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公子友兩定魯君齊皇子獨對委蛇
關燈
小
中
大
知是慶父所為。
恐及于禍,乃出奔陳國以避難。
慶父佯為不知,歸罪于圉人荦,滅其家,以解說于國人。
夫人姜氏欲遂立慶父。
慶父曰:“二公子猶在,不盡殺絕,未可代也。
”姜氏曰:“當立申乎?”慶父曰:“申年長難制,不如立啟。
”乃為子般發喪,假訃告為名,親至齊國,告以子般之變,納賄于豎貂,立子啟為君。
時年八歲,是為闵公。
闵公乃叔姜之子,叔姜是夫人姜氏之娣也。
闵公為齊桓公外甥。
闵公内畏哀姜,外畏慶父,欲借外家為重。
故使人訂②齊桓公,會于落姑之地。
闵公牽桓公之衣,密訴以慶父内亂之事,垂淚不止。
桓公曰:“今者魯大夫誰最賢?”闵公曰:“惟季友最賢,今避難于陳國。
”桓公曰:“何不召而複之?”闵公曰:“恐慶父見疑。
”桓公曰:“但出寡人之意,誰敢違者?”乃使人以桓公之命,召季友于陳。
闵公次于郎地,候季友至郎,并載歸國,立季友為相。
托言齊侯所命,不敢不從。
時周惠王之六年,魯闵公之元年也。
是冬,齊侯複恐魯之君臣不安其位,使大夫仲孫湫來候問,且窺慶父之動靜。
闵公見了仲孫湫,流涕不能成語。
後見公子申,與之談論魯事,甚有條理。
仲孫曰:“此治國之器也!”囑季友善視之。
因勸季友早除慶父,季友伸一掌示之。
仲孫已悟孤掌難鳴之意,曰:“湫當言于吾君,倘有緩急,不敢坐視。
”慶父以重賂來見仲孫。
仲孫曰:“苟公子能忠于社稷,寡君亦受其賜,豈惟湫乎?”固辭不受。
慶父悚懼而退。
仲孫辭闵公歸,謂桓公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已也!”桓公曰:“寡人以兵去之,何如?”仲孫曰:“慶父兇惡未彰,讨之無名。
臣觀其志,不安于為下,必複有變。
乘其變而誅之,此霸王之業也。
”桓公曰:“善。
” 闵公二年,慶父謀篡益急,隻為闵公是齊侯外甥,又且季友忠心相輔,不敢輕動。
忽一日,阍人報:“大夫蔔齮相訪。
”慶父迎進書房,見蔔齮怒氣勃勃,問其來意。
蔔齮訴曰:“我有田與太傅慎不害田莊相近,被慎不害用強奪去。
我去告訴主公,主公偏護師傅,反勸我讓他。
以此不甘,特來投公子,求于主公前一言。
”慶父屏去從人,謂蔔齮曰:“主公年幼無知,雖言不聽。
子若能行大事,我為子殺慎不害何如?”蔔齮曰:“季友在,懼不免①。
慶父曰:“主公有童心,嘗夜出武闱,遊行街市。
子伏人于武闱,候其出而刺之;但雲盜賊,誰能知者。
吾以國母一之命,代立為君,逐季友如反掌耳。
”蔔齮許諾。
乃求勇士,得秋亞,授以利匕首,使伏武闱。
闵公果夜出,秋亞突起,刺殺闵公。
左右驚呼,擒住秋亞。
蔔齮領家甲至奪去。
慶父殺慎不害于家。
季友聞變,夜叩公子申之門,蹴之起,告以慶父之亂,兩人同奔邾國避難。
髯翁有詩雲: 子般遭弑闵公戕,一操一刃當時誰主張? 魯亂盡由宮阃起,娶妻何必定齊姜! 卻說國人素服季友,聞魯侯被殺,相國出奔,舉國若狂,皆怨蔔齮而恨慶父。
是日國中罷市,一聚千人,先圍蔔齮之家,滿門遭戮。
将攻慶父,聚者益衆。
慶父知人心不附,欲謀出奔。
想起齊侯曾藉莒力以複國,齊莒有恩,可因莒以自解于齊。
況文姜原有莒醫一脈交情,今夫人姜氏,即文姜之侄女,有此因緣,凡事可托。
遂微服扮作商人,載了貨賂滿車,出奔莒國。
夫人姜氏聞慶父奔莒,安身不牢,亦想至莒國躲避。
左右曰:“夫人以仲故,得罪國人,今複聚一國,誰能容之?季友在邾,衆所與也,夫人不如适邾,以乞憐于季。
”乃奔邾國,求見季友。
季友拒之弗見。
季友聞慶父姜氏俱出,遂将公子申歸魯,一面使人告難于齊。
齊桓公謂仲孫湫曰:“今魯國無君,取之如何?”仲孫湫曰:“魯,秉禮之國,雖遭弑亂,一時之變,人心未忘周公,不可取也。
況公子申明習國事,季友有戡亂之才,必能安集衆庶,不如因而守之。
”桓公曰:“諾。
”乃命上卿高傒,率南陽甲士三千人,吩咐高傒,相機而動:“公子申果堪主社稷,即當扶立為君,以脩鄰好;不然,便可并兼其地。
