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擒傅瑕厲公複國殺子頹惠王反正
關燈
小
中
大
師伐王城。
周公忌父戰敗,同召伯廖等奉王出奔于鄢。
五大夫等尊子頹為王,人心不服。
君若興兵納王,此萬世之功也。
”厲公曰:“善。
雖然,子頹懦弱,所恃者衛、燕之衆耳,五大夫無能為也。
寡人再使人以理谕之,若悔禍反正,免動幹戈,豈不美哉?”一面使人如鄢迎王,暫幸栎邑。
因厲公向居栎十七年,宮室齊整故也。
一面使人緻書于王子頹。
書曰: 突聞以臣犯君,謂之不忠;以弟一奸一兄,謂之不順。
不忠不順,天殃及之!王子誤聽一奸一臣之計,放逐其君。
若能悔禍之延,奉迎天子,束身歸罪,不失富貴。
不然,退處一隅,比于藩服,猶可謝天下之口。
惟王子速圖之! 子頹得書,猶豫未決。
五大夫曰:“騎虎者勢不能複下。
豈有尊居萬乘,而複退居臣位者?此鄭伯欺人之語,不可聽之。
”頹遂逐出鄭使。
鄭厲公乃朝王于栎,遂奉王襲入成周,取傳國寶器,複還栎城。
時惠王三年也。
是冬,鄭厲公遣人約會西虢公,同起義兵納①王。
虢公許之。
惠王四年之春,鄭、虢二君會兵于弭。
夏四月,同伐王城。
鄭厲公親率兵攻南門,虢公率兵攻北門。
蒍國忙叩宮門,來見子頹。
子頹因飼牛未畢,不即相見。
蒍國曰:“事急矣!”乃假傳子頹之命,使邊伯、子禽、祝跪、詹父登陴守禦。
周人不順子頹,聞王至,歡聲如雷,争開城門迎接。
蒍國方草國書,謀遣人往衛求救。
書未寫就,聞鐘鼓之一聲,人報“舊王已入城坐朝矣!”蒍國自刎而死。
祝跪、子禽死于亂軍之中。
邊伯、詹父被周人綁縛獻功。
子頹出奔西門,使石速押文牛為前隊,牛體肥行遲,悉為追兵所獲,與邊伯、詹父一同斬首。
髯翁有詩歎子頹之愚雲: 挾一寵一橫行意未休,私交乘釁起一奸一謀。
一年南面成何事?隻合關門去飼牛。
又一詩說齊桓公既稱盟主。
合倡義納王,不應讓之鄭、虢也。
詩雲: 天子蒙塵九廟羞,紛紛鄭虢效忠謀。
如何仲父無遺策,卻讓當時第一籌? 惠王複位,賞鄭虎牢以東之地,及後之鞶鑒。
賞西虢公以酒泉之邑,及酒爵數器。
二君謝恩而歸。
鄭厲公于路得疾,歸國而薨。
群臣奉世子捷即位,是為文公。
周惠王五年,陳宣公疑公子禦寇謀叛,殺之。
公子完,字敬仲,乃厲公之子,與禦寇相善,懼誅奔齊,齊桓公拜為工正。
一日,桓公就敬仲家飲酒甚樂。
天色已晚,索燭盡歡。
敬仲辭曰:“臣止蔔晝,未蔔夜,不敢繼以燭也。
”桓公曰:“敬仲有禮哉!”贊歎而去。
桓公以敬仲為賢,使食采于田,是為田氏之祖。
是年魯莊公為圖婚之事,會齊大夫高傒于防地。
卻說魯夫人文姜,自齊襄公變後,日夜哀痛想憶,遂得嗽疾。
内侍進莒醫察脈。
文姜久曠之後,欲心難制,遂留莒醫飲食,與之私通。
後莒醫回國,文姜托言就醫,兩次如莒,館于莒醫之家。
莒醫複薦人以自代,文姜老而愈一婬一,然終以不及襄公為恨。
周惠王四年秋七月,文姜病愈劇,遂薨于魯之别寝。
臨終謂莊公曰:“齊女今長成十八歲矣。
汝當速娶,以正六宮之位。
萬勿拘終喪之制,使我九泉之下,懸念不了。
”又曰:“齊方圖伯①,汝謹事之,勿替世好。
”言訖而逝。
莊公喪葬如常禮。
遵依遺命,其年便欲議婚。
