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回 獻地圖荊轲鬧秦庭論兵法王翦代李信
關燈
小
中
大
大梁之城,内外俱浚深溝,預修守備。
使人結好齊王,說以利害,言:“魏與齊乃唇齒之國,唇亡則齒寒。
魏亡,則禍必及于齊,願同心協力,互相救援。
”齊自君王後薨,其弟後勝,為相國用事,多受秦黃金,力言“秦必不負齊,今若與魏‘合從’,必觸秦怒。
”齊王建惑其言,遂辭魏使。
王贲連戰皆勝,進圍大梁。
值天道多雨,王贲乘油幙車,訪求水勢,知黃河在城之西北,而汴河從荥陽發源來,亦經由城西而過。
乃命軍士于西北開渠,引二河之水,築堤壅其下流。
軍士冒雨興工,王贲親自持蓋催督。
及渠成,雨一連十日不止,水勢浩大。
贲命決堤通溝,内外溝俱泛溢。
城被浸三日,頹壞者數處,秦兵遂乘之而入。
魏王假方與群臣議書降表,為王贲所擄,上囚車,與宮屬俱送至鹹陽,假中途病死。
王贲盡取魏地,為三川郡。
并收野王地,廢衛君角為庶人。
按魏自晉獻公之世,畢萬受封,萬生芒季;芒季生武子辎:辎佐晉文公成霸。
辎複四傳至桓子侈,滅範氏、中行氏、智氏。
侈生文侯斯,與韓、趙三分晉國。
凡七傳而至王假,國滅,共有國二百年。
史臣贊雲: 畢公之苗,因國為姓,胤裔繁昌,世戴忠正。
文始建侯,武益強盛:惠王好戰,大梁不競。
信陵養士,神氣稍振,景湣式微,再傳而隕。
時秦王政二十二年事也。
是年,秦正用尉缭之策,複謀伐楚,問于李信曰:“将軍度伐楚之役,用幾何人而足?”李信對曰:“不過用二十萬人。
”複召老将王翦問之。
翦對曰:“信以二十萬人攻楚,必敗。
以臣愚見,非六十萬人不可。
”秦王私念曰:“老人固宜怯,不如李将軍壯勇。
”遂罷王翦不用。
命李信為大将,蒙武副之,率兵二十萬伐楚。
李信攻平輿,蒙武攻寝邱。
信年少骁勇,一鼓攻下平輿城。
于是引兵而西,攻下申城,遣人持書,約蒙武會于城父,欲合兵以搗邾城。
話分兩頭。
卻說楚自李園殺春申君黃歇,立輿王悍,捍即黃歇與李氏所生之子也。
幽王立十年而薨,無子。
其時李園亦卒。
群臣乃立宗人公子猶,是為哀王。
哀王立二月,而其庶兄負刍,襲殺哀王,遂自立為王。
負刍在位三年,聞秦兵深入楚地,乃拜項燕為大将,率兵二十餘萬,水陸并進。
探知李信兵出申城,自率大軍迎于西陵,使副将屈定,設七伏于魯台山諸處。
李信恃勇前進,遇項燕,兩下交鋒,戰酣之際,七路伏兵俱起,李信不能抵敵,大敗而走。
項燕逐之,凡三日三夜不息,殺都尉七人,軍士死者無算。
李信率殘兵退保冥阨,項燕複攻破之。
李信棄城而遁。
項燕追及平輿,盡按故地。
蒙武末至城父,聞李信兵敗,亦退入趙界,遣使告急。
秦王大怒,盡削李信官邑,親自命駕造頻陽,來見王翦,問曰:“将軍策李信以二十萬人攻楚必敗,今果辱秦軍矣。
将軍雖病,能為寡人強起,将兵一行乎?”王翦再拜曰:“老臣罷病悖亂,心力俱衰,惟大王更擇賢将而任之。
”秦王曰:“此行非将軍不可,将軍幸勿卻!”王翦對曰:“大王不得已而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
”秦王曰:“寡人聞古者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一柄一一軍,軍不盡行,未嘗缺乏。
五霸威加諸侯,其制國不過千乘,以一乘七十五人計之,從未及十萬之額。
