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釋檻囚鮑叔薦仲戰長勺曹刿敗齊

關燈
卻說魯莊公得鮑叔牙之書,即召施伯計議曰:“向①不聽子②言,以緻兵敗。

    今殺糾與存糾孰利?”施伯曰:“小白初立,即能用人。

    敗我兵于乾時,此非子糾之比也。

    況齊兵壓境,不如殺糾,與之講和。

    ”時公子糾與管夷吾、召忽俱在生窦,魯莊公使公子偃将兵襲之,殺公子糾,執召忽、管仲至魯。

    将納檻車,召忽仰天大恸曰:“為子死孝,為臣死忠,分也!忽将從子糾于地下,安能受桎梏之辱?”遂以頭觸殿柱而死。

    管夷吾曰:“自古人君,有死臣必有生臣。

    吾且生入齊國,為子糾白冤。

    ”便束身入檻車之中。

     施伯私謂魯莊公曰:“臣觀管子之容,似有内援,必将不死。

    此人天下奇才。

    若不死,必大用于齊,必霸天下。

    魯自此奉奔走矣。

    君不如請于齊而生之。

    管子生,則必德我。

    德我而為我用,齊不足慮也。

    ”莊公曰:“齊君之仇,而我留之。

    雖殺糾,怒未解也。

    ”施伯曰:“君以為不可用,不如殺之,以其一屍一授齊。

    ”莊公曰:“善。

    ”公孫隰朋聞魯将殺管夷吾,疾趨魯庭,來見莊公曰:“夷吾射寡君中鈎,寡君恨之切骨,欲親加刃,以快其志。

    若以一屍一還,猶不殺也。

    ”莊公信其言,遂囚夷吾,并函封子糾、召忽之首,交付隰朋。

    隰朋稱謝而行。

     卻說管夷吾在檻車中,已知鮑叔牙之謀,誠恐:“施伯智士,雖然釋放,倘或翻悔,重複追還,吾命休矣。

    ”心生一計,制成《黃鹄》之詞,教役人歌之。

    詞曰: 黃鹄黃鹄,戢其翼①,絷②其足,不飛不鳴兮籠中伏。

    高天何跼兮,厚地何蹐!丁陽九兮逢百六。

    引頸長呼兮,繼之以哭!黃鹄黃鹄,天生汝翼兮能飛,天生汝足兮能逐,遭此網羅兮誰與贖?一朝破樊而出兮,吾不知其升衢③而漸④陸。

    嗟彼弋人⑤兮,徒旁觀而踯躅! 役人既得此詞,且歌且走,樂而忘倦。

    車馳馬奔,計一日得兩日之程,遂出魯境。

    魯莊公果然追悔,使公子偃追之,不及而返。

    夷吾仰天歎曰:“吾今日乃更生也!”行至堂阜,鮑叔牙先在,見夷吾如獲至寶,迎之入館,曰:“仲幸無恙!”即命破檻出之。

    夷吾曰:“非奉君命,未可擅脫。

    ”鮑叔牙曰:“無傷也,吾行且薦子。

    ”夷吾曰:“吾與召忽同事子糾,既不能奉以君位,又不能死于其難,臣節已虧矣。

    況複反面而事仇人?召忽有知,将笑我于地下!”鮑叔牙曰:“‘成大事者,不恤小恥;立大功者,不拘小諒①’。

    子有治天下之才,未遇其時。

    主公志大識高,若得子為輔,以經營齊國,霸業不足道也。

    功蓋天下,名顯諸侯,孰與守匹夫之節,行無益之事哉?”夷吾嘿然不語。

    乃解其束縛,留之于堂阜。

    鮑叔遂回臨淄見桓公,先吊後賀?桓公曰:“何吊也?”鮑叔牙曰:“子糾,君之兄也。

    君為國滅親,誠非得已,臣敢不吊?”桓公曰:“雖然,何以賀寡人?”鮑叔牙曰:管子天下奇才,非召忽比也,臣已生緻之。

    君得一賢相,臣敢不賀?”桓公曰:“夷吾射寡人中鈎,其矢尚在。

    寡人每戚戚于心,得食其肉不厭,況可用乎?”鮑叔牙曰:“人臣者各為其主。

    射鈎之時,知有糾不知有君。

    君若用之,當為君射天下,豈特一人之鈎哉?”桓公曰:“寡人姑聽之,赦勿誅。

    ”鮑叔牙乃迎管夷吾至于其家。

    朝夕談論。

     卻說齊桓公修援立之功,高國世卿,皆加采邑。

    欲拜鮑叔牙為上卿,任以國政。

    鮑叔牙曰:“君加惠于臣,使不凍餒,則君之賜也!至于治國家,則非臣之所能也。

    ”桓公曰:“寡人知卿,卿不可辭。

    ”鮑叔牙曰:“所謂知臣者,小心敬慎,循禮守法而已。

    此具臣之事,非治國家之才也。

    夫治國家者,内安百姓,外撫四夷;勳加于王室,澤布于諸侯;國有泰山之安,君享無疆之福;功垂金石,名播千秋。

    此帝臣王佐之任,臣何以堪之?”桓公不覺欣然動色,促膝而前曰:“如卿所言,當今亦有其人否?”鮑叔牙曰:“君不求其人則已,必求其人,釋檻其管夷吾乎?臣所不若①夷吾者有五:寬柔惠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一柄一,弗若也;忠信可結于百姓,弗若也;制禮義可施于四方,弗若也;執枹②鼓立于軍門,使百姓敢戰無退,弗若也。

    ”桓公曰:“卿試與來,寡人将叩其所學。

    ”鮑叔牙曰:“臣聞‘賤不能臨貴,貧不能役富,疏不能制親。

    ’君欲用夷吾,非置之相位,厚其祿入,隆以父兄之禮不可。

    夫相者,君之亞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