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裳·我·《紅樓夢》·水西莊
關燈
小
中
大
中華文學之菁英,必須譯成一部精确的英文本,使世界上的讀者都能領略一二。
于是黃裳兄遂發一問曰:我們有“紅學”這個名目,可惜外國還不懂得,比如英文裡也不會有這個字呀,這怎麼辦?我當即答言:這有何難,咱們就能造(coin)一個新字,就是redology!他聽了大笑。
多年來,他在資料和精神上給我以支持和關切,非專文是叙不盡的。
60年代我考證大觀園遺址,文章是經他手編發的頭版頭條。
因此,惹怒了“四兇”之一的姚老爺。
運動一興起,黃裳兄和其他同仁吃了大苦頭,甚至出了一條人命悲劇。
“四兇”滅後,他寫了一篇《夜訪大觀園》,非常精彩,也是紅學曆史文獻。
那是他來京時與宗江聚會,宗江住處離恭王府很近,便建議裳兄入府一遊。
那文章實在好,我已收在拙著《恭王府與紅樓夢》裡。
今年,他又為《石頭記會真》作了序,發表在《新民晚報》上。
裳兄作為大藏書家的事情,就更難叙寫了,因為題目太大,性質很專,非本文所能容納,隻好留待日後另篇再叙。
如今隻說一點。
開頭我說的接到他的新著,就是他藏書的精品之一瞥、一脔、一斑——已令人驚歎不止了。
此書題名《清代版刻一隅》,專講清朝木雕書闆的工藝之美。
他自己序跋,作于1984年。
如今摘引跋中的一段,以飨津門讀者—— 宛平查為仁的《蔗塘未定稿》的開花紙印本,也是可以作為乾隆中精寫刻本的代表的。
真是紙潔如玉,墨凝如漆,筆法刀工,風神絕世。
過去不知是出于何人之手。
後來又見汪沆的《津門雜事詩》,風貌全同,知同出一人手寫。
最後得到陳臯(對鷗)的手稿《沽上醉裡謠》,才知道幾部書都是他手書上闆的。
這稿本前半部簡直就是上闆前的底本,後半才有随時錄入的手稿,還有許多改定,變成了行草。
陳臯與厲鹗、萬光泰、汪沆、符曾、吳陳琰等都是水西莊中的上客,是查為仁殷勤招接的好朋友。
查氏的園亭一時聚集了衆多的杭州名士,成為文藝沙龍那樣的地方,這是研究天津文化曆史不能遺忘的。
水西莊早已湮滅了,隻剩下幾部精刻書還是當時活動的見證。
他那時說的這一切,真是 目光如炬,先獲我心。
如今水西莊學會成立了,我忙碌得還沒寫信告訴他。
他如得知此訊,一定也很高興,也會支持。
黃裳兄原是八旗家世,祖上隸鑲藍旗,可能是“駐防旗”而落戶于京畿的。
他本姓容,黃裳隻是後來一個筆名,但如今知其真姓名的不多了。
他在少年時個頭兒就不高,體質壯實,方面,大眼,長睫,閃閃有神,又有慧秀之氣。
自少時愛書如性命,同屋時他就買《四印齋所刻詞》那種精美無匹的刊本。
但彼時沒想到他竟會成為國内大藏書家,其入藏者皆系罕見難逢的孤本、稿本、精本。
“文革”中“抄”走了幾大汽車書,後來聽說發還了,不知是否完璧歸趙,抑或也有失落?他于每部書必有小題記,筆緻風雅。
少年時健談、風趣,年老了再見面,變得不那麼豪邁而顯得深沉穩重了。
當今高士也。
詩曰: 同歲同窗同意氣,津沽名校說南開。
談紅說夢風華在,晚步霞天照影來。
于是黃裳兄遂發一問曰:我們有“紅學”這個名目,可惜外國還不懂得,比如英文裡也不會有這個字呀,這怎麼辦?我當即答言:這有何難,咱們就能造(coin)一個新字,就是redology!他聽了大笑。
多年來,他在資料和精神上給我以支持和關切,非專文是叙不盡的。
60年代我考證大觀園遺址,文章是經他手編發的頭版頭條。
因此,惹怒了“四兇”之一的姚老爺。
運動一興起,黃裳兄和其他同仁吃了大苦頭,甚至出了一條人命悲劇。
“四兇”滅後,他寫了一篇《夜訪大觀園》,非常精彩,也是紅學曆史文獻。
那是他來京時與宗江聚會,宗江住處離恭王府很近,便建議裳兄入府一遊。
那文章實在好,我已收在拙著《恭王府與紅樓夢》裡。
今年,他又為《石頭記會真》作了序,發表在《新民晚報》上。
裳兄作為大藏書家的事情,就更難叙寫了,因為題目太大,性質很專,非本文所能容納,隻好留待日後另篇再叙。
如今隻說一點。
開頭我說的接到他的新著,就是他藏書的精品之一瞥、一脔、一斑——已令人驚歎不止了。
此書題名《清代版刻一隅》,專講清朝木雕書闆的工藝之美。
他自己序跋,作于1984年。
如今摘引跋中的一段,以飨津門讀者—— 宛平查為仁的《蔗塘未定稿》的開花紙印本,也是可以作為乾隆中精寫刻本的代表的。
真是紙潔如玉,墨凝如漆,筆法刀工,風神絕世。
過去不知是出于何人之手。
後來又見汪沆的《津門雜事詩》,風貌全同,知同出一人手寫。
最後得到陳臯(對鷗)的手稿《沽上醉裡謠》,才知道幾部書都是他手書上闆的。
這稿本前半部簡直就是上闆前的底本,後半才有随時錄入的手稿,還有許多改定,變成了行草。
陳臯與厲鹗、萬光泰、汪沆、符曾、吳陳琰等都是水西莊中的上客,是查為仁殷勤招接的好朋友。
查氏的園亭一時聚集了衆多的杭州名士,成為文藝沙龍那樣的地方,這是研究天津文化曆史不能遺忘的。
水西莊早已湮滅了,隻剩下幾部精刻書還是當時活動的見證。
他那時說的這一切,真是 目光如炬,先獲我心。
如今水西莊學會成立了,我忙碌得還沒寫信告訴他。
他如得知此訊,一定也很高興,也會支持。
黃裳兄原是八旗家世,祖上隸鑲藍旗,可能是“駐防旗”而落戶于京畿的。
他本姓容,黃裳隻是後來一個筆名,但如今知其真姓名的不多了。
他在少年時個頭兒就不高,體質壯實,方面,大眼,長睫,閃閃有神,又有慧秀之氣。
自少時愛書如性命,同屋時他就買《四印齋所刻詞》那種精美無匹的刊本。
但彼時沒想到他竟會成為國内大藏書家,其入藏者皆系罕見難逢的孤本、稿本、精本。
“文革”中“抄”走了幾大汽車書,後來聽說發還了,不知是否完璧歸趙,抑或也有失落?他于每部書必有小題記,筆緻風雅。
少年時健談、風趣,年老了再見面,變得不那麼豪邁而顯得深沉穩重了。
當今高士也。
詩曰: 同歲同窗同意氣,津沽名校說南開。
談紅說夢風華在,晚步霞天照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