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呈子·劫秧子·進頏子
關燈
小
中
大
,那一聲長嘯,劃破死寂的夜空,然後,槍聲越來越密,就像爆豆兒的鍋,萬聲齊發!匪徒的“叫陣”和“喝彩”(說對方“好槍”!)之聲,就近在咫尺——像在房後頭!這樣“前線”式的激戰,總要持續到大半夜,方才盼到漸漸止息:匪攻已退。
人們相互苦笑着說:“不容易呀——又活過一夜來!” 試想,一個孤立無援、隻憑正氣和意志來抗匪到底的鄉鎮,其實力能“熬”到多久呢? 每夜都面臨“城陷”的一個危村,計無所出,于是大家合計,向二十九軍求援,請派駐軍。
雪片似的呈子,告急的呼聲,打動了軍方,可軍方也低估了“形勢”——終于派來了一排士兵。
商民的籲請,打動了二十九軍,真的派來了一個排。
大家歡欣鼓舞起來。
可是這一排軍隊,一到沽中,隻經曆了一兩夜,便嘗着了真“味道”,一排人無濟于事,甚至有身陷危境之憂。
很快,他們的長官又派來了一個連,而且這是個硬連,還配備了一架機槍!這回,人們的腰杆更挺直了。
誰料想,一個連也不行! 原因是,這個沽狹長數裡,北臨老海河灣,南面就是匪衆夜夜來攻的那面;這個面拉得可太長了,而且小道口無數。
這對防禦,是個大難題。
每一道口都是來攻的可能“缺口”,所以每個道口都得設防。
這時,仍然夜夜激戰,攻勢極猛,幸虧那架機槍,能把猛攻點硬是壓下去,攻者受傷撤一下,又轉到另一個小道口去……繼續鏖戰,而這架機槍,就得不停地流動,哪個道口勢急了,就得奔哪裡去。
這樣,這一連人,等于夜夜“疲于奔命”。
連長叫苦了,而且說:我們也經過陣勢,大戰役火線上也沒這麼激烈的戰鬥! 這還不打緊,麻煩的是這個連的上司黃營長,人家熱情支持這個孤城困守的小鎮,卻因此受到譴責質問。
上級說:你們駐防一個村鎮,這麼短時間,竟然消耗了這麼多機槍步槍子彈,這是從古未聞之事!你得交代事實真相,否則要有法令處分! 黃營長當然也着了忙,來問我父親:這怎麼辦?父親聞此,又感又愧,于是集合衆商号負責人,商量如何給黃營長申冤解圍。
大家聽了,群情激奮,結果是紛紛自願“出具甘結”——用呈文陳述事情的真相,說明駐軍的功勞與困難,并表示對黃營長的一切,願負全責為他解除“罪過”。
這樣的“甘結”,為數極是可觀,我這個“義務代寫呈子”的學生,因此又添了不少差使。
迤迤逦逦,已到了日軍侵略、華北形勢日益緊張的年代,二十九軍自有重大任務。
駐軍最後必須撤走了,沽中人依依不舍,灑淚作别。
那黃營長,後來在抗日戰争中背負受傷的張自忠将軍脫敵,他自己則殉國了。
駐軍一走,沽中人“沒轍了”,怎麼辦?這時才由大家公議:隻有修築圍子(土城)一途,别無良策。
修圍子能把四面的小道口進攻點都堵住了,解決防守人力火力分散的大困難。
修圍子可不是一件小動靜。
那時的一個惟一的可貴條件是萬衆心齊,心氣兒往一起聚,團結異常,一切難題都能找出辦法。
此地的南面,大都是上好的“園子”——種蔬菜、細耕作的“棵把”(鄉語,指的是青菜精品)園地。
這一方的人,比較富裕,種“園子”的多,再往南邊去,那就是出産小站名稻的大片大片的碧綠水田。
所以民戶也不像真正的貧苦農村,沒有十分貧苦之人。
一旦說修圍子,挖溝取土,圍牆基地,幾乎都得占用這些園子地,毀了真叫人心疼。
可是,那時多年磨煉的全鎮商民,顧大局,急公好義,肯于犧牲個人利益,終其事沒聽到什麼怨言或發生什麼争執控訟,十分順利地修起了相當堅固宏偉的一座小“城”,規模甚是可觀。
那時,僅僅這一工程的始末緣由,種種情事,人的智慧才能,父老們常當做“一部書”來講給人聽,真是比一部書還熱鬧,還好聽。
駐軍撤走和圍子修好之間的這段時間内,也不是沒有險局的。
我那時已随母親“逃難”逃到數十裡外的親戚家去。
沽中隻剩父親一人,維持那種險局。
