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六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自成立「投順牌」四面,從歸德起,東西南北負牌至村落。
一村降者,即負牌過别村;牌過者不加兵,牌存者即為洗蕩。
牌四面奔馳,日蹙地千裡。
十五年,诏總督傅宗龍調三邊兩河兵讨之。
賊聞王師至,先軍于棗以待。
總兵賀人龍、虎大威與戰,殺傷過當;賊乃令軍中秣馬蓐食,更番疊出,以罷王師。
日中盛暑,士卒饑渴,不能戰;賊偪之,大敗,退次汝州。
賊奄至,又大敗。
傅宗龍被摛罵賊,死之。
十六年,賊以大隊寇開封,圍城數十匝。
總兵陳永福設備甚嚴,不得即破;诏總兵左良玉、劉澤清救之。
澤清頓兵河北,不敢進;良玉戰不利,退保朱仙鎮。
賊圍城數日,聞總督汪喬年、總兵賀人龍以陝西兵援,牛金星曰:『人龍千裡奔命,士馬罷敝,吾乘其疲,破之必矣;曰敗人龍,則良玉不戰自潰。
若縱之深入,使兩軍得合;良玉孤軍複振,人龍休養士馬,為之犄角,吾事殆矣』。
乃悉起兵逆之于襄城,良玉夜遁。
人龍軍乏食,野無所掠,士卒饑罷,卒與賊遇;賊張左右翼奮擊,大破之,人龍率精騎遁去。
喬年收殘衆保襄城,賊攻七日拔之,喬年被殺;複圍開封,京師大震。
薊遼總督尚書孫傳庭于獄中上書,請讨賊贖死;诏複其官,總督山、陝、川、湖、河南五省軍事。
傳庭至西安,以密敕殺賀人龍;諸賊喜曰:『賀風子死,關中落吾手矣』!時賊圍開封五月,外援絕;周藩悉出府庫金募死士固守,分遣諸王、将軍、中尉及紳衿監之。
汴城窪下,瀕大河,壯麗而固,賊久攻不下。
自成督戰,左目中流矢镞,不得出,遂眇一目;大怒,乃築長堤屬河,決水灌之。
會大雨兼旬,河水泛濫,汴城百萬戶悉沒巨浸;河北軍操舟救之,周藩諸王子及守将陳永福得不死。
水壞長堤,漂沒賊壘,溺死者亦數萬人;賊遂引而西攻鄭州,一日拔之,由虎牢關入洛。
聞王師出潼關,悉引兵逆之,遇于汝州;高傑等奮擊,大破之,追奔四、五十裡,師前後不相屬;賊殊死戰,會曹操兵救之,官兵大敗,陣死數千人。
傳庭收軍還西安,休養士馬;尋複出關。
賊聞王師複至,乃于汝州立十人砦,分據要害,屯步卒,架大砲以守之;精騎出其間,往來按伏為遊兵,設備嚴固。
王師至,不得進,乃由間道出寶;遇大雨五、六日,軍乏食,士馬饑罷;縱火抄略,反為所賊驅逐,王師大困。
諸将乃請傳庭退軍洛陽,就山西饟道;傳庭從之。
大軍先行,高傑殿後,白廣恩設伏道左;廣恩懼為賊所乘,潛遁入關。
賊兵追蹑王師,傳庭由間道抵關;賊攻關急,廣恩力不支。
高傑恨廣恩,擁兵不救;五日關陷,傳庭死于亂兵,傑奔延安,廣恩奔固原,勇奔秦州,汝利奔漢中。
賊進兵圍西安,攻三日,拔之;傳檄遠近,關中郡縣相繼降賊。
自成遂以西安為都,僭稱皇帝,國号「大順」,改元永昌;百官禮樂,悉遵唐制。
以牛金星為僞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僞封賊将劉宗敏等為列侯。
乃分兵三道追捕傳庭諸将:李過出北道追高傑于延安,傑走蒲州;田見秀出南道追高汝利于漢中,汝利降;賀珍出西道追陳勇、白廣恩于秦州,陳勇降、白廣恩亦降。
三道軍還,乃謀犯京師。
賊分二十五營,每營馬賊五千;又四十八哨,每哨步賊五千。
每日以一營為外衛,值晝夜警堠;賊有逃者,碎磔之。
