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篇 久逢知己乎?話不投機乎?
關燈
小
中
大
評議張愛玲的紅學,我原無資格,隻因有感于異才奇女之難逢,贊芹斥高之強烈,方使我深歎機緣不再,晤語無從,遂以文字,紙上琢磨。
當然,這是我一己方面的感慨。至于她,假若我于1986年—1987年在美時真地尋到了她而登門求教,是否能接待我?若接待了,又是若何?“久逢知己”乎?“話不投機”乎?
我頗自覺,怕是後者的可能性大。
這是因為,她原不知我為何如人,想象我是一個“階級鬥争論者”。
即使不然,她把她的“大拆改”,“大搬家”與一整套理論向我傾注時,我怎麼辦?唯唯諾諾,學品何在?争執論辯,禮貌豈宜?這就難了。
也許,最愉快的(假想)場面,是我們隻談狗尾續貂,不涉其他,于是抵掌擊節,眉飛色舞……,此所謂高山流水,相視會心。至難得之樂也。
假想理歸是個假想。不管怎樣,事實已把她與我劃在一個“營壘”中,此營壘的使命便是反高衛曹,旗幟鮮明,隻要這樣,我欣然意足,天複何憾哉。
世上的奇事,無過于以僞續四十回為欄卡,就把人們(讀紅、論紅者)分隔成兩個藝術畛域和精神世界。更奇的是,這不可調和,永遠“君向潇湘我向秦”。
說一百二十回“天衣無縫”。
說大緻不差,文筆稍遜。
說四十回内本有真本殘稿。
說若無後四十回,《紅樓夢》早湮沒不傳了,程高之功偉矣大矣!
說我們都該感謝高鹗。吹求是“偏見”、“偏激”……。
說一百二十回“全本”才是“原著”。
張愛玲對這些論調似乎不大介意,她不置一詞,其風度可想。
雪芹辭世已滿240年。附骨之疽仍在。贊疽之聲,洋洋盈耳。寫罷這個悼張小冊,不禁惘然。
詩曰:
七家岮裡誕奇才,脂粉英豪亦可哀。
今日更無人似此,呼牛呼馬是關懷。
一卷重溫有異同,新知舊學教愛童。
不須惆怅無人會,自有中華閨閣風。
當然,這是我一己方面的感慨。至于她,假若我于1986年—1987年在美時真地尋到了她而登門求教,是否能接待我?若接待了,又是若何?“久逢知己”乎?“話不投機”乎?
我頗自覺,怕是後者的可能性大。
這是因為,她原不知我為何如人,想象我是一個“階級鬥争論者”。
即使不然,她把她的“大拆改”,“大搬家”與一整套理論向我傾注時,我怎麼辦?唯唯諾諾,學品何在?争執論辯,禮貌豈宜?這就難了。
也許,最愉快的(假想)場面,是我們隻談狗尾續貂,不涉其他,于是抵掌擊節,眉飛色舞……,此所謂高山流水,相視會心。至難得之樂也。
假想理歸是個假想。不管怎樣,事實已把她與我劃在一個“營壘”中,此營壘的使命便是反高衛曹,旗幟鮮明,隻要這樣,我欣然意足,天複何憾哉。
世上的奇事,無過于以僞續四十回為欄卡,就把人們(讀紅、論紅者)分隔成兩個藝術畛域和精神世界。更奇的是,這不可調和,永遠“君向潇湘我向秦”。
說一百二十回“天衣無縫”。
說大緻不差,文筆稍遜。
說四十回内本有真本殘稿。
說若無後四十回,《紅樓夢》早湮沒不傳了,程高之功偉矣大矣!
說我們都該感謝高鹗。吹求是“偏見”、“偏激”……。
說一百二十回“全本”才是“原著”。
張愛玲對這些論調似乎不大介意,她不置一詞,其風度可想。
雪芹辭世已滿240年。附骨之疽仍在。贊疽之聲,洋洋盈耳。寫罷這個悼張小冊,不禁惘然。
詩曰:
七家岮裡誕奇才,脂粉英豪亦可哀。
今日更無人似此,呼牛呼馬是關懷。
一卷重溫有異同,新知舊學教愛童。
不須惆怅無人會,自有中華閨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