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回 秦王滅周遷九鼎廉頗敗燕殺二将

關燈
,又不若商君、吳起、大夫種,然而君之祿位過盛,私家之富,倍于三子,如是而不思急流勇退。

    為自全計,彼三子者,且不能免禍,而況于君乎?夫翠鹄犀象,其處勢非不遠于死,而竟以死者,惑于餌也。

    蘇秦、智伯之智,非不足以自庇,而竟死者,惑于貪利不止也。

    君以匹夫,徒步知遇秦王,位為上相,富貴已極,怨已雠而德已報矣。

    猶然貪戀勢利,進而不退,竊恐蘇秦、智伯之禍,在所不免。

    語雲:‘日中必移,月滿必虧。

    ’君何不以此時歸相印,擇賢者而薦之?所薦者賢,而薦賢之人益重,君名為辭榮,實則卸擔。

    于是乎尋川岩之樂,享喬松之壽,子孫世世,長為應侯,孰與據輕重之勢,而蹈不可知之禍哉?”範睢曰:“先生自謂雄辯有智,今果然也。

    睢耙不受命!”于是乃延之上坐,待以客禮,遂留于賓館,設酒食款待。

    次日入朝,奏秦王曰:“客新有從山東來者,曰蔡澤,其人有王伯之才,通時達變,足以寄秦國之政。

    臣所見之人甚衆,更無其匹,臣萬不及也。

    臣不敢蔽賢,謹薦之于大王。

    ”秦王召蔡澤見于便殿,問計兼并六國之計。

    蔡澤從容條對,深合秦王之意,即日拜為客卿。

    範睢因謝病,請歸相印。

    秦王不準。

    睢遂稱病笃不起。

    秦王乃拜蔡澤為丞相,以代範睢,封剛成君。

    睢老于應。

     話分兩頭。

    卻說燕自昭王複國,在位三十三年,傳位于惠王。

    惠王在位七年,傳于武成王。

    武成王在位十四拉,傳于孝王。

    孝王在位三年,傳于燕王喜。

    喜即位,立其子丹為太子。

    燕王喜之四年,秦昭襄王之五十六年也。

    是歲,趙平原君趙勝卒,以廉頗為相國,封信平君。

    燕王喜以趙國接壤,使其相國栗腹,往吊平原君之喪,因以五百金為趙王酒資,約為兄弟。

    栗腹冀趙王厚賄。

    趙王如常禮相待,栗腹意不擇。

    歸報燕王曰:“趙自長平之敗,壯者皆死,其孤尚幼。

    且相國新喪,廉頗已老,若出其不意,分兵伐之,趙可滅也。

    ”燕王惑其言,召昌國君樂閑問之。

    閑對曰:“趙東鄰燕,西接秦境,南錯韓、魏,北連胡、貊,四野之地,其民習兵,不可輕伐。

    ”燕王曰:“吾以三倍之衆而伐一,何如?”樂閑曰:“未可。

    ”燕王曰:“以五倍伐一,何如?”樂閑不應。

    燕王怒曰:“汝以父墳墓在趙,不欲攻耶?”樂閑曰:“王如不信,臣請試之。

    ”群臣阿燕王之意,皆曰:“天下焉有五而不能勝一者?”大夫将渠獨切谏曰:“王且勿言衆寡,而先言曲直。

    王方與趙交一歡,以五百金為趙王壽,使者還報,而即攻之,不信不義,師必無功。

    ”燕王不以為然。

    使栗腹為大将,樂乘佐之,率兵十萬攻鄗。

    使慶秦為副将,樂閑佐之,率兵十萬攻代。

    燕王親率兵十萬為中軍,在後接應。

    方欲升車,将渠手攬王绶,垂淚言曰:“即伐趙,願大王勿親往,恐震驚左右。

    ”燕王怒,以足蹴将渠。

    渠即抱王足而泣曰:“臣之留大王者,忠心也。

    王若不聽,燕禍至矣!”燕王愈怒,命囚将渠于獄,俟凱旋日殺之。

    三軍分路而進,旌旗蔽野,殺氣騰空,滿望踏平趙土,大拓燕疆。

     趙王聞燕兵将至,集群臣問計。

    相國廉頗進曰:“燕謂我喪敗之餘,士伍不充,若大赉國中,使民十五歲以上者,悉持兵佐戰,軍聲一振,燕氣自奪。

    栗腹喜功,原無将略,慶秦無名小子,樂閑、樂乘以昌國君之故,往來燕、趙,不為盡力,燕軍可立破也。

    ”乃薦雁門李牧,其才可将。

    趙王用廉頗為大将,引兵五萬,迎栗腹于鄗,用李牧為副将,引兵五萬,迎慶秦于代。

     卻說廉頗兵至房子城,知栗腹在鄗,乃盡匿其丁壯于鐵山,但以老弱列營。

    栗腹探知,喜曰;“吾因知趙卒不堪戰也!”乃率衆急攻鄗城。

    鄗城人知救兵已至,堅守十五日不下。

    廉頗率大軍赴之,先出疲卒數千人挑戰。

    栗腹留樂乘攻城,親自出陣,隻一合,趙軍不能抵當,大敗而走。

    栗腹指麾将士,追逐趙軍。

    約六七裡,伏兵齊起,當先一員大将,馳車而出,大叫:“廉頗在此!來将早早受縛!”栗腹大怒,揮刀迎敵。

    廉頗手段高強,所領俱是選的一精一卒,一可當百。

    不數合,燕軍大敗,廉頗生擒栗腹。

    樂乘聞主将被擒,解圍欲走。

    廉頗使人招之,樂乘遂奔趙軍。

    恰好李牧救代得勝,斬了慶秦,遣人報捷;樂閑率餘衆保于清涼山,廉頗使樂乘為書招閑,閑亦降趙。

     燕王喜知兩路兵俱敗沒,遂連夜奔回中都。

    廉頗長一驅一直一入,築長圍以困之。

    燕王遣使乞和。

    樂閑謂廉頗曰:“本倡伐趙之謀