有些膽小的,已陸續逃到天津市裡邊去“保險”了,沽中顯著地冷落了好多,這時有人勸父親:“殘局未保如何,為了安全,您也走吧——為公衆的事,您也盡了全部心力,不為對不起全鎮的商民父老了!”父親不
人們相互苦笑着說:“不容易呀——又活過一夜來!” 試想,一個孤立無援、隻憑正氣和意志來抗匪到底的鄉鎮,其實力能“熬”到多久呢? 每夜都面臨“城陷”的一個危村,計無所出,于是大家合計,向二十九軍求援,請派駐軍。
雪片似的呈子,告急的呼聲,打動了軍方,可軍方也低估了“形勢”——終于派來了一排士兵。
商民的籲請,打動了二十九軍,真的派來了一個排。
大家歡欣鼓舞起來。
可是這一排軍隊,一到沽中,隻經曆了一兩夜,便嘗着了真“味道”,一排人無濟于事,甚至有身陷危境之憂。
很快,他們的長官又派來了一個連,而且這是個硬連,還配備了一架機槍!這回,人們的腰杆更挺直了。
誰料想,一個連也不行! 原因是,這個沽狹長數裡,北臨老海河灣,南面就是匪衆夜夜來攻的那面;這個面拉得可太長了,而且小道口無數。
這對防禦,是個大難題。
每一道口都是來攻的可能“缺口”,所以每個道口都得設防。
這時,仍然夜夜激戰,攻勢極猛,幸虧那架機槍,能把猛攻點硬是壓下去,攻者受傷撤一下,又轉到另一個小道口去……繼續鏖戰,而這架機槍,就得不停地流動,哪個道口勢急了,就得奔哪裡去。
這樣,這一連人,等于夜夜“疲于奔命”。
連長叫苦了,而且說:我們也經過陣勢,大戰役火線上也沒這麼激烈的戰鬥! 這還不打緊,麻煩的是這個連的上司黃營長,人家熱情支持這個孤城困守的小鎮,卻因此受到譴責質問。
上級說:你們駐防一個村鎮,這麼短時間,竟然消耗了這麼多機槍步槍子彈,這是從古未聞之事!你得交代事實真相,否則要有法令處分! 黃營長當然也着了忙,來問我父親:這怎麼辦?父親聞此,又感又愧,于是集合衆商号負責人,商量如何給黃營長申冤解圍。
大家聽了,群情激奮,結果是紛紛自願“出具甘結”——用呈文陳述事情的真相,說明駐軍的功勞與困難,并表示對黃營長的一切,願負全責為他解除“罪過”。
這樣的“甘結”,為數極是可觀,我這個“義務代寫呈子”的學生,因此又添了不少差使。
迤迤逦逦,已到了日軍侵略、華北形勢日益緊張的年代,二十九軍自有重大任務。
駐軍最後必須撤走了,沽中人依依不舍,灑淚作别。
那黃營長,後來在抗日戰争中背負受傷的張自忠将軍脫敵,他自己則殉國了。
駐軍一走,沽中人“沒轍了”,怎麼辦?這時才由大家公議:隻有修築圍子(土城)一途,别無良策。
修圍子能把四面的小道口進攻點都堵住了,解決防守人力火力分散的大困難。
修圍子可不是一件小動靜。
那時的一個惟一的可貴條件是萬衆心齊,心氣兒往一起聚,團結異常,一切難題都能找出辦法。
此地的南面,大都是上好的“園子”——種蔬菜、細耕作的“棵把”(鄉語,指的是青菜精品)園地。
這一方的人,比較富裕,種“園子”的多,再往南邊去,那就是出産小站名稻的大片大片的碧綠水田。
所以民戶也不像真正的貧苦農村,沒有十分貧苦之人。
一旦說修圍子,挖溝取土,圍牆基地,幾乎都得占用這些園子地,毀了真叫人心疼。
可是,那時多年磨煉的全鎮商民,顧大局,急公好義,肯于犧牲個人利益,終其事沒聽到什麼怨言或發生什麼争執控訟,十分順利地修起了相當堅固宏偉的一座小“城”,規模甚是可觀。
那時,僅僅這一工程的始末緣由,種種情事,人的智慧才能,父老們常當做“一部書”來講給人聽,真是比一部書還熱鬧,還好聽。
駐軍撤走和圍子修好之間的這段時間内,也不是沒有險局的。
我那時已随母親“逃難”逃到數十裡外的親戚家去。
沽中隻剩父親一人,維持那種險局。
有些膽小的,已陸續逃到天津市裡邊去“保險”了,沽中顯著地冷落了好多,這時有人勸父親:“殘局未保如何,為了安全,您也走吧——為公衆的事,您也盡了全部心力,不為對不起全鎮的商民父老了!”父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