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六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入而西,不知所往;都司曹進功入山偵賊,不見一人而還。
獻忠既西,遂與羅汝才合,屢敗官兵;遂渡河入巴西,陷劍州、趨廣元,直走平陽關。
從間道别出百丈山,将入漢中;總兵趙光遠守關甚嚴,賊乃逾昭化,走四川,陷泸。
督師監軍萬元吉提兵至立石站,賊越成都,走漢川、德陽,複至綿河。
十四年,獻忠入巴州,走達州,渡違河而東,往新開;焚燬驿道,人煙斷絕者七百裡。
總兵猛如虎率諸将追及開縣,獻忠連戰不利;憑高而望,見後軍無繼,急擊之,諸軍大敗。
獻忠度巫山,晝夜疾走房山中,東走宣城;偵襄陽無備,襲破之,殺襄王。
遂渡江破樊城,随陷當陽、郏縣、光州、新野;督師楊嗣昌自經死。
獻忠掠汝甯,攻固始,陷光州,複陷随州。
左良玉敗獻忠于南陽之西山,獻忠走随州,陷鄖西;鄖兵與戰,敗績。
獻忠以所擒鄖兵,人斷一手,縱歸以辱官軍。
獻忠既拔鄖西,馬騾器甲搶獲甚盛;群盜蟻附之,衆至數十萬。
獻忠屢戰而驕,左良玉悉精銳逆之于信陽,斬其首将沙賊,大破之;奪其馬萬餘,降衆數萬。
獻忠負重創,收餘衆數千,反走鄖陽;遇官軍,不戰而潰,棄馬騾二千。
尚有衆二千,趨南陽,負創不能馳,保其婦豎,日行三十裡;部曲日逃十六、七,僅随數百人,奔河、雒,欲附李自成。
自成有衆五十萬,方自雄長,欲屈獻忠。
獻忠不為下,自成怒,謀殺之。
獻忠乃晝夜東馳,與老回回諸賊合;入霍山,扼險拒守。
督師丁啟睿以兵赴商城,旋北行讨李賊,獻忠得逸山中。
十五年,獻忠複出攻舒城,舒城陷,改曰「得勝州」。
獻忠遣英、霍遊民陽為貿易者潛入廬州城,适督學禦史以校士至郡,獻忠遣賊數百負書卷、衣青衿,雜諸生應試者旅寓城中。
夜半,獻忠捲甲疾馳到城下,城中賊縱火應之,城陷。
獻忠退屯巢湖,掠含山、巢縣。
六月,複陷六安,将州民盡斷一臂,男左女右。
總兵黃得功、劉良佐救六安,營于夾山嶺;再戰,敗績。
得功歸定遠,獻忠再陷六安,挫得功、良佐兵,謀渡江入南京。
遂僭号改元,刻僞寶,選自宮男子,僞署總兵以下官。
九月,黃得功複以大兵逐之,獻忠走潛山。
得功、良佐捲甲疾趨,夜半緣山後譟而昇;賊驚起失措,前阻大溝,不能列。
官軍奮擊,賊逾崖跳澗四潰;追奔六十裡,斬首萬餘。
獻忠潰圍走,填屍溢溪壑,聲聞百裡,奪馬騾數萬,獻忠腹心謀士婦豎俱盡。
十月,劉良佐再破獻忠于安慶,奪騾馬五千,救回難民萬餘;獻忠引兵西走蕲州。
劉良佐旋師淮安、黃得功旋師定遠;獻忠東去,陷桐城屠之,複陷無為州、黃梅、太湖。
十六年,獻忠以二百人夜襲蕲州。
明日,令薦紳、孝廉、文學各冠帶自東門入、西門出,盡斬之;遂屠蕲州。
疾馳至黃州,乘大霧攻城,黎明城陷;獻忠據府,自稱西王。
麻城諸生周文江倡亂迎降,獻忠大喜,授文江知州。
五月,總兵方國安率兵七千扼蕲州;獻忠西向武昌,楚王命長史募兵禦之。
城陷,楚王遇害。
獻忠據楚王府,僭稱武昌曰京城,僞設六部、五府,鑄「西王之寶」;開科取士,殿試取三十人為進士,授州縣官。
獻忠以四賊帥守武昌,自出陷鹹甯、蒲圻,悉衆攻嶽州;嶽州陷,複攻長沙。
長沙既陷,設立僞官,大書僞榜,馳驿遠近。
尋陷衡州,全楚俱陷。
陷承天時,賊遣僞将王克生發顯陵求寶。