攻城略地,不居室廬,各寝處一布幕;其製甲用絲綿綢帛數十層,輕軟而矢石不能傷。
馬選壯者以戰,一賊二、三馬;冬則以綿褥籍其足,飼粟則剖死人腹為槽,飲馬則牽人錐耳取血雜水飲之。
馬遇人,則憑淩跳躍,如欲啖之。
凡行軍,則左右莫識;四鼓蓐食,數十萬衆唯馬首是瞻。
大旝一動,勢如排山倒海,當之辄靡。
十七年二月,闖将劉宗敏、李過自禹門渡河;攻太原,破上,殺巡撫蔡懋德。
攻代州,總兵周遇吉力戰死之。
遂進甯武關,連破大同諸城;居民望風迎附,宣府巡撫朱之馮自刎死。
三月十三日,賊躏居庸關,京城門禁始嚴。
賊之奸細,布滿京城。
十六日,賊至阜城關;十七日,抵城下。
薊遼總兵唐通入援,兵皆疲弱,身無完衣;但簡有褲者,即令入伍。
賊望見呼曰:『汝等半年無糧,衣不遮體,來此何幹?速降我,舊糧皆補給』!各兵叩頭,皆願從賊。
申時,童子軍數千緣城而上,外羅城遂破。
是夜,先帝自率健勇内臣出至崇文等門,守門内臣奏,言:『門外滿地是賊,不可出』!至齊化、東直二門,亦然。
遂還宮,縱放宮女。
黎明又出,傳襄城伯令箭,令開門。
守者疑為奸細,爇砲反打,從騎皆綠城竄走。
上見勢不可為,至煤山,乘龍遽去。
十八日辰時,自成小帽箭衣由得勝門入。
騎至皇城,射三矢,有所蔔,不應;怏怏不樂。
進大内,遍搜帝後不得。
懸賞出示,限三日獻出帝後;如不獻出者,屠京城。
又遣飛騎數千,分道追帝。
二十日,搜至兔耳山,始知下落。
二十一日,勒百官進見,賊據缙紳點名。
二十二日,遍拿百官,拘繫追贓;酷刑拷打,呼号遍地。
二十八日,遼東總兵吳三桂聞變,為先帝複仇,軍中缟素發哀,傳檄遠近。
自成聞之大驚,脅三桂父吳骧作書招三桂;三桂不顧,薄山海關。
四月十一日,自成率六萬東行,劉宗敏、李過從之。
十六日,至永平,連戰數次;三桂所部皆蒙古銳丁,但賊多為所迫壓,戰不甚利。
三桂懼,求救滿洲。
一村降者,即負牌過别村;牌過者不加兵,牌存者即為洗蕩。
牌四面奔馳,日蹙地千裡。
十五年,诏總督傅宗龍調三邊兩河兵讨之。
賊聞王師至,先軍于棗以待。
總兵賀人龍、虎大威與戰,殺傷過當;賊乃令軍中秣馬蓐食,更番疊出,以罷王師。
日中盛暑,士卒饑渴,不能戰;賊偪之,大敗,退次汝州。
賊奄至,又大敗。
傅宗龍被摛罵賊,死之。
十六年,賊以大隊寇開封,圍城數十匝。
總兵陳永福設備甚嚴,不得即破;诏總兵左良玉、劉澤清救之。
澤清頓兵河北,不敢進;良玉戰不利,退保朱仙鎮。
賊圍城數日,聞總督汪喬年、總兵賀人龍以陝西兵援,牛金星曰:『人龍千裡奔命,士馬罷敝,吾乘其疲,破之必矣;曰敗人龍,則良玉不戰自潰。
若縱之深入,使兩軍得合;良玉孤軍複振,人龍休養士馬,為之犄角,吾事殆矣』。
乃悉起兵逆之于襄城,良玉夜遁。
人龍軍乏食,野無所掠,士卒饑罷,卒與賊遇;賊張左右翼奮擊,大破之,人龍率精騎遁去。
喬年收殘衆保襄城,賊攻七日拔之,喬年被殺;複圍開封,京師大震。
薊遼總督尚書孫傳庭于獄中上書,請讨賊贖死;诏複其官,總督山、陝、川、湖、河南五省軍事。
傳庭至西安,以密敕殺賀人龍;諸賊喜曰:『賀風子死,關中落吾手矣』!時賊圍開封五月,外援絕;周藩悉出府庫金募死士固守,分遣諸王、将軍、中尉及紳衿監之。
汴城窪下,瀕大河,壯麗而固,賊久攻不下。
自成督戰,左目中流矢镞,不得出,遂眇一目;大怒,乃築長堤屬河,決水灌之。
會大雨兼旬,河水泛濫,汴城百萬戶悉沒巨浸;河北軍操舟救之,周藩諸王子及守将陳永福得不死。
水壞長堤,漂沒賊壘,溺死者亦數萬人;賊遂引而西攻鄭州,一日拔之,由虎牢關入洛。