今将軍必用六十萬,古所未有也。
”王翦對曰:“古者約日而陣,旨陣而戰,步伐俱有常法。
緻武而不重傷,聲罪而不兼地。
雖幹戈之中,寓禮讓之意。
故帝王用兵,從不用衆。
齊恒公作内政,勝兵不過三萬人,猶且更番而川。
今列國兵争,以強淩弱,以衆暴寡,逢人則殺,遇地則攻。
報級①動曰數萬,圍城動經數年。
是以農夫皆一操一戈刃,童稚亦登冊籍,勢所必至,雖欲用少而不可得。
況楚國地盡東南,号令一出,百萬之衆可具。
臣謂六十萬,尚恐不相當,豈複能減于此哉?”秦王歎曰:非将軍老于兵,不能透徹至此,寡人聽将軍矣!”遂以後車載王翦入朝,即日拜為大将,以六十萬授之,仍用蒙武為副。
臨行,秦王親至壩上設餞。
王翦引卮,為秦王壽曰:“大王飲此,臣有所請。
”秦王一飲而盡,問曰:“将軍何言?”王翦出一簡于袖中。
所開寫鹹陽美田宅數處,求秦王:“批給臣家。
”秦王曰:“将軍若成功而回,寡人方與将軍共富貴,何憂于貧?”王翦曰:“臣老矣,大王雖以封侯勞臣,譬如風中之燭,光耀幾時?不如及臣目中①,多給美田宅,為子孫業,世世受大王之恩耳。
”秦王大笑,許之。
即至函谷關,複遣使者求園池數處。
蒙武曰:“老将軍之請乞,不太多乎?”王翦密告曰:“秦王一性一強厲而多疑,今以一精一甲六十萬畀我,是空國而托我也。
我多請田宅園池,為子孫業,所以安秦王之心耳。
”蒙武曰:“老将軍高見,吾所不及。
”不知王翦伐楚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少所許可:很少有認為是不差的。
②勾:夠。
①振攝:震驚畏懼。
悚息:恐懼惴息。
②易其常度:改變了平常樣子。
①箕踞:兩一腿分開而坐。
①報級:報告戰争中所得首級即人頭,意為殺敵數目。
①及臣目中:使我看見。
使人結好齊王,說以利害,言:“魏與齊乃唇齒之國,唇亡則齒寒。
魏亡,則禍必及于齊,願同心協力,互相救援。
”齊自君王後薨,其弟後勝,為相國用事,多受秦黃金,力言“秦必不負齊,今若與魏‘合從’,必觸秦怒。
”齊王建惑其言,遂辭魏使。
王贲連戰皆勝,進圍大梁。
值天道多雨,王贲乘油幙車,訪求水勢,知黃河在城之西北,而汴河從荥陽發源來,亦經由城西而過。
乃命軍士于西北開渠,引二河之水,築堤壅其下流。
軍士冒雨興工,王贲親自持蓋催督。
及渠成,雨一連十日不止,水勢浩大。
贲命決堤通溝,内外溝俱泛溢。
城被浸三日,頹壞者數處,秦兵遂乘之而入。
魏王假方與群臣議書降表,為王贲所擄,上囚車,與宮屬俱送至鹹陽,假中途病死。
王贲盡取魏地,為三川郡。
并收野王地,廢衛君角為庶人。
按魏自晉獻公之世,畢萬受封,萬生芒季;芒季生武子辎:辎佐晉文公成霸。
辎複四傳至桓子侈,滅範氏、中行氏、智氏。
侈生文侯斯,與韓、趙三分晉國。
凡七傳而至王假,國滅,共有國二百年。
史臣贊雲: 畢公之苗,因國為姓,胤裔繁昌,世戴忠正。
文始建侯,武益強盛:惠王好戰,大梁不競。
信陵養士,神氣稍振,景湣式微,再傳而隕。
時秦王政二十二年事也。
是年,秦正用尉缭之策,複謀伐楚,問于李信曰:“将軍度伐楚之役,用幾何人而足?”李信對曰:“不過用二十萬人。
”複召老将王翦問之。
翦對曰:“信以二十萬人攻楚,必敗。
以臣愚見,非六十萬人不可。
”秦王私念曰:“老人固宜怯,不如李将軍壯勇。
”遂罷王翦不用。
命李信為大将,蒙武副之,率兵二十萬伐楚。
李信攻平輿,蒙武攻寝邱。
信年少骁勇,一鼓攻下平輿城。
