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後記
關燈
小
中
大
女兒倫苓将此書稿編正成帙,得團結出版社為之刊印,遂為“紅學”文庫中又增一個品目,當此付梓告成之際,欣幸盈懷,因再誌數語,以補稿中未詳者。
一,張愛玲在天津似未入小學正式肄業,而是回滬之後直接考入教會學校聖瑪麗中學的,一入學即開始了她寫作生涯。
二,她居香港時,曾緻力為《紅樓》電視劇編寫劇本工作,據資料傳述,因困難甚大,俱未成功。此點可補入她與《紅樓》的各種因緣關系。
三,她先後為國語譯與英文譯《海上花列傳》的序言中,有涉及《紅樓夢》的片段文字;因大旨與《紅樓夢魇》無異,未有新見解,故未引錄。
四,她對《石頭記》與《紅樓夢》的抄本、刊本的異文的記憶和辨識能力,令人驚訝,無人可與企及。她自雲對某一專論《庚辰本》的書初時抱有很大期望,及至一見其書,立刻大失所望。此例最能說明問題。我讀她的著作,在這方面深愧弗如。
五,我在本書中評論她的“大搬家”寫作“過程”的論點,因恐怕自己所見有偏,特向《紅樓夢叙事學》著者王彬先生請教。蒙他答複說:書稿寫作,個别情節小部分,前後拆移,是可以的;至于重要章回、故事布局成片成片地大搬遷,是不可能的(大意)。他是從專門學識的立足點來做此判斷的,今将此讨論點的原委略記于此,以供專家參考再作評判。
感謝為此小著而貢出了心力、勞動的各位女士、先生。
末後,另有一事在此說明:
本書附錄引用錢敏先生的一篇評論張愛玲紅學的文章,水平之高,是我目中所少見的,十分欽佩,務欲印于拙著内,以借光輝。但我無法與錢先生聯系,征求意見,即冒昧而行了,深感不安。祈他能予原諒,并請賜聯系,以便将簽題之書呈上,以表謝忱。
我撰寫本書稿,始于本年春日(2004年3月18日),至谷雨完稿。并感謝趙真一女士為此書所付出的辛勤勞動。
甲申冬月汝昌追記
一,張愛玲在天津似未入小學正式肄業,而是回滬之後直接考入教會學校聖瑪麗中學的,一入學即開始了她寫作生涯。
二,她居香港時,曾緻力為《紅樓》電視劇編寫劇本工作,據資料傳述,因困難甚大,俱未成功。此點可補入她與《紅樓》的各種因緣關系。
三,她先後為國語譯與英文譯《海上花列傳》的序言中,有涉及《紅樓夢》的片段文字;因大旨與《紅樓夢魇》無異,未有新見解,故未引錄。
四,她對《石頭記》與《紅樓夢》的抄本、刊本的異文的記憶和辨識能力,令人驚訝,無人可與企及。她自雲對某一專論《庚辰本》的書初時抱有很大期望,及至一見其書,立刻大失所望。此例最能說明問題。我讀她的著作,在這方面深愧弗如。
五,我在本書中評論她的“大搬家”寫作“過程”的論點,因恐怕自己所見有偏,特向《紅樓夢叙事學》著者王彬先生請教。蒙他答複說:書稿寫作,個别情節小部分,前後拆移,是可以的;至于重要章回、故事布局成片成片地大搬遷,是不可能的(大意)。他是從專門學識的立足點來做此判斷的,今将此讨論點的原委略記于此,以供專家參考再作評判。
感謝為此小著而貢出了心力、勞動的各位女士、先生。
末後,另有一事在此說明:
本書附錄引用錢敏先生的一篇評論張愛玲紅學的文章,水平之高,是我目中所少見的,十分欽佩,務欲印于拙著内,以借光輝。但我無法與錢先生聯系,征求意見,即冒昧而行了,深感不安。祈他能予原諒,并請賜聯系,以便将簽題之書呈上,以表謝忱。
我撰寫本書稿,始于本年春日(2004年3月18日),至谷雨完稿。并感謝趙真一女士為此書所付出的辛勤勞動。
甲申冬月汝昌追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