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嘲賈寶玉二首(第三回)
關燈
小
中
大
“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觀念,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他嘲笑道學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戰”的所謂“大丈夫名節”是“胡鬧”,是“沽名釣譽”。
賈寶玉這些被封建統治階級視為“偏僻”、“乖張”、“大逆不道”的言行,正是表現了他對封建統治階級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膽挑戰與批判。
而“那管世人诽謗”,則更是對他那種傲岸倔強的叛逆性格的頌揚。
賈寶玉的叛逆思想在當時是進步的。
但他畢竟是一個生長在封建貴族家庭裡的“富貴閑人”。
他厭惡封建統治階級的人情世故,不追求功名利祿,卻過慣了錦衣玉食的剝削階級生活。
所以,一旦富貴雲散,家道敗落,也就必然“貧窮難耐凄涼”了。
細究詞意,寶玉後來不幸的遭遇,是與他始終不改其“偏僻” 、“乖張”的行為有關的(當然,賈府之敗還與王熙鳳等人的劣迹有關)。
他挨父親闆子那次,賈環告他逼淫母婢,這還不過是“手足耽耽小動唇舌”,然已足使“不肖種種大承笞撻”;一旦真正遭到“世人诽謗”,後來當然要嚴重得多。
襲人曾因寶玉“心迷”黛玉,錯向她訴說了“肺腑”之言,而“吓得魄消魂散”,禁不住掉淚暗想:“如此看來,将來難免不才之事,令人可驚可畏……如何處置,方可免此醜禍!”(第三十二回)看來,在曹雪芹筆下,這個所謂“不才之事”和由此招來的“醜禍”确是沒有能夠避免,因此寶玉才會落到我們在《好了歌注》中已說過的那種“貧窮難耐凄涼”的境地。
寶玉惹出禍來,“累及爹娘”,這才叫做“孽根禍胎”,(第三回脂批:“四字是血淚水盈面,不得已,無可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
”)才可以在這首詞中用“古今不肖無雙”這樣重的話。
倘若他如續書所寫,能接受老學究講經義的開導和钗、襲(居然還有黛玉!)的勸谏,終于去讀《四書》、學時藝、考科舉,改“邪”歸“正”,這還能說他是“愚頑”、“偏僻”、“乖張”嗎?他在“卻塵緣”之前,自己既能高中鄉魁,榮受朝封,光耀祖上,又生了個“貴子”繼承祖業,“将來蘭桂齊芳,家道複初”,怎麼還能說他是“天下無能第一”呢?該說他“于國于家有望”才是!從封建觀點看,如此終于沒有“辜負”“天恩祖德”、“師友規訓”的回頭浪子,豈不正可作為“纨绔與膏梁”效法的榜樣嗎?可見,續書所寫違背了曹雪芹寫賈寶玉的原意,不但使我們在理解曹雪芹這兩首詞時産生矛盾,而且也歪曲了《紅樓夢》原來的主題思想。
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他嘲笑道學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戰”的所謂“大丈夫名節”是“胡鬧”,是“沽名釣譽”。
賈寶玉這些被封建統治階級視為“偏僻”、“乖張”、“大逆不道”的言行,正是表現了他對封建統治階級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膽挑戰與批判。
而“那管世人诽謗”,則更是對他那種傲岸倔強的叛逆性格的頌揚。
賈寶玉的叛逆思想在當時是進步的。
但他畢竟是一個生長在封建貴族家庭裡的“富貴閑人”。
他厭惡封建統治階級的人情世故,不追求功名利祿,卻過慣了錦衣玉食的剝削階級生活。
所以,一旦富貴雲散,家道敗落,也就必然“貧窮難耐凄涼”了。
細究詞意,寶玉後來不幸的遭遇,是與他始終不改其“偏僻” 、“乖張”的行為有關的(當然,賈府之敗還與王熙鳳等人的劣迹有關)。
他挨父親闆子那次,賈環告他逼淫母婢,這還不過是“手足耽耽小動唇舌”,然已足使“不肖種種大承笞撻”;一旦真正遭到“世人诽謗”,後來當然要嚴重得多。
襲人曾因寶玉“心迷”黛玉,錯向她訴說了“肺腑”之言,而“吓得魄消魂散”,禁不住掉淚暗想:“如此看來,将來難免不才之事,令人可驚可畏……如何處置,方可免此醜禍!”(第三十二回)看來,在曹雪芹筆下,這個所謂“不才之事”和由此招來的“醜禍”确是沒有能夠避免,因此寶玉才會落到我們在《好了歌注》中已說過的那種“貧窮難耐凄涼”的境地。
寶玉惹出禍來,“累及爹娘”,這才叫做“孽根禍胎”,(第三回脂批:“四字是血淚水盈面,不得已,無可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
”)才可以在這首詞中用“古今不肖無雙”這樣重的話。
倘若他如續書所寫,能接受老學究講經義的開導和钗、襲(居然還有黛玉!)的勸谏,終于去讀《四書》、學時藝、考科舉,改“邪”歸“正”,這還能說他是“愚頑”、“偏僻”、“乖張”嗎?他在“卻塵緣”之前,自己既能高中鄉魁,榮受朝封,光耀祖上,又生了個“貴子”繼承祖業,“将來蘭桂齊芳,家道複初”,怎麼還能說他是“天下無能第一”呢?該說他“于國于家有望”才是!從封建觀點看,如此終于沒有“辜負”“天恩祖德”、“師友規訓”的回頭浪子,豈不正可作為“纨绔與膏梁”效法的榜樣嗎?可見,續書所寫違背了曹雪芹寫賈寶玉的原意,不但使我們在理解曹雪芹這兩首詞時産生矛盾,而且也歪曲了《紅樓夢》原來的主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