律是和《凡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也間接地證明了《凡例》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脂硯齋。
——陳毓罴《〈紅樓夢〉是怎樣開頭的?》《新建設》編輯部編《文史》第三輯,中華書局1963年版。
胡适……又說上引七律是雪芹的詩,他在影印此殘本《石頭記》的書前加了一張扉頁,還親筆抄錄此詩的最後兩句,又加上“‘甲戌’本曹雪芹自題詩”的下款。
果真如此,曹雪芹豈不變成了自吹自擂的無聊文人,誇耀他自己的“十年辛苦”,還要給自己加上“不尋常”的贊辭!隻要先看一下這首詩本身,這樣庸俗膚淺的腔調也能被贊為“詩筆有奇氣”、可以“直追昌谷”甚至于還能“披昌谷之籬樊”嗎?這一路的貨色也能當得起“知君詩膽昔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的稱譽嗎?一個“詩膽如鐵”、“直追昌谷”而且不肯“等閑吟”詩的人,竟會寫出“字字看來皆是血”這種自誇自贊的镗镗調嗎?胡适這個洋博士對于中國舊詩詞十分外行,這也不足為奇,但他在美國住久了,學會了資本主義社會為自己作廣告的本領,因此“推己及人”,揣想曹雪芹也會做這樣的“廣告詩”。
如果他僅僅是對于舊詩詞缺乏修養,沒有辨别優劣、判斷作品的能力,那倒也不必深責,但他難道連脂硯齋的評語也看不懂嗎?就在此本第一回“滿紙荒唐言”這首五言絕句下面,有一條朱筆批注說:“此是第一首标題詩”。
……胡适當然見到過這條批注,但他還是要堅持說在這五言絕句“第一首标題詩”之前的那首七律是“雪芹自題詩”,真是無恥的自欺欺人。
不幸,國内有的“紅學家”也盲從跟着胡适說這是雪芹自題詩。
——吳世昌、徐恭時《新發現的曹雪芹詩》,載南京師範學院《文教資料簡報》1974年8、9月号增刊。
兩段引文對此詩之優劣說法雖異,但以為非曹雪芹之作則一。
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