僞陽五知州張聯奎多備鍬鋤,率衆發掘,歘風雷雨大作,晝晦;聯奎見一金甲人手持金瓜,當頂一擊,即惛迷跌地,口鼻流血,一夜而死。
克生驚走,不知所在;獻賊大懼,遂不敢動。
遂遣前鋒至江南,取袁州,分兵徇攸縣、分宜。
獻忠自長沙突至吉安,吉安陷,設僞官守之,改吉安為「親安府」、廬陵為「順民縣」。
十一月,左良玉令馬士秀複長沙、馬進忠複袁州,盡誅僞官,斬首三千級,奪賊馬五百、弓矢數萬。
十七年正月,獻忠自嶽陽渡江,虛設僞官于江南,大隊俱往江北。
遂棄江沙,造浮橋于三江口,以一軍過荊州;盡棄舟楫,步騎數十萬入夔州。
左良玉追獻忠于沙陽。
六月,獻忠陷涪州、泸州;蜀王告急,請濟師于南都,左良玉兵屯德安。
獻忠順流陷佛圖關,遂圍重慶;悉力拒守,四日而陷,瑞王阖宮被難。
遂屠重慶,取丁壯萬餘,刳耳鼻、斷一手,驅徇各州縣。
兵至不下,以此為令;但能殺王府長吏、封府庫以待,則秋毫無犯。
由是所至,官民自亂,無不破下者。
八月,獻忠進陷成都,蜀王阖宮被難。
獻忠大索全蜀紳士;至成都,皆殺之。
既而懸榜試士,諸生遠近争赴;獻忠以兵圍之,擊殺數千人,鹹挾筆握策以死:蜀中士類俱盡。
複大殺蜀民,全蜀數千裡,蕭條絕無人迹。
時中原多故,諸将無暇西顧,獻忠遂奄有兩川。
李自成敗,益發兵攻漢中,陷之;獻忠逡巡自守,不敢出。
未幾,獻忠以病,死于蜀中。
石匮書曰:自古逆賊之暴,自赤眉、黃巢以後,未有若張獻忠之甚者也。
然當左良玉瑪瑙之捷,止剩殘兵數百餘人;而高得功潛山才捷,但見橫屍數百餘裡。
苟能乘勝追奔,則舉手可盡。
奈何入阱之虎,縱才使去!是則良玉、得功,不得辭其責矣。
乃論者以自成犯阙,欲薄誅獻忠;不知獻忠殘虐,亘古所無。
譬人之死也,獻絷其手,而後闖刺其心;獻揕其胸,而後闖扼其吭:厥罪惟均,讵能末減也哉!
獻忠既西,遂與羅汝才合,屢敗官兵;遂渡河入巴西,陷劍州、趨廣元,直走平陽關。
從間道别出百丈山,将入漢中;總兵趙光遠守關甚嚴,賊乃逾昭化,走四川,陷泸。
督師監軍萬元吉提兵至立石站,賊越成都,走漢川、德陽,複至綿河。
十四年,獻忠入巴州,走達州,渡違河而東,往新開;焚燬驿道,人煙斷絕者七百裡。
總兵猛如虎率諸将追及開縣,獻忠連戰不利;憑高而望,見後軍無繼,急擊之,諸軍大敗。
獻忠度巫山,晝夜疾走房山中,東走宣城;偵襄陽無備,襲破之,殺襄王。
遂渡江破樊城,随陷當陽、郏縣、光州、新野;督師楊嗣昌自經死。
獻忠掠汝甯,攻固始,陷光州,複陷随州。
左良玉敗獻忠于南陽之西山,獻忠走随州,陷鄖西;鄖兵與戰,敗績。
獻忠以所擒鄖兵,人斷一手,縱歸以辱官軍。
獻忠既拔鄖西,馬騾器甲搶獲甚盛;群盜蟻附之,衆至數十萬。
獻忠屢戰而驕,左良玉悉精銳逆之于信陽,斬其首将沙賊,大破之;奪其馬萬餘,降衆數萬。
獻忠負重創,收餘衆數千,反走鄖陽;遇官軍,不戰而潰,棄馬騾二千。
尚有衆二千,趨南陽,負創不能馳,保其婦豎,日行三十裡;部曲日逃十六、七,僅随數百人,奔河、雒,欲附李自成。
自成有衆五十萬,方自雄長,欲屈獻忠。
獻忠不為下,自成怒,謀殺之。
獻忠乃晝夜東馳,與老回回諸賊合;入霍山,扼險拒守。
督師丁啟睿以兵赴商城,旋北行讨李賊,獻忠得逸山中。
十五年,獻忠複出攻舒城,舒城陷,改曰「得勝州」。
獻忠遣英、霍遊民陽為貿易者潛入廬州城,适督學禦史以校士至郡,獻忠遣賊數百負書卷、衣青衿,雜諸生應試者旅寓城中。