大夫曹刿曰:“大喪在殡,未可驟也。
請俟三年喪畢行之。
”莊公曰:“吾母命我矣。
乘兇則驟,終喪則遲,酌其中可也。
”遂以期年②之後,與高傒申訂前約,請自如齊,行納币之禮。
齊桓公亦以魯喪未終,請緩其期。
直至惠王七年,其議始定,以秋為吉。
時莊公在位二十四年,年已三十有七歲矣。
意欲取一悅齊女,凡事極其奢侈。
又念父桓公薨于齊國,今複娶齊女,心終不安。
乃重建桓宮,丹其楹,刻其桷,欲以媚③亡者之靈。
大夫禦孫切谏,不聽。
是夏,莊公如齊親迎。
至秋八月,姜氏至魯,立為夫人,是為哀姜。
大夫宗婦,行見小君之禮,一概用币。
禦孫私歎曰:“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鳥,以章物采。
女贽不過榛栗棗脩,以告虔④也。
今男一女同贽⑤,是無别也。
男一女之别,國之大節,而由夫人亂之,其不終乎?”自姜氏歸魯後,齊魯之好愈固矣。
齊桓公複同魯莊公合兵伐徐、伐戎,徐、戎俱臣服于齊。
鄭文公見齊勢愈大,恐其侵伐,遂遺使請盟。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屏:當門的短牆。
②攘:排斥。
①銜:懷恨。
②甘言:甜言。
①孥:兒女。
①刑牲:殺牲畜。
②貳:二心,背叛。
①郛:外城。
①隄防:築隄防水,此意為防備。
②批:打。
①嬖:一寵一愛一。
②囿:園林。
①納:護送。
①伯:霸。
本書霸業、稱霸、霸主等,皆用伯。
②期年:一周年。
③媚:讨好、安慰。
④虔:真誠。
告虔,表示真誠。
⑤贽:初次見面送的禮物。
周公忌父戰敗,同召伯廖等奉王出奔于鄢。
五大夫等尊子頹為王,人心不服。
君若興兵納王,此萬世之功也。
”厲公曰:“善。
雖然,子頹懦弱,所恃者衛、燕之衆耳,五大夫無能為也。
寡人再使人以理谕之,若悔禍反正,免動幹戈,豈不美哉?”一面使人如鄢迎王,暫幸栎邑。
因厲公向居栎十七年,宮室齊整故也。
一面使人緻書于王子頹。
書曰: 突聞以臣犯君,謂之不忠;以弟一奸一兄,謂之不順。
不忠不順,天殃及之!王子誤聽一奸一臣之計,放逐其君。
若能悔禍之延,奉迎天子,束身歸罪,不失富貴。
不然,退處一隅,比于藩服,猶可謝天下之口。
惟王子速圖之! 子頹得書,猶豫未決。
五大夫曰:“騎虎者勢不能複下。
豈有尊居萬乘,而複退居臣位者?此鄭伯欺人之語,不可聽之。
”頹遂逐出鄭使。
鄭厲公乃朝王于栎,遂奉王襲入成周,取傳國寶器,複還栎城。
時惠王三年也。
是冬,鄭厲公遣人約會西虢公,同起義兵納①王。
虢公許之。
惠王四年之春,鄭、虢二君會兵于弭。
夏四月,同伐王城。
鄭厲公親率兵攻南門,虢公率兵攻北門。
蒍國忙叩宮門,來見子頹。
子頹因飼牛未畢,不即相見。
蒍國曰:“事急矣!”乃假傳子頹之命,使邊伯、子禽、祝跪、詹父登陴守禦。
周人不順子頹,聞王至,歡聲如雷,争開城門迎接。
蒍國方草國書,謀遣人往衛求救。
書未寫就,聞鐘鼓之一聲,人報“舊王已入城坐朝矣!”蒍國自刎而死。
祝跪、子禽死于亂軍之中。
邊伯、詹父被周人綁縛獻功。
子頹出奔西門,使石速押文牛為前隊,牛體肥行遲,悉為追兵所獲,與邊伯、詹父一同斬首。
