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管夷吾智辨俞兒齊桓公兵定孤竹

關燈
話說山戎乃北戎之一種,國于令支,亦曰離支。

    其西為燕,其東南為齊魯。

    令支界于三國之間,恃其地險兵強,不臣不貢,屢犯中國。

    先時曾侵齊界,為鄭公子忽所敗。

    至是聞齊侯圖伯,遂統戎兵萬騎,侵擾燕國,欲絕其通齊之路。

    燕莊公抵敵不住,遣人走間道告急于齊。

    齊桓公問于管仲,管仲對曰:“方今為患,南有楚,北有戎,西有狄。

    此皆中國之憂,盟主之責也。

    即其不病①燕,猶思膺②之。

    況燕人被師③又求救乎?”桓公乃率師救燕。

    師過濟水,魯莊公迎之于魯濟。

    桓公告以伐戎之事。

    魯侯曰:“君剪④豺狼,以靖北方,敝邑均受其賜,豈惟燕人?寡人願索敝賦以從。

    ”桓公曰:“北方險遠之地,寡人不敢勞君玉趾⑤若遂有功,君之靈也。

    不然,而借兵于君未晚。

    ”魯侯曰:“敬諾。

    ”桓公别了魯侯,望西北進發。

     卻說令支子名密盧,蹂一躏燕境,已及二月;擄掠子女,不可勝計。

    聞齊師大至,解圍而去。

    桓公兵至薊門關,燕莊公出迎,謝齊侯遠救之勞。

    管仲曰:“山戎得志而去,未經挫折,我兵若退,戎兵必然又來。

    不如乘此伐之,以除一方之患可也。

    ”桓公曰:“善。

    ”燕莊公請率本國之兵為前隊。

    桓公曰:“燕方經兵困,何忍複令沖鋒?君姑将後軍,為寡人聲勢足矣。

    ”燕莊公曰:“此去東八十裡,國名無終,雖戎種,不附山戎。

    可以招緻,使為向導。

    ”桓公乃大出金帛,遣公孫隰朋召之。

    無終子即遣大将虎兒斑,率領騎兵二千,前來助戰。

    桓公複厚賞之,使為前隊。

    約行将二百裡,桓公見山路一逼一險,問于燕伯。

    燕伯曰:“此地名葵茲,乃北戎出入之要路也。

    ”桓公與管仲商議,将辎重資糧,分其一半,屯聚于葵茲。

    令士卒伐木築土為關,留鮑叔牙把守,委以轉運之事。

    休兵三日,汰①下疲病,隻用一精一壯,兼程而進。

     卻說令支子密盧聞齊兵來伐,召其将速買計議。

    速買曰:“彼兵遠來疲困,乘其安營未定,突然沖之,可獲全勝。

    ”密盧與之三千騎。

    速買傳下号令,四散埋伏于山谷之中,隻等齊兵到來行一事。

    虎兒斑前隊先到,速買隻引百餘騎迎敵。

    虎兒斑奮勇,手持長一柄一鐵瓜錘,望速買當頭便打。

    速買大叫:“且慢來!”亦挺大杆刀相迎。

    略鬥數合,速買詐敗,引入林中。

    一聲呼哨,山谷皆應,把虎兒斑之兵,截為二段。

    虎兒斑死戰,馬複被傷,束手待縛。

    恰遇齊侯大軍已到,王子成父大逞神威,殺散速買之兵,将虎兒斑救出。

    速買大敗而去。

    虎兒斑先領戎兵,多有損折,來見桓公,面有愧色。

    桓公曰:“勝負常事,将軍勿以為意。

    ”乃以名馬賜之。

    虎兒斑感謝不已。

    大軍東進三十裡,地名伏龍山,桓公和燕莊公結寨于山上。

    王子成父、賓須無立二營于山下。

    皆以大車聯絡為城,巡警甚嚴。

     次日,令支子密盧親自帶領速買,引著騎兵萬餘,前來挑戰。

    一連沖突數次,皆被車城隔住,不能得入。

    延至午後,管仲在山頭望見戎兵漸漸稀少,皆下馬卧地,口中謾罵。

    管仲撫虎兒斑之背曰:“将軍今日可雪恥也!”虎兒斑應諾。

    車城開處,虎兒斑引本國人馬飛奔殺出。

    隰朋曰:“恐戎兵有計。

    ”管仲曰:“吾已料之矣!”即命王子成父率一軍出左,賓須無率一軍出右,兩路接應,專殺伏兵。

    原來山戎慣用埋伏之計,見齊兵堅壁不動,乃伏兵于谷中,故意下馬謾罵,以誘齊兵。

    虎兒斑馬頭到處,戎兵皆棄馬而奔。

    虎兒斑正欲追趕,聞大寨鳴金,即時勒馬而回。

    密盧見虎兒斑不來追趕,一聲呼哨,招引谷中人馬,指望悉力來攻。

    卻被王子成父和賓須無兩路兵到,殺得七零八落。

    戎兵又大敗而回,乾折了許多馬匹。

    速買獻計曰:“齊欲進兵,必由黃台山谷口而入。

    吾将木石擂斷,外面多掘坑塹,以重兵守之,雖有百萬之衆,不能飛越也。

    伏龍山二十餘裡皆無水泉,必仰①汲于濡水。

    若将濡流壩斷,彼軍中乏水飲,必亂,亂則必潰。

    吾因潰而乘之,無有不勝。

    一面再遣人求救于孤竹國,借兵助戰,此萬全之策也。

    ”密盧大喜,依計而行。

     卻說管仲見戎兵退後,一連三日不見動靜,心下懷疑。

    使諜者探聽。

    回言:“黃台山大路已斷塞了!”管仲乃召虎兒斑問曰:“尚有别徑可入否?”虎兒斑曰:“此去黃台山不過十五裡,便可以直搗其國。

    若要尋别徑,須從西南打大寬轉,由芝麻嶺抄出青山口,複轉東數裡,方是令支巢一穴一。

    但山高路險,車馬不便轉動耳。

    ”正商議間,牙将連摯禀道:“戎主斷吾汲道,軍中乏水,如何?”虎兒斑曰:“芝麻嶺一派都是山路,非數日不到。

    若無水攜載,亦自難往。

    ”桓公傳令,教軍士鑿山取水,先得水者重賞。

    公孫隰朋進曰:“臣聞蟻一穴一居知水,當視蟻蛭處掘之。

    ”軍士各處搜尋,并無蟻蛭,又來禀複。

    隰朋曰:“蟻冬則就暖,居山之陽,夏則就涼,居山之陰。

    今冬月,必于山之陽,不可亂掘。

    ”軍士如其言,果于山腰掘得水泉,其味清洌。

    桓公曰:“隰朋可謂聖矣!”因号其泉曰聖泉,伏龍山改為龍泉山。

    軍中得水,歡呼相慶。

    密盧打聽得齊軍未嘗乏水,大駭曰:“中國豈有神助耶?”速買曰:“齊兵雖然有水,然涉遠而來,糧必不繼。

    吾堅守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