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校驚雷

關燈
我有一篇《反二簧與獄神廟》,如今附在本文之末,以資參看——那文中寫到我在湖北鹹甯縣“向陽湖幹校”的後期情景,是每夜(淩晨)四點鐘即起來,披星戴月,涉水登堤,去守護“菜地”(古湖邊沿淤地種菜之處)。

    其實從無一人盜過菜果(如西紅柿),若真有之,我這“縛雞”之力豈能鬥得了護得住?此“象征性”鍛煉考驗而已也。

     起來出屋,總是滿天星鬥燦然。

    手持一長竹竿(在小賣部買的),破褲子卷到大腿根,要過膝深的一片水,須走相當遠才到堤上(獨坐,吃帶的早點,與大蚊子陣對抗……)。

    因值夏季,NFDA8NFDA8水倒很“惬意”——但一點兒也未“早慮”:天一到秋冬之際,水寒刺骨之間,我該怎麼辦?(也許到那時就無菜可守了?) 誰知“吉人天相”,竟有出奇的事情發生到我頭上——也就是說,沒等天冷水涼,我就一步登天了。

     這事終生難忘。

     那是1970年8月下旬的一天。

    我“怡然自得”地拄了竹竿NFDA8水上堤,吃點心揮蚊子……然後照例哼唱反二簧。

    直熬到東方既白,朝暾露熹。

     再等到上午到此勞動的“小隊”人馬到來,我算交了班,悠悠蕩蕩,打道回程了。

    這照例須先到廚房補早飯(堤上的點心是自買自備的),補飯後許補睡眠,下午才上班勞動。

     我正走着,心裡想的是今兒早飯是否還是一個鴨蛋和一個饅頭;若然,倒可大飽敝腹。

     正想着,忽見迎面來了一位同志,他站住,攔住我,說:“隊部裡找你,有話說。

    現在就去!” 我吃了一驚。

     驚的是,不知我這倒黴的被關過的人,又出了什麼麻煩——犯了何項罪款? 無奈何,隻得硬着頭皮前往。

     “因工作的需要,調你回北京。

    從今天起,停止勞動。

    這幾日你收拾東西。

    準備好了,決定哪天走,告訴我們,來辦手續。

    ”頭目人李同志的聲音,字字入耳。

     這是真的嗎?我簡直不敢相信,呆住了。

    清醒過來,倒很平靜。

    我當時就說:“我過一個星期,9月3日或4日走。

    可以嗎?” 他說,好,就這樣吧。

     我還是像在夢裡,若信若疑,弄不清這是怎麼回事——北京需要我去做什麼?迷迷糊糊,往回走。

     這時,遇見一位左派革命同志,他從不理我的,此時忽拍我肩,笑着說:“嗬,可高興了吧!” 我這才明白,此事人家别位早已聞知了,隻不過今晨才對我發表就是了。

     我忽然一下子從半囚犯成了自由民,而且誰也不再“管制”我了。

     我其實沒有什麼“東西”可收拾一個星期——很奇怪,照“常理”,我似乎該回京心急,最多兩三天就可啟程了,可是我卻并未如此。

    我的心理是:想享幾天“清閑”、“松快”的滋味是什麼感覺,一也;想與這十一個月所走到的那些路徑、竹叢、田畦、曠地……去告告别,因為心知:我是再不會重到這“舊遊之地”來了。

     為了表示“祝賀”,特向小賣部買了總舍不得買的兩瓶水果罐頭,一桃一梨,就在附近一棵老樹根旁坐了,享受這多年無緣入口的佳果和糖水,一邊吃,一邊向老樹根暗語告别:再會吧——我難再到這地方來看你了。

     快到啟行日了,從隊部領取了公函,叫我到第X号“高地”(丘陵地形,到處起伏不平)總部去辦手續。

     那天是個陰天,似乎有稀疏的雨滴,我頂了破草帽,悠悠蕩蕩,順一條高堤而行。

    記不得是多遠,反正也走了大約三十分鐘的光景,到了高地,問明總部辦公室,持公函而入。

     接待我的人很和氣,叫我等開回京公函,中午就在此吃點午飯,還有間客屋可以卧憩一小時。

     後知此同志名叫張宗禹(奇極!後來他也回京了,竟和我住了同院)。

    我休息後從他手中領到了公函。

     打開看時,我不禁暗吃一驚! 你猜那上面怎麼寫的?你定然猜不出。

    ——“今奉中央周總理辦公室專電緻湖北軍區司令部:調人民出版社周汝昌回京工作……”(我記憶如此,如有誤記,也不過一二字多寡之間。

    其“人民出版社”五字是原文。

    漏掉“文學”二字,蓋我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編輯。

    ) 至此,我這才如夢方醒——怪不得從調令下來人們對我就如此“放任”而“信任”起來了! 告别幹校那天,須起大早,要步行到縣城的火車站。

    前一夕,我煩孫用先生早早叫醒我——他常值夜班在露天轉悠。

    果然到時隔窗喚我了——其實我何待人喚,早已起來收拾停妥了。

     力氣大而熱情的同仁早已把我的行李、木箱、雜筐簍等運搬上車了,到廚房吃早飯——人家要拉車步行直送到車站,必須吃好。

    天還未亮,廚房熱粥已熟,燈火通紅,能吃的都飽餐一頓,并勸我喝粥吃飽。

     上路了。

    辭别了碰上的人們。

    到出“村”路口,見林辰先生小凳子坐路旁——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