髯翁有詩歎子頹之愚雲: 挾一寵一橫行意未休,私交乘釁起一奸一謀。
一年南面成何事?隻合關門去飼牛。
又一詩說齊桓公既稱盟主。
合倡義納王,不應讓之鄭、虢也。
詩雲: 天子蒙塵九廟羞,紛紛鄭虢效忠謀。
如何仲父無遺策,卻讓當時第一籌? 惠王複位,賞鄭虎牢以東之地,及後之鞶鑒。
賞西虢公以酒泉之邑,及酒爵數器。
二君謝恩而歸。
鄭厲公于路得疾,歸國而薨。
群臣奉世子捷即位,是為文公。
周惠王五年,陳宣公疑公子禦寇謀叛,殺之。
公子完,字敬仲,乃厲公之子,與禦寇相善,懼誅奔齊,齊桓公拜為工正。
一日,桓公就敬仲家飲酒甚樂。
天色已晚,索燭盡歡。
敬仲辭曰:“臣止蔔晝,未蔔夜,不敢繼以燭也。
”桓公曰:“敬仲有禮哉!”贊歎而去。
桓公以敬仲為賢,使食采于田,是為田氏之祖。
是年魯莊公為圖婚之事,會齊大夫高傒于防地。
卻說魯夫人文姜,自齊襄公變後,日夜哀痛想憶,遂得嗽疾。
内侍進莒醫察脈。
文姜久曠之後,欲心難制,遂留莒醫飲食,與之私通。
後莒醫回國,文姜托言就醫,兩次如莒,館于莒醫之家。
莒醫複薦人以自代,文姜老而愈一婬一,然終以不及襄公為恨。
周惠王四年秋七月,文姜病愈劇,遂薨于魯之别寝。
臨終謂莊公曰:“齊女今長成十八歲矣。
汝當速娶,以正六宮之位。
萬勿拘終喪之制,使我九泉之下,懸念不了。
”又曰:“齊方圖伯①,汝謹事之,勿替世好。
”言訖而逝。
莊公喪葬如常禮。
遵依遺命,其年便欲議婚。
大夫曹刿曰:“大喪在殡,未可驟也。
請俟三年喪畢行之。
”莊公曰:“吾母命我矣。
乘兇則驟,終喪則遲,酌其中可也。
”遂以期年②之後,與高傒申訂前約,請自如齊,行納币之禮。
齊桓公亦以魯喪未終,請緩其期。
直至惠王七年,其議始定,以秋為吉。
時莊公在位二十四年,年已三十有七歲矣。
意欲取一悅齊女,凡事極其奢侈。
又念父桓公薨于齊國,今複娶齊女,心終不安。
乃重建桓宮,丹其楹,刻其桷,欲以媚③亡者之靈。
大夫禦孫切谏,不聽。
是夏,莊公如齊親迎。
至秋八月,姜氏至魯,立為夫人,是為哀姜。
大夫宗婦,行見小君之禮,一概用币。
禦孫私歎曰:“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鳥,以章物采。
女贽不過榛栗棗脩,以告虔④也。
今男一女同贽⑤,是無别也。
男一女之别,國之大節,而由夫人亂之,其不終乎?”自姜氏歸魯後,齊魯之好愈固矣。
齊桓公複同魯莊公合兵伐徐、伐戎,徐、戎俱臣服于齊。
鄭文公見齊勢愈大,恐其侵伐,遂遺使請盟。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屏:當門的短牆。
②攘:排斥。
①銜:懷恨。
②甘言:甜言。
①孥:兒女。
①刑牲:殺牲畜。
②貳:二心,背叛。
①郛:外城。
①隄防:築隄防水,此意為防備。
②批:打。
①嬖:一寵一愛一。
②囿:園林。
①納:護送。
①伯:霸。
本書霸業、稱霸、霸主等,皆用伯。
②期年:一周年。
③媚:讨好、安慰。
④虔:真誠。
告虔,表示真誠。
⑤贽:初次見面送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