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品第一

關燈
造色行是為應受明度矣)受此其不具。

     足明度無極。

    終不得一切知(於斯經中有邪想行如毛發謂之不具終不得作佛也)秋露子曰:菩薩何行而受明度。

    善業曰: 以不取色。

    (取著也不著於色也)不取痛想行識。

    所以者何。

    色無彼受。

    痛想行識無有彼受。

    若此色無彼受為非色。

    痛想行識無有彼受為非識。

    明度之道無有彼受。

    所以者何。

    吾受如取影無所得。

    是為明度無極之行也。

    是名曰菩薩。

     大士諸法無受之定(我於世間所受如夢如影影為無所得也)場廣趣大而無有量。

    一切弟子諸緣一覺所不能持。

     也(教順之場極廣所趣之道極大四等弘普周遍無極畢央濟衆苦痛難忍甘心進擢志大不權子若佛所不能究竟曰不能持矣)又一切知亦無彼受(師雲一切知佛也唯佛得無不知)所以者何。

    無想見故。

    若想見者終不得此為。

    若異學先泥之信不得一切知。

    彼先泥信解道學度入慧。

    亦不取色。

    不取痛想行識。

    不從色見慧。

    不内色見慧。

    不外色見慧。

    不内外色見慧。

    不以異色見慧。

    於痛想行如上說不從識。

    不以内外異識見慧。

    如是究暢從信解得道地。

    法意作量以為脫。

    便無受無獲。

     (無受不複受五盛陰想無獲無複罪福故言無所獲矣)已受解得度滅(已受解者謂八正道及正解正智為意已受無複思想為已得應義也)明度不為智想。

    如是世尊雖菩薩於是道不取色痛想行識。

    亦不中道滅度。

    而具如來十力四無所畏佛十八不絕。

     之法也(菩薩得明度意見空甫修佛事以其力無畏十八法成相好嚴佛刹不不中道滅度也)又菩薩大士行明度無極當以觀此何等是智慧。

    何所為明度。

    何以明諸法無所從得。

     (師雲不從内色外色内外痛想行見惠是為無所從得也)是故謂之明度無極。

    如是觀省察思惟。

    不驚不怛不移不疲。

    如是菩薩為不中休明度無極以知此。

    秋露子曰:何故菩薩知己休止。

    為如於色休色本性。

    於。

     痛想行休識本性。

    明度無極休識本性(色之本性著複著起複起五陰悉爾菩薩於五陰休其本性不著起也)明度無極休智本性。

    善業曰:如是賢者,其於色也休色自然(菩薩學明度本心欲。

     分别知望得惠當休是欲知望之想無所複起也)於痛想行休識自然。

    明度無極休識自然。

    明度無極休智自然。

    行此道。

     者於智休止。

    智之自然者休矣(於五陰中皆休其自起不複起矣)相休止。

    相之自然者休矣。

    秋露子曰:善哉! 善哉!其學此者必出一切智(行此道者休其欲之心即知心自起者皆休止也)善業曰:然菩薩學此出一切知。

    所以者何。

    其於諸法無出無生。

    如是學故逮得佛坐。

    (學如此者必從生死之出成佛一切知矣)又妙賢者,菩薩履行明度無極。

    若行色為想行。

    若行色占為想行。

    若行色不占為想行。

    若行色興為想行。

    若行色敗為想行。

    若行色滅為想行。

    若行色思為想行。

    若行色空為想行。

    若行色非身為想行。

    痛想行識如上說皆為想行。

    若識有是吾當行欲得。

    行設有是如是行。

    如是惟為惟行(師雲說色如此痛想行識亦如色說也)此道為是菩薩大士。

    為行得想之行。

    無。

     善權方便以為休於明度無極(此上章皆為三界生死不合明度大智之道也)秋露子曰:菩薩何行為無想無得行。

    有善權方便而不休於明度無極。

    答曰:不行色。

    不行色占。

    不行色興。

    不行色敗。

    不行色滅。

    不行色想。

    不行色空。

    不行色非。

    身痛想行識如。

     上說不有是(師雲不以有識知有此想也)吾當得行是行。

    不有是此行惟為行此道。

    如是行菩薩大士為無想無得行。

    為有善權方便而不休於明度。

     無極(不以識知有此相應於明度無極也右此章所說無想無得之行也)又菩薩大士行明度無極。

    於此不近為不行不近行(師雲菩薩於此五陰。

     念無所依近為不行者謂無所行也)不行不近(菩薩意不近行亦不行不近以為真)亦不行(亦不行如此也)斯不否行。

    斯不近行。

    斯不近不行。

    斯亦不近於行不行於不近。

    於不行不否行。

     於不近(如此上謂意上事亦不離此上意矣)秋露子曰:何故不近。

    善業曰:如諸法無所近無從度。

    是名菩薩大。

     士(不著行亦不斷行者為生死斷為泥洹能護此兩意是名為特曉明度善權也)一切諸法無度之定(如十二因緣皆空如無想可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