于是引兵而西,攻下申城,遣人持書,約蒙武會于城父,欲合兵以搗邾城。
話分兩頭。
卻說楚自李園殺春申君黃歇,立輿王悍,捍即黃歇與李氏所生之子也。
幽王立十年而薨,無子。
其時李園亦卒。
群臣乃立宗人公子猶,是為哀王。
哀王立二月,而其庶兄負刍,襲殺哀王,遂自立為王。
負刍在位三年,聞秦兵深入楚地,乃拜項燕為大将,率兵二十餘萬,水陸并進。
探知李信兵出申城,自率大軍迎于西陵,使副将屈定,設七伏于魯台山諸處。
李信恃勇前進,遇項燕,兩下交鋒,戰酣之際,七路伏兵俱起,李信不能抵敵,大敗而走。
項燕逐之,凡三日三夜不息,殺都尉七人,軍士死者無算。
李信率殘兵退保冥阨,項燕複攻破之。
李信棄城而遁。
項燕追及平輿,盡按故地。
蒙武末至城父,聞李信兵敗,亦退入趙界,遣使告急。
秦王大怒,盡削李信官邑,親自命駕造頻陽,來見王翦,問曰:“将軍策李信以二十萬人攻楚必敗,今果辱秦軍矣。
将軍雖病,能為寡人強起,将兵一行乎?”王翦再拜曰:“老臣罷病悖亂,心力俱衰,惟大王更擇賢将而任之。
”秦王曰:“此行非将軍不可,将軍幸勿卻!”王翦對曰:“大王不得已而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
”秦王曰:“寡人聞古者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一柄一一軍,軍不盡行,未嘗缺乏。
五霸威加諸侯,其制國不過千乘,以一乘七十五人計之,從未及十萬之額。
今将軍必用六十萬,古所未有也。
”王翦對曰:“古者約日而陣,旨陣而戰,步伐俱有常法。
緻武而不重傷,聲罪而不兼地。
雖幹戈之中,寓禮讓之意。
故帝王用兵,從不用衆。
齊恒公作内政,勝兵不過三萬人,猶且更番而川。
今列國兵争,以強淩弱,以衆暴寡,逢人則殺,遇地則攻。
報級①動曰數萬,圍城動經數年。
是以農夫皆一操一戈刃,童稚亦登冊籍,勢所必至,雖欲用少而不可得。
況楚國地盡東南,号令一出,百萬之衆可具。
臣謂六十萬,尚恐不相當,豈複能減于此哉?”秦王歎曰:非将軍老于兵,不能透徹至此,寡人聽将軍矣!”遂以後車載王翦入朝,即日拜為大将,以六十萬授之,仍用蒙武為副。
臨行,秦王親至壩上設餞。
王翦引卮,為秦王壽曰:“大王飲此,臣有所請。
”秦王一飲而盡,問曰:“将軍何言?”王翦出一簡于袖中。
所開寫鹹陽美田宅數處,求秦王:“批給臣家。
”秦王曰:“将軍若成功而回,寡人方與将軍共富貴,何憂于貧?”王翦曰:“臣老矣,大王雖以封侯勞臣,譬如風中之燭,光耀幾時?不如及臣目中①,多給美田宅,為子孫業,世世受大王之恩耳。
”秦王大笑,許之。
即至函谷關,複遣使者求園池數處。
蒙武曰:“老将軍之請乞,不太多乎?”王翦密告曰:“秦王一性一強厲而多疑,今以一精一甲六十萬畀我,是空國而托我也。
我多請田宅園池,為子孫業,所以安秦王之心耳。
”蒙武曰:“老将軍高見,吾所不及。
”不知王翦伐楚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少所許可:很少有認為是不差的。
②勾:夠。
①振攝:震驚畏懼。
悚息:恐懼惴息。
②易其常度:改變了平常樣子。
①箕踞:兩一腿分開而坐。
①報級:報告戰争中所得首級即人頭,意為殺敵數目。
①及臣目中:使我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