聞王師出潼關,悉引兵逆之,遇于汝州;高傑等奮擊,大破之,追奔四、五十裡,師前後不相屬;賊殊死戰,會曹操兵救之,官兵大敗,陣死數千人。
傳庭收軍還西安,休養士馬;尋複出關。
賊聞王師複至,乃于汝州立十人砦,分據要害,屯步卒,架大砲以守之;精騎出其間,往來按伏為遊兵,設備嚴固。
王師至,不得進,乃由間道出寶;遇大雨五、六日,軍乏食,士馬饑罷;縱火抄略,反為所賊驅逐,王師大困。
諸将乃請傳庭退軍洛陽,就山西饟道;傳庭從之。
大軍先行,高傑殿後,白廣恩設伏道左;廣恩懼為賊所乘,潛遁入關。
賊兵追蹑王師,傳庭由間道抵關;賊攻關急,廣恩力不支。
高傑恨廣恩,擁兵不救;五日關陷,傳庭死于亂兵,傑奔延安,廣恩奔固原,勇奔秦州,汝利奔漢中。
賊進兵圍西安,攻三日,拔之;傳檄遠近,關中郡縣相繼降賊。
自成遂以西安為都,僭稱皇帝,國号「大順」,改元永昌;百官禮樂,悉遵唐制。
以牛金星為僞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僞封賊将劉宗敏等為列侯。
乃分兵三道追捕傳庭諸将:李過出北道追高傑于延安,傑走蒲州;田見秀出南道追高汝利于漢中,汝利降;賀珍出西道追陳勇、白廣恩于秦州,陳勇降、白廣恩亦降。
三道軍還,乃謀犯京師。
賊分二十五營,每營馬賊五千;又四十八哨,每哨步賊五千。
每日以一營為外衛,值晝夜警堠;賊有逃者,碎磔之。
攻城略地,不居室廬,各寝處一布幕;其製甲用絲綿綢帛數十層,輕軟而矢石不能傷。
馬選壯者以戰,一賊二、三馬;冬則以綿褥籍其足,飼粟則剖死人腹為槽,飲馬則牽人錐耳取血雜水飲之。
馬遇人,則憑淩跳躍,如欲啖之。
凡行軍,則左右莫識;四鼓蓐食,數十萬衆唯馬首是瞻。
大旝一動,勢如排山倒海,當之辄靡。
十七年二月,闖将劉宗敏、李過自禹門渡河;攻太原,破上,殺巡撫蔡懋德。
攻代州,總兵周遇吉力戰死之。
遂進甯武關,連破大同諸城;居民望風迎附,宣府巡撫朱之馮自刎死。
三月十三日,賊躏居庸關,京城門禁始嚴。
賊之奸細,布滿京城。
十六日,賊至阜城關;十七日,抵城下。
薊遼總兵唐通入援,兵皆疲弱,身無完衣;但簡有褲者,即令入伍。
賊望見呼曰:『汝等半年無糧,衣不遮體,來此何幹?速降我,舊糧皆補給』!各兵叩頭,皆願從賊。
申時,童子軍數千緣城而上,外羅城遂破。
是夜,先帝自率健勇内臣出至崇文等門,守門内臣奏,言:『門外滿地是賊,不可出』!至齊化、東直二門,亦然。
遂還宮,縱放宮女。
黎明又出,傳襄城伯令箭,令開門。
守者疑為奸細,爇砲反打,從騎皆綠城竄走。
上見勢不可為,至煤山,乘龍遽去。
十八日辰時,自成小帽箭衣由得勝門入。
騎至皇城,射三矢,有所蔔,不應;怏怏不樂。
進大内,遍搜帝後不得。
懸賞出示,限三日獻出帝後;如不獻出者,屠京城。
又遣飛騎數千,分道追帝。
二十日,搜至兔耳山,始知下落。
二十一日,勒百官進見,賊據缙紳點名。
二十二日,遍拿百官,拘繫追贓;酷刑拷打,呼号遍地。
二十八日,遼東總兵吳三桂聞變,為先帝複仇,軍中缟素發哀,傳檄遠近。
自成聞之大驚,脅三桂父吳骧作書招三桂;三桂不顧,薄山海關。
四月十一日,自成率六萬東行,劉宗敏、李過從之。
十六日,至永平,連戰數次;三桂所部皆蒙古銳丁,但賊多為所迫壓,戰不甚利。
三桂懼,求救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