夜半,獻忠捲甲疾馳到城下,城中賊縱火應之,城陷。
獻忠退屯巢湖,掠含山、巢縣。
六月,複陷六安,将州民盡斷一臂,男左女右。
總兵黃得功、劉良佐救六安,營于夾山嶺;再戰,敗績。
得功歸定遠,獻忠再陷六安,挫得功、良佐兵,謀渡江入南京。
遂僭号改元,刻僞寶,選自宮男子,僞署總兵以下官。
九月,黃得功複以大兵逐之,獻忠走潛山。
得功、良佐捲甲疾趨,夜半緣山後譟而昇;賊驚起失措,前阻大溝,不能列。
官軍奮擊,賊逾崖跳澗四潰;追奔六十裡,斬首萬餘。
獻忠潰圍走,填屍溢溪壑,聲聞百裡,奪馬騾數萬,獻忠腹心謀士婦豎俱盡。
十月,劉良佐再破獻忠于安慶,奪騾馬五千,救回難民萬餘;獻忠引兵西走蕲州。
劉良佐旋師淮安、黃得功旋師定遠;獻忠東去,陷桐城屠之,複陷無為州、黃梅、太湖。
十六年,獻忠以二百人夜襲蕲州。
明日,令薦紳、孝廉、文學各冠帶自東門入、西門出,盡斬之;遂屠蕲州。
疾馳至黃州,乘大霧攻城,黎明城陷;獻忠據府,自稱西王。
麻城諸生周文江倡亂迎降,獻忠大喜,授文江知州。
五月,總兵方國安率兵七千扼蕲州;獻忠西向武昌,楚王命長史募兵禦之。
城陷,楚王遇害。
獻忠據楚王府,僭稱武昌曰京城,僞設六部、五府,鑄「西王之寶」;開科取士,殿試取三十人為進士,授州縣官。
獻忠以四賊帥守武昌,自出陷鹹甯、蒲圻,悉衆攻嶽州;嶽州陷,複攻長沙。
長沙既陷,設立僞官,大書僞榜,馳驿遠近。
尋陷衡州,全楚俱陷。
陷承天時,賊遣僞将王克生發顯陵求寶。
僞陽五知州張聯奎多備鍬鋤,率衆發掘,歘風雷雨大作,晝晦;聯奎見一金甲人手持金瓜,當頂一擊,即惛迷跌地,口鼻流血,一夜而死。
克生驚走,不知所在;獻賊大懼,遂不敢動。
遂遣前鋒至江南,取袁州,分兵徇攸縣、分宜。
獻忠自長沙突至吉安,吉安陷,設僞官守之,改吉安為「親安府」、廬陵為「順民縣」。
十一月,左良玉令馬士秀複長沙、馬進忠複袁州,盡誅僞官,斬首三千級,奪賊馬五百、弓矢數萬。
十七年正月,獻忠自嶽陽渡江,虛設僞官于江南,大隊俱往江北。
遂棄江沙,造浮橋于三江口,以一軍過荊州;盡棄舟楫,步騎數十萬入夔州。
左良玉追獻忠于沙陽。
六月,獻忠陷涪州、泸州;蜀王告急,請濟師于南都,左良玉兵屯德安。
獻忠順流陷佛圖關,遂圍重慶;悉力拒守,四日而陷,瑞王阖宮被難。
遂屠重慶,取丁壯萬餘,刳耳鼻、斷一手,驅徇各州縣。
兵至不下,以此為令;但能殺王府長吏、封府庫以待,則秋毫無犯。
由是所至,官民自亂,無不破下者。
八月,獻忠進陷成都,蜀王阖宮被難。
獻忠大索全蜀紳士;至成都,皆殺之。
既而懸榜試士,諸生遠近争赴;獻忠以兵圍之,擊殺數千人,鹹挾筆握策以死:蜀中士類俱盡。
複大殺蜀民,全蜀數千裡,蕭條絕無人迹。
時中原多故,諸将無暇西顧,獻忠遂奄有兩川。
李自成敗,益發兵攻漢中,陷之;獻忠逡巡自守,不敢出。
未幾,獻忠以病,死于蜀中。
石匮書曰:自古逆賊之暴,自赤眉、黃巢以後,未有若張獻忠之甚者也。
然當左良玉瑪瑙之捷,止剩殘兵數百餘人;而高得功潛山才捷,但見橫屍數百餘裡。
苟能乘勝追奔,則舉手可盡。
奈何入阱之虎,縱才使去!是則良玉、得功,不得辭其責矣。
乃論者以自成犯阙,欲薄誅獻忠;不知獻忠殘虐,亘古所無。
譬人之死也,獻絷其手,而後闖刺其心;獻揕其胸,而後闖扼其吭:厥罪惟均,讵能末減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