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定是紅樓夢裡人

關燈
未目睹,臆揣妄議不但無益,也是“危險”的——容易弄錯了,離人家原書太遠了,鬧笑話。

    如果一定要姑妄言之的話,則似乎給人留下了幾點印象: 一是“寶黛愛情”為主,第一回回目明白标出了。

     她說第一回是傅秋芳寄了相片給寶玉,于是襲人要拿去和林黛玉比,看到底誰美!…… 這才明白:原來名曰“摩登”者,是加入了現代事物——已有了照相機了!這似乎有點兒像今日之“戲說”。

    若然,可不必深論。

    但我仍然十分驚奇,她的構思确實是出人意表,讓人贊歎。

    試問,一般讀者,有幾個是會把傅秋芳記在心裡的?而她一下子就抓住了這個人物,構成新思。

     二是賈璉“膺景命”,他受寵升官,也像“家道複興”? 三是“弭訟端”,點染些家庭、社會紛争内幕之類。

     四是“賽時裝”又模仿“群芳”而摩登化起來了。

     五是“浪子回頭”——浪子是誰?寶玉嗎?那豈不與高續第八十一回“奉嚴詞兩番入家塾”半斤八兩? 六是“浪子”、“情郎”、“情侶”、“遊子”,是一人?是不止一人?除第一回出了個“寶黛”,再無具體人物姓名了,沒法猜測。

     七是夾有悲歡離合,生離死别的曲折。

     八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似受《老殘》影響)是一對男女。

    然而同時又“泉路”作了死後的“鴛鴦”,這是另一對?還是同一對的先喜後悲情節變化?…… 這些,我都感到困惑甚至“擔心”。

    擔心的是:這種回目不僅僅是她父親的代筆,迥異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女之口角,重要的更在其書文内容思想觀念,恐怕包涵了父親張廷重頭腦中的東西——那可就問題複雜了。

     對于這六回據說是她14歲時寫的《摩登紅樓夢》,是否真出她手?我鬥膽表示有疑。

    我已說了,從回目看,一點兒不像幾歲小女孩所能考慮的情節内容,既雲是她父親代拟回目,這就讓人感到不僅僅是回目“代拟”的問題,至少,如果真的愛玲起筆,寫了若幹孩子式的小說,父親張廷重一時乘興就其幼稚的底草大施“潤色”——多半就成了他自己的“作品”了。

    我們可以相信張愛玲自幼喜歡小說,很早開始動筆試為,這不會假;但若以為那六回《摩登紅樓夢》就是她的處女作,則尚可商量。

    因此,不想為此多作揣度之評議。

     我初見“摩登紅樓夢”此名,心下斷定必是借《紅樓》書中人物姓名,編寫情節,而雜以她所處的時代社會的新風氣新事物,使之帶上了“現代化”的意味的一種戲作。

    後來得知,果然所料不差,如:她寫賈母榻前有鴉片煙燈,賈琏升官,是當了鐵路局長……。

    不必多舉,一斑可以窺豹。

    而且,我也想到其間必然是她那時候家庭生活的一種反映。

    當我知道她父親曾任天津鐵路局英文秘書時,所想也就得到了證實。

     不過此刻隻借此不宜全付阕如的一個史頁來引緒開端,也無大妨礙。

    因為,關鍵點不在一個少女彼時彼地的“仿紅樓”成就如何,而是在于:世上少有這樣的先例與“後例”:這是一位奇女子,從韶齡便極度不滿于高鹗的僞續,而以此形式發出了破天荒的第一聲抗議!總之,《紅樓夢》給予她的影響之巨,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