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副冊判詞之一

關燈
畫: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過是水墨滃染,滿紙烏雲濁霧而已。

    霁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诽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注釋]

    這一首是說晴雯的。

    1.霁月難逢,彩雲易散——“霁月”,明淨開朗的境界,舊時稱贊人品行高尚、胸懷灑落,就說如光風霁月(出宋詩人黃庭堅語);雨後新晴叫霁,寓“晴”字。“彩雲”,喻美好;雲呈彩叫雯,寓“雯”字。這兩句說像晴雯這樣的人極為難得,因而也就難于為陰暗、污濁的社會所容,她的周圍環境正如冊子上所畫的,隻有“滿紙烏雲濁霧而已”。

    2.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這是說晴雯從不肯低三下四地奉迎讨好主子,沒有阿谀谄媚的奴才相。

    3.風流靈巧招人怨——傳統道德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要求安份守己,不必風流靈巧,尤其是奴仆,如果模樣标緻、倔強不馴,則必定會招來一些人的妒恨。

    4.壽夭——短命夭折。晴雯被迫害而死時僅十六歲。

    5.多情公子——指賈寶玉。

    [鑒賞]

    晴雯從小被人賣給賈府的家仆賴大供役使,連父母的鄉籍姓氏都無從知道,地位原是最低下的。在曹雪芹筆下的許多家仆中,晴雯是反抗性最強的一個。她藐視王夫人為籠絡丫頭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諷向主子讨好邀寵的襲人是哈巴狗。趙姨娘作威虐待芳官,結果被藕官等四個孩子一擁而上“手撕頭撞”,弄得狼狽不堪。晴雯站在反抗者一邊,對主子欺壓家仆反而吃了虧大為稱心。抄檢大觀園時,鳳姐、王善保家的一夥直撲怡紅院,襲人等順從聽命,“任其搜撿一番”,唯獨晴雯,“挽着頭發闖進來,‘豁啷’一聲将箱子掀開,兩手提着底子往地一倒,将所有之物盡都倒出來”,公然反抗,還當衆指着狗仗人勢的王善保家的臉痛罵。晴雯因此而遭到殘酷報複,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況下,硬把她“打炕上拉下來”,攆出大觀園,當夜就悲慘地死去。賈寶玉對于這樣思想性格的一個丫頭滿懷同情,在她抱屈夭亡後,特意為她寫了一篇長長的悼詞《芙蓉女兒诔》,以抒發自己内心的哀痛和憤慨。這說明賈寶玉之親近晴雯,自有其開明思想為基礎,決不是因為“美人的輕怒薄嗔,受寵的使性弄氣”使他覺得“更别具有一番風韻的”。曹雪芹在介紹十二钗的冊子時,将晴雯置于首位,這是有心的安排。作者對晴雯的特殊熱情,是有現實感受為基礎的,在描寫她的不幸遭遇的同時,也可能還有政冶上的寄托,所以圖詠中頗有“怨時罵世”的味道。這些留待後面的《芙蓉女兒诔》的鑒賞中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