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對月有懷口占一律(第一回)

關燈
未蔔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說明]

    寄居于葫蘆廟裡的窮儒賈雨村來到甄士隐家,正值甄家有客,候于書房。窗外有個丫環對他看了兩眼,雨村以為其有意于他,便自我陶醉起來。中秋晚上,雨村對着月亮,吟了這首五律和下面的一聯、一絕。

    [注釋]

    1.“未蔔”句——未能預料自己對甄家丫環的心願能否實現。三生,佛教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轉生之說。唐代李源與圓澤和尚很要好,圓澤臨死相約十二年後在杭州天竺相見。後來李源去赴約,見一牧童唱道:“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見袁郊《甘澤謠》)這是在說前世有緣的宗教迷信故事。後多引申指男女姻緣。小說中“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即借此意。

    2.“頻添”句——指團圓的月亮常增添自己的煩惱。“一段愁”是用李白《長門怨》“月光欲到長門殿,别作深宮一段愁”詩意。

    3.斂額——皺眉蹙額,愁悶的樣子。

    4.“行去”句——此句說甄家丫環看到了他,離去時“不免又回頭一兩次”。

    5.“自顧”二句——看看自己一副倒黴的樣子,哪配找對象呢?“顧影”,孤單一身,形影相吊,自慚功名未就之意。“風前”,說飄泊淹留,羁旅他鄉。“誰堪”,何堪、怎堪。“誰”在這裡不是“哪一個”的意思。“月下俦”,指成親。“俦”,伴侶。用唐代韋固遇一老人于月下翻檢婚姻冊子為其定婚的故事。(出《續幽怪錄》)後稱說媒的為月老本此。

    6.“蟾光”二句——意思是希望月光也能引起女方的思念。蟾光,月光。古代傳說月中有蟾蜍,即癞蛤蟆。玉人樓,指所思念的女子的住處。

    [鑒賞]

    甄家丫環猛見到房中的陌生人,感到奇怪,回頭看了他一下。可是,賈雨村偏把自己的歪念頭硬加于人,以為對方有意于他,還自謂此女子必是個巨眼英豪、風塵中之知己,真是想入非非,可笑之極。他愁眉苦臉,自慚形穢,恨不得馬上“蟾宮折桂”,中舉升官,揚名得意,以便博得一個女子的歡心,滿足自己的欲望。詩歌活畫出這個窮酸儒生的卑劣心地。

    這首五律從文字技巧上看作得還是相當工穩的,起、承、轉、合皆合法度,對仗多用流水對,氣脈流暢。特别是首聯,用對偶起而令人不覺。“一段愁”三字借李白詩意而暗切詩題,尤見功力。賈雨村不久便赴考中了舉,為官貪酷被黜後還受聘在林如海家中當塾師,教林黛玉功課,可見其學識與文字根基是相當不錯的。作者以忠于現實的筆觸刻畫這一人物形象時,并沒有任意将他醜化或漫畫化,在摹拟其吟詠時也能充分注意到這一點并真實地表現出來,這确是很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