”高傒領命而行。
來至魯國,恰好公
恐及于禍,乃出奔陳國以避難。
慶父佯為不知,歸罪于圉人荦,滅其家,以解說于國人。
夫人姜氏欲遂立慶父。
慶父曰:“二公子猶在,不盡殺絕,未可代也。
”姜氏曰:“當立申乎?”慶父曰:“申年長難制,不如立啟。
”乃為子般發喪,假訃告為名,親至齊國,告以子般之變,納賄于豎貂,立子啟為君。
時年八歲,是為闵公。
闵公乃叔姜之子,叔姜是夫人姜氏之娣也。
闵公為齊桓公外甥。
闵公内畏哀姜,外畏慶父,欲借外家為重。
故使人訂②齊桓公,會于落姑之地。
闵公牽桓公之衣,密訴以慶父内亂之事,垂淚不止。
桓公曰:“今者魯大夫誰最賢?”闵公曰:“惟季友最賢,今避難于陳國。
”桓公曰:“何不召而複之?”闵公曰:“恐慶父見疑。
”桓公曰:“但出寡人之意,誰敢違者?”乃使人以桓公之命,召季友于陳。
闵公次于郎地,候季友至郎,并載歸國,立季友為相。
托言齊侯所命,不敢不從。
時周惠王之六年,魯闵公之元年也。
是冬,齊侯複恐魯之君臣不安其位,使大夫仲孫湫來候問,且窺慶父之動靜。
闵公見了仲孫湫,流涕不能成語。
後見公子申,與之談論魯事,甚有條理。
仲孫曰:“此治國之器也!”囑季友善視之。
因勸季友早除慶父,季友伸一掌示之。
仲孫已悟孤掌難鳴之意,曰:“湫當言于吾君,倘有緩急,不敢坐視。
”慶父以重賂來見仲孫。
仲孫曰:“苟公子能忠于社稷,寡君亦受其賜,豈惟湫乎?”固辭不受。
慶父悚懼而退。
仲孫辭闵公歸,謂桓公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已也!”桓公曰:“寡人以兵去之,何如?”仲孫曰:“慶父兇惡未彰,讨之無名。
臣觀其志,不安于為下,必複有變。
乘其變而誅之,此霸王之業也。
”桓公曰:“善。
” 闵公二年,慶父謀篡益急,隻為闵公是齊侯外甥,又且季友忠心相輔,不敢輕動。
忽一日,阍人報:“大夫蔔齮相訪。
”慶父迎進書房,見蔔齮怒氣勃勃,問其來意。
蔔齮訴曰:“我有田與太傅慎不害田莊相近,被慎不害用強奪去。
我去告訴主公,主公偏護師傅,反勸我讓他。
以此不甘,特來投公子,求于主公前一言。
”慶父屏去從人,謂蔔齮曰:“主公年幼無知,雖言不聽。
子若能行大事,我為子殺慎不害何如?”蔔齮曰:“季友在,懼不免①。
慶父曰:“主公有童心,嘗夜出武闱,遊行街市。
子伏人于武闱,候其出而刺之;但雲盜賊,誰能知者。
吾以國母一之命,代立為君,逐季友如反掌耳。
”蔔齮許諾。
乃求勇士,得秋亞,授以利匕首,使伏武闱。
闵公果夜出,秋亞突起,刺殺闵公。
左右驚呼,擒住秋亞。
蔔齮領家甲至奪去。
慶父殺慎不害于家。
季友聞變,夜叩公子申之門,蹴之起,告以慶父之亂,兩人同奔邾國避難。
髯翁有詩雲: 子般遭弑闵公戕,一操一刃當時誰主張? 魯亂盡由宮阃起,娶妻何必定齊姜! 卻說國人素服季友,聞魯侯被殺,相國出奔,舉國若狂,皆怨蔔齮而恨慶父。
是日國中罷市,一聚千人,先圍蔔齮之家,滿門遭戮。
将攻慶父,聚者益衆。
慶父知人心不附,欲謀出奔。
想起齊侯曾藉莒力以複國,齊莒有恩,可因莒以自解于齊。
況文姜原有莒醫一脈交情,今夫人姜氏,即文姜之侄女,有此因緣,凡事可托。
遂微服扮作商人,載了貨賂滿車,出奔莒國。
夫人姜氏聞慶父奔莒,安身不牢,亦想至莒國躲避。
左右曰:“夫人以仲故,得罪國人,今複聚一國,誰能容之?季友在邾,衆所與也,夫人不如适邾,以乞憐于季。
”乃奔邾國,求見季友。
季友拒之弗見。
季友聞慶父姜氏俱出,遂将公子申歸魯,一面使人告難于齊。
齊桓公謂仲孫湫曰:“今魯國無君,取之如何?”仲孫湫曰:“魯,秉禮之國,雖遭弑亂,一時之變,人心未忘周公,不可取也。
況公子申明習國事,季友有戡亂之才,必能安集衆庶,不如因而守之。
”桓公曰:“諾。
”乃命上卿高傒,率南陽甲士三千人,吩咐高傒,相機而動:“公子申果堪主社稷,即當扶立為君,以脩鄰好;不然,便可并兼其地。
”高傒領命而行。
來至